光伏:產業陣痛期 短線勿抄底

光伏:產業陣痛期 短線勿抄底

5月31日,三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可概括為七個要點,其中叫停新增普通光伏電站補貼,降低補貼並立即生效,以及分佈式光伏納入規模管理範疇是本次政策超預期最大的三個點。本次補貼新政整體趨嚴,發佈後市場直接用腳投票,白馬股隆基股份、陽光電源連續跌停,其他光伏標的也死傷一片。

短期來看,光伏行業過去是靠補貼成長起來的,雖然多年技術進步推動成本不斷下行,但補貼一刀切將讓企業面臨流動性風險。長期看,中小規模企業被迫變賣資產斷臂求生,市場份額會向擁有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企業集中。

短期進入陣痛期

本次政策可概括為7個要點:1)2018年不同光伏電站暫不安排,國家下文前各地不得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2)對分佈式光伏開始進行規模管理,5月31日及以前併網的分佈式光伏項目納入規模管理範疇。3)繼續支持光伏扶貧。4)有序推進領者基地建設,全年視光伏大點規模控制情況再行研究5)鼓勵各地根據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執行安排各類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項目。6)今年6月1日起,新投運光伏電站、“全額上網”分佈式光伏上網電價全面下調。7)普通光伏電站必須競爭性招標,戶用光伏外的分佈式光伏鼓勵競爭性招標,競爭性招標要將上網電價作為重要優選條件。鼓勵地方加大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力度。

七個要點看起來都很籠統,但詳細來看,主要還是兩個方面:限規模和降補貼。從規模看,2017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53GW,同比增長54%,其中光伏電站是33.6GW,同比增長11%,分佈式光伏19.4GW,同比增長3.7倍。兩年累計裝機量已經達到130GW,而整個“十三五”規劃目標只有105GW。

新政在限制產業規模方面方向是對的,但有一點超預期的是,今年不僅新增普通光伏電站上網暫停,連去年剛剛嶄露頭角的分佈式光伏也慘遭限制。政策給予分佈式光伏的併網規模僅有10GW,按照中電聯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分佈式併網已經超過了10GW,這裡面即便有一部分是去年併網今年才納入統計,全年剩餘額度已很小,已投建未併網的電站將血本無歸。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全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在30GW到40GW,較2017年大幅下滑。

降補貼方面,本次補貼下調幅度為5分錢/度,I-III類資源區的上網電價將分別降至0.5元/0.6元/0.7元/度,“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分佈式光伏全電量補貼降低至0.32元/度,同時,新增普通光伏電站暫停,不再安排國家補貼。光伏每年都會降補貼,這個市場早有預期,但本次降補貼還是打的人猝不及防,有兩點超預期:一是頻率加快了,去年12月才降過一次補貼,目前降補貼頻率縮短至5個月,這個和2月份新能源汽車補貼類似;二是不給緩衝時間,2015年各地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制度執行“先建先得”的方案,此後每一年補貼的退坡,都會給予相應的緩衝期,比如2016年6月30日建成的光伏電站,可以享受上一年補貼優惠,之後建成的執行新的補貼政策,而本次直接一刀切,不給任何搶裝潮機會。

長期看成本下行

國內政策性行業歷來都是一放就亂、一收就死。面對高額的政策補貼,國內企業向來是一窩蜂湧上,最終結果就是產能過剩,過去的光伏,如今的鋰電,無不如此。

從政府的角度看,此次政策超預期收緊無可厚非,首先今年經濟主基調就是防風險,目前用於補貼的國家再生能源產業基金的缺口已經超過1000億元,較2016年增長了一倍,若不控制補貼,2020年恐將高達3000億元;其次,今年美國政府對企業大規模減稅,國內減稅也勢在必行,財政收入來源少了,支出自然要適當下降。再者政府補貼的初衷是為了鼓勵產業技術創新,推動光伏成本下降,但最終卻是上市企業賺的缽滿盆滿,毛利率40%-50%,淨利潤規模數十億元,協鑫集成去年拿了數億元的補貼,去掉這部分業績都是虧的,隆基、陽光電源等個股每年盈利數十億元,仍然拿著政府數千萬的補貼額。

但從產業角度看,這一次光伏產業會不會一收就死?光伏發電的問題在於兩點,一是棄光率較高,發電不穩定。但這點已經通過儲能及單晶替換等方式解決,2017年國內棄光率已經下降至6%,而儲能電池的成本也降到0.5元以下,具備商用價值。

二是發電成本偏高,過去10年光伏行業的度電成本雖然累計下跌了90%,但截至2017年底,整個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仍達到5元/瓦,度電成本為0.5-0.7元/千瓦時,與國外相比,美國同期的度電成本平均成本為0.5美分/千瓦時,德國的成本最低做到0.29元/千瓦時,對比來看國內光伏發電成本仍有下降空間。根據招商證券測算,本次補貼下調後,普通光伏電站系統成本需要降低0.5元/瓦,分佈式要0.25元/瓦,即可彌補IRR(內含報酬率)的下降。預計國內2020年,光伏發電系統成本有望降至3元/瓦,度電成本將降至0.3元以下,成為所有能源發電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所以,長期來看中國光伏產業整體是向好的。

目前各大賣方機構對光伏產業仍然持樂觀態度,認為新政出臺對行業是短期的,長期看有利於行業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平價上網,因此仍有券商對光伏標的維持增持評級。

問題是,有多少企業能堅持下來。2017年整個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0.7%,剔除掉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為48.5%,其中協鑫、中利、太陽能、銀星能源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79%、71%、61%和70%以上的高位。行業“斷奶”後,現金流將成企業最大的問題,中小規模企業將被迫變賣資產(主要為光伏電站)斷臂求生。

整體而言,雖然新政有利於光伏平價上網,最終可能開啟歷史上第三次能源變革,但那是長期的事,短期資本市場已經選擇拋棄,投資者又何必去趟這趟渾水,對光伏標的,無論跌的多狠,都不建議去抄底。

光伏:產業陣痛期 短線勿抄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