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个小朋友争夺同一件玩具,做家长的该怎样处理才算妥当呢?

藏嬌


遇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争夺玩具,可能很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要分享,也会告诉小朋友们,谁的玩具,就由谁决定怎么玩,从而帮助孩子建立“物权”的概念。

过去,我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可是当我看了默娜·B.舒尔博士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一书之后,我发现书中介绍的ICPS方法更棒。

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但因为这个名字太过于学术化,后来作者将之简化为(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这个名字更通俗易懂,而且二者的首字母缩写也是一样的,都是ICPS。

两个孩子争夺同一件玩具,就是孩子在与人相处时发出了矛盾和冲突。除了争夺玩具外,孩子之间还可能出现打人、骂人等冲突,孩子和大人之间也可能出现误会、争辩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的就是孩子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孩子解决与人相处时发生冲突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如果孩子没有较好的社会能力,将来也很难取得巨大的成功。

ICPS告诉我们:面对这些问题,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样解决问题,教会他们理解别人的感受,让他们尝试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且预估后果,从而选择出对双方都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怎么做,与其让父母替孩子解决问题,不如帮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以本题为例,假设是别的小朋友来抢我们孩子的玩具。ICPS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父母:宝贝儿,我看到你和小朋友在抢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要帮助孩子认识问题。)

孩子:是安安来抢我的玩具。

父母:你为什么不愿意让安安玩你的玩具呢?

孩子:因为这是我的,我不想给他玩。

(和孩子的沟通,要了解孩子当时真实的想法。)

父母:安安非常想玩这个玩具,如果你不给他玩,他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他会很生气。

(帮助孩子考虑其他孩子的感受。)

父母:安安很生气,他继续来抢玩具,你做了什么?

孩子:我推开他。

父母:安安被你推了之后,他又做了什么?

孩子:他打我了。

(帮助孩子思考行为的后果。)

父母:他打你了,你有什么感受呢?

孩子:我很生气。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父母:你很生气,安安也很生气,并且他还打了你。你能想一个可以让你们俩都不生气,安安也不打你的方法来让他不抢你的玩具吗?

(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他可以玩别的玩具。

父母:安安会同意吗?

孩子:不会。

(继续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会产生的后果。)

父母:那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孩子:我可以和他交换玩具。

父母:这是个好办法,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吗?

孩子:我们还可以一起玩。

父母:好主意,你想到了两个好办法。现在,你可以去告诉安安你的想法,和他商量你们是交换玩具还是一起玩这个玩具。

(鼓励孩子想出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ICPS(我能解决问题),重在通过父母的引导,帮助孩子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能学会这一方法,那么,面对任何人际相处方面的问题,他们都可以自己寻求解决办法,无需父母像救火队员一样,随时准备为他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父母这么引导,孩子就可以按照这个流程如我们预期般的做出回应,在此之前,需要父母有一系列的铺垫,而这里的铺垫主要通过游戏来完成。

舒尔博士在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父母需要常常和孩子玩这些游戏。有些游戏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时需使用的字词,有些游戏是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有些游戏是帮助孩子寻找解决办法,有些游戏是帮助孩子考虑后果,总之,当孩子对ICPS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时,父母就可以连贯使用这一方法,让孩子自己拥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想了解关于ICPS更多的操作细节,建议你不妨阅读原书。

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帮他做。我真诚的希望孩子们都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我是一诺,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的宝妈,也是坚持每日阅读的早起达人,专门分享科学育儿和亲子阅读的方法。感谢您的点赞、关注和分享,这是我坚持分享最大的动力。


一诺的岛


家有俩宝,"裁判"必不可少

昨天,大宝在卧室发现了小宝学步车上的一个玩具,那个玩具上有一只小羊的图案,那是小宝非常喜欢的玩具,因为小宝喜欢小羊,小宝有一个小羊毛绒玩具,每天都要抱着睡觉,连上幼儿园都要带着那只小羊玩偶。大宝飞快的跑过去拿着那个带有小羊图案的玩具,并且炫耀似地对着小宝说"这是我的,我先发现的"。小宝当然不高兴了,她试图从哥哥手中抢,可是失败了。小宝"哇"地一声,委屈地大哭起来。

听见小宝的哭声,我知道两兄妹肯定是又"闹矛盾"了。自从有了两个孩子后,特别是当小宝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家里从来就没有安静过,要不就是兄妹俩打打闹闹,要不就是我在努力做一个"裁判"的角色。这不,裁判又要上岗了。

我问问哥哥"妹妹为什么又在哭了?",哥哥说"这个玩具是我先发现的",我看了看哥哥手中的玩具,知道那是妹妹最喜欢的,但是我并没有直接从哥哥手中拿过玩具,而是走到小宝跟前,对她说"妹妹,怎么哭了呢?""哥哥拿了我的玩具",妹妹带着哭腔对我说,脸上挂满了泪水。"那你愿意把你的玩具给哥哥先玩一会儿吗?"妹妹摇了摇头,说"不愿意"。于是,我抱了抱妹妹,让她在我怀里哭了一会儿。然后,我走到哥哥的面前,对他说"哥哥,这是妹妹的玩具,你是不是想玩啊?"哥哥不理会我的问题,只是说"这是我先发现的,妹妹又不玩"。"如果你想玩妹妹的玩具,你需要先征求妹妹的同意才行啊,如果妹妹不同意,就不能硬抢呀。玩具虽然是你先发现的,但是并不是说你先发现的,这个东西就是你的。你现在去问问妹妹同不同意给你玩,好不好?"哥哥看了看手中的玩具,对我说"妹妹之前还玩了我的小兔子玩具呢"(哥哥最喜欢兔子类的玩偶和玩具)。"但是妹妹玩的时候,是经过你同意的,对不对?你想玩妹妹的玩具,却没有经过妹妹的同意,所以妹妹才会哭。

如果你想玩,我有两个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个:第一,征求妹妹的同意;第二,用你自己的玩具跟妹妹交换,你选择一个吧。"哥哥低下头,估计是在进行内心的挣扎,突然,哥哥抬起头,对妹妹说"妹妹,给你玩具。"妹妹拿着自己喜欢的小羊玩具,说了句"谢谢哥哥"。

我不知道大宝是否完全理解我跟他说的意思,但是,在俩宝相处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抢玩具"的事件,每次遇到,我都不会去责骂任何一个孩子,即使这个孩子是"抢"玩具的那个,我会跟孩子讲道理,给孩子一个选择,孩子都擅长做选择题,而不是命令题,让孩子心甘情愿的选择自己能接受的那种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家长只是一味地责怪犯错的一方,不但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还可能养育出一个容易自卑的孩子,被责骂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特别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千万不要袒护其中一个孩子


相信孩子,不做"霸权"家长

当然,孩子争抢玩具的事情,不仅仅会发生在家里,在外面也会时常发生,那么,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与别的孩子,因为一件玩具而争抢时,家长要怎么办呢?

因为对方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注意力应该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如果玩具是自己的孩子带出去的,那可以问问孩子是否愿意将玩具给另一个小朋友玩一会儿,如果孩子不同意,那可以坚决地对另一个孩子说,这是谁谁谁的玩具,他现在不同意给你玩,如果你要玩的话,需要征求他/她的同意,或者你们交换玩具玩,如果没有得到同意,是不能抢的。这样说,也是为了捍卫自己孩子的权利。当然,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听到这样的话时,心里难免会不高兴,但是如果对方的家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们也会同意你的做法;如果对方家长表现的不可理喻,那么你大可带着孩子暂时避开一下,不要跟家长引发正面冲突;同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也同样处理。

事实上,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最好不要过多的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一方面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该怎么去处理与小朋友的关系,这些能力,也是孩子以后独自面对社会时,需要的能力。


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欢迎与我探讨!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成长为自己


争抢玩具,是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现象。其实,孩子争抢东西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孩子的心中,别人的东西总是好的,争抢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恶意。家长不必太紧张,争抢东西也是幼儿在发展社交技巧的一个时机,抢玩具可能只是和别人“交流”的表现。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善于利用这种时机,教会孩子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并获得友谊。

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来做主。这是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很重要的一步。让孩子逐渐有“物权”概念。

(1)孩子首先要学会支配自己的东西。父母可以在家里预先与孩子做互借东西的游戏,孩子通常情况下都会愿意借出,偶尔不同意,家长应解释为这是因为孩子特别喜欢这个玩具的缘故,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不再强迫孩子借出。

(2)教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提前征得别人的同意。

细心观察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当发现孩子有动手抢别人东西的欲望时,要及时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比如,“我知道你喜欢这个娃娃,但这是佳佳的,我们问问她可不可以借给我们玩一下。”不会说话或没有经验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他向对方说出来,等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家长可以提示孩子自己去问对方。

(3)采用交换或轮流等方式与别的孩子分享。

我们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技巧,让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更轻松愉快。比如,每次出门时,让自家孩子带一个不常见的玩具让他与别的小朋友交换,这样孩子想要玩别人玩具时,通常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4)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给他玩具,让孩子能够理解并获得心理平衡。

虽然孩子“抢”别人的东西是很常见的现象,但这种行为会导致孩子成为不受欢迎的孩子,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斥,所以孩子最初在与同伴交往时需要家长及时有效地指导,教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与策略。

专业眼动测评、定制化早教,更多内容请关注“启睿宝婴幼儿成长测评”微信号


启睿宝


包妈认为,虽然孩子年龄小,但是也要将他们看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玩具的分配上,只能起到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最终决策者。

两个孩子争夺同一件玩具:

·如果玩具属于我的孩子,那么我会引导他,有喜欢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如果孩子依然坚持不允许别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

·如果玩具属于其他 小朋友,那么应该教育孩子,玩具是属于其他小朋友的,如果想玩,可以尝试商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抢是不对的。

以上就是【包妈科学育儿】对问题的所有回答。希望对宝妈有帮助。如果你对育儿问题还有其他疑问,也欢迎关注包妈,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包妈科学育儿


如果玩具属于其中一个孩子,就劝另一方不要抢,如果是他先拿,也劝他归还。

如果玩具是公共的或第三方的,劝后抢的放手,让给先拿到玩具的一方。

这两种情况下,不管自己孩子是哪一方,都可以,教会孩子遵守你我、先后的一般规则秩序。如果还有别的玩具,可以拿出来吸引其中一方放弃抢的玩具。

可能会使得不到玩具的孩子哭,但安慰安慰,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不纵容抢,也不鼓励被抢(强迫谦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