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首批網絡失信人已納入央行徵信系統!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首批網絡失信人已納入央行徵信系統!

“老賴”們的日子不好過了。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已將首批網絡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正式納入央行徵信系統。首批“老賴”面臨失信懲戒,共涉及逾期金額近2億元。業內人士稱,此舉實現了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信息更廣泛的覆蓋,為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打下基礎,將有效化解各個平臺風險。

“老賴”們日子不好過了, 被上報後,多方面權利受限制

從去年年底至今,互金整治辦、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屢次發文,著重引導借款人依法履行債務清償責任,幾次強調,將“嚴厲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9月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再次下發相關懲戒通知,要求各平臺按5大標準篩選惡意逃廢債名單,並鼓勵各地公告失聯跑路平臺高管、逃廢債黑名單。

央行相關人士稱,經金融平臺和各地金融辦篩選審核後,首批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可向3900多家接入這一數據庫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同時,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還同步納入了百行徵信系統,供已簽約的241家機構便捷查詢。

業內人士介紹,這些“老賴”們的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姓名或企業名稱、身份證號或統一社會信用編碼、手機號碼、累計借款金額、逾期金額、是否失聯等信息,將被4000餘家金融機構掌握,按照法律規定,進入徵信系統的“老賴”將被限制多方面權利,並在商業、出行、生活等方面剝奪部分權利,以接受信用懲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