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三個「大禮包」,上海怎麼幹?

喜提三个“大礼包”,上海怎么干?

持續一週的進博會,“開放”成了高頻詞。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點贊“上海品格”,這座“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的“世界會客廳”,以“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精彩亮相。

五年來,上海努力打造“離世界最近”的自貿試驗區,向世界亮出自貿試驗區的“中國方案”,正是上海不斷尋求突破的生動寫照。

如今,上海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11月5日,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宣佈,將在上海自貿區增設新片區、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大利好”,為上海進一步對外開放釋放強烈信號。

上海自貿區二次“擴容” 制度改革創新面臨挑戰

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昨日,進博會上傳來這一重磅消息,在哪擴區?如何擴區?瞬間成為關注焦點。

早在2015年4月,上海自貿區完成第一次擴區,面積從28.78平方公里擴大至120.72平方公里,從綜合保稅區延展到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張江高科技片區。

11月6日,上海市副市長吳清透露,上海自貿區擴大範圍“相當大”,將遠超原有120平方公里,而具體情況將很快進行披露。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第二次擴容,是中央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前期建設的充分肯定,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自身建設的需要。

截至2018年6月,國務院和國家部委共總結推廣全國自貿試驗區可複製經驗154項,其中上海就貢獻127項。

孫元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擴區後,能克服現有面積過小、容納產業功能有限等不足,有利於自貿試驗區開展更深入的制度創新,取得更多改革經驗。

從全國範圍來看,自貿試驗區也被賦予更重要責任。

中國將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差別化探索,加大壓力測試,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中國將抓緊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驟、分階段建設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區域擴大對於制度性改革的創新和實踐將提出許多挑戰,相關綜合配套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 豐富上海主板市場內涵

當天,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消息,也迅速在資本市場引發熱議。證監會、上證所、財政部也相繼在官網發聲,並作全面解讀。

為什麼要設立科創板?

證監會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談到,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時,註冊制的試點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在受理、審核、註冊、發行、交易等各個環節都會更加註重信息披露的真實全面,更加註重上市公司質量,更加註重激發市場活力,更加註重投資者權益保護。”

上交所負責人也表態:“科創板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一項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

未來一段時間,加緊完善科創板相關制度規則安排將成為監管部門的首要任務。

上交所表示,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試點、循序漸進,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力爭在科創板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的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

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參與科創板?

證監會表示,將指導上交所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

對於此次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宋清輝認為,這是A股IPO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其意義在於,對快速成長並具有潛力的科技型企業而言,過去更多是前往海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如今在國內又多了一個選擇。這與新經濟發展相適應,示範效應巨大。

孫元欣還透露,

2015年上海已開始研究科創板,並獲得肯定。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實施。這次啟動後,一是能促進全國科技企業發展;二是試點註冊制,先在科創版範圍試點,以期取得經驗;三是豐富上海主板市場內涵,增加科創成分。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升級 阻礙一體化障礙待破除

上海收穫的另一“大禮包”,是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孫元欣看來,長三角一體化有很好的基礎條件,如1小時城市互聯高鐵網絡,也是傳統富庶之地。促進區域經濟整合發展與優勢互補、促進資源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能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喜提三个“大礼包”,上海怎么干?

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副院長張學良則認為,新時期中央明確將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城市群更高質量一體化,會更好地發揮長三角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同時也有利於長三角參與全球競爭。

談到突出上海引領作用,張學良認為,加快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有利於上海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目標實現;同時,促進上海大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更有利於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實現,二者相輔相成。

近年來,通過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促進整體發展水平提升,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大勢。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常住人口2.2億,是全國的1/6,2017年經濟總量約20萬億元,是全國的近1/4,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和地位。

早在2014年5月,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就要求上海努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2018年5月,習近平在《關於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關情況的報告》上作了重要指示。

從長三角一體化近年實踐看,阻礙一體化的主要因素在於:區域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自然經濟地理限制、行政邊界制約。

業內人士表示,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大背景下,要求三省一市從制度合作出發,進行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的一體化聯動,比如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應當與江蘇、浙江和安徽實現聯動;再比如,浙江建設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應當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以及江蘇南京等內河港口進行聯動。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