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代名人——杨增新

杨增新(公元1864年3月6日—1928年7月7日),字鼎臣,汉族,今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期路白乡莫别村)人,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军阀。

光绪十五年(1889年),杨增新中己丑科第127名进士,被选用甘肃中卫县(今属宁夏)知县。历任河州知州、新式学校提调、文高学堂提调。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次年经新疆巡抚联魁保荐入京,陛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调任新疆阿克苏道尹。先后在新疆阿克苏、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历任道台。宣统元年(1909年),杨增新任阿克苏兵备道,宣统二年(1910年),杨增新为新疆提法使。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多次击退外蒙古军队,保全了阿尔泰(今阿勒泰地区),使得新疆在他统治时期未受到到严重的侵略。入疆后先后任阿克苏、镇迪两道道台。民国元年(1912年)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任命为新疆督军、省长。之后拥护袁世凯称帝,并受封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长期担任新疆省长。杨增新主政新疆先用以柔克刚的“和平谈判”手段,取消在辛亥革命中成立的伊犁临时革命政府,以新疆都督兼行伊犁将军事;嗣后派兵击败沙俄侵略军,平息乱事,改阿勒泰特区为阿山道,完成了新疆的统一。杨增新在新疆十七年,笃信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整顿吏治以“消患未萌”,裁减兵员,奖励垦荒,提倡封建迷信,阻挠兴办学校和传播科学文化,鼓吹“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使新疆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对于不时觊觎边陲的外国侵略势力,则折冲肆应,力求自保,维护了边疆的和平。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增新特授陆军上将。民国十七年(1928年),杨增新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易帜归附,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职。杨增新作为民国时期新疆第一位管理者,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杨增新晚年由于在政治上实行铁腕政策,引起军务厅长兼交涉署长、迪化道尹樊耀南严重不满。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横扫北洋军各系,阎锡山、冯玉祥等与蒋介石合流言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1日,杨增新召集金树仁、李溶等商议电报南京政府,表示承认。此事被樊耀南获悉,决心趁关内大乱刺杀杨。7日,樊耀南趁杨举行俄文法政学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庆典设宴之机,率法政学校教务长张纯熙等人发动政变,将杨增新枪击在地,杨增新挣扎起呼喊卫兵,樊耀南又亲手朝杨胸部连补二枪毙命,率三十余名敢死队奔入督军公署,搜出督军关防,宣布接管政权。政务厅长金树仁闻变,“为杨老将军报仇”,急调兵包围督署,将樊耀南抓获,绑在栓马桩上,处以挖眼剖心极刑。

杨增新被杀害时年66岁,其灵枢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假道西伯利亚东运,苏联政府为杨增新开祭致哀,并派专车和军警武装护送到北京,葬于北京北郊昌平区沙河镇的南沙河北侧。原墓址在八达岭高速东侧辅路处,现存神道碑距迁移前原址100米远。

杨增新生著述丰硕。有《补过斋文读》正续编54卷、《补过斋日记》30卷、《读笔记》6卷、《读(老子>笔记》7卷、《阴符经补注》7卷流传于世。

云南近代名人——杨增新

杨增新像

云南近代名人——杨增新

杨增新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