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健康扶贫重系统重精准

四川:健康扶贫重系统重精准

四川省的贫困群体“量大、面广、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6个省份之一。自2015年以来,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健康扶贫工作,先后三轮对161个县区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做到了精准到户、到人、到病,摸清了因病致贫返贫状况及原因,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管理系统。

调查显示,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在卫生行业的表现就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百姓健康需求。因此,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加大投入、坚持行业动员、坚持全面配合、坚持超常付出的原则下,注重系统考虑,分类救治,精准帮扶,为农村贫困人口更好地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努力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四川:健康扶贫重系统重精准

村医正在教贫困人群学会使用网络问诊平台

着眼精准施策 实施五大行动

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按照一次性能治愈、需长期治疗、需维持治疗、需健康管理、因病致残等分类精准识别贫困患者;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救助和“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落实贫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和“一站式结算”制度。

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对所有贫困人口开展免费体检,加强传染病防治、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8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快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地区,提升基层履职尽责能力。

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加大空编补员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提升贫困地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组织开展定向医学生培养,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健全卫生人才激励机制。

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

严格落实生育秩序整治重点县“一票否决”、乡村干部包村包户、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卫生计生领导干部联系以及避孕节育奖励等五项制度。

聚力深度贫困 推进四项工程

卫生机构建设填平补齐工程

从基础设施、基本设备、远程诊疗三方面,强力推进卫生机构硬件提档升级。

卫生计生人才振兴工程

从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方面促进卫生人才振兴。

优质资源下沉精准传帮带工程

开展临床进修、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组团帮扶、设备规范使用等九大传帮带行动。

基层履职尽责考核推动工程

加强县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务人员和对口支援人员的扶贫工作考核,从服务能力提升、功能布局优化、待遇保障落实等方面,促进基层转变作风、履职尽责。

聚焦重点人群 推进“三个一批”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

结合四川省实际,将国家确定的9种大病扩展至33种,制发了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9种大病36个推荐临床路径。

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

将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印发《四川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指南》,明确签约服务包,对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落实一地一策 综合防治两大疾病

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

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全面加强“大小凉山”彝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以安全套推广为核心的经性传播干预措施,协同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扩大检测,提高贫困地区感染者发现率,狠抓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全面落实“两早一到位”措施,提高婚前检查、住院分娩率,降低母婴传播率。

深入开展藏区包虫病防治

推广石渠县党政齐抓、全员共抓,管人、管犬、管社会、管环境,包虫病综合防治与思想观念转变相结合、与凝聚民心相结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两抓四管六结合”防治模式。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多部门共同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全省藏区和藏区毗邻流行县全面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

三年脱贫攻坚,四川健康扶贫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88个贫困县75%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99.23%的乡镇卫生院和91.04%的村卫生室达标;卫生计生人员总量增加69.1%。全省贫困人口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实现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100%;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深度贫困地区控制在5%以内;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184万人下降至2017年底的75万人。

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范川

通讯员 陈远波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