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巡河護湧」志願服務隊行動,民間河長力量不斷壯大

「他山石」“巡河护涌”志愿服务队行动,民间河长力量不断壮大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在廣州市河長辦的全力指導下,天河區努力倡導“開門治水,人人參與”理念,動員全民參與治水。除了官方力量,還有民間河長活躍在治水一線,力量日益壯大。目前,天河已組建22支“巡河護湧”志願服務隊,共有隊員649人,民間河長57人。

「他山石」“巡河护涌”志愿服务队行动,民间河长力量不断壮大

巡河護湧志願者們不定期巡湧,開展河涌志願服務活動

民間河長隊伍不斷壯大

2017年初開始,廣州天河區與某社會環保組織合作,共同推進民間河長及志願者招募工作,2017年底共形成車陂湧9支護湧隊,其中還有3支“小河長”隊伍。今年,天河區凝聚各街力量,繼續動員全民治水,在前進街、珠吉街、天河南街、員村街、冼村街、石牌街、天園街、鳳凰街、長興街、龍洞街、新塘街、車陂街12個街道的共同努力下組建了22支“巡河護湧”志願服務隊,如前進街的“前進街義務護河隊”,珠吉街的“‘小雨滴’治水志願服務隊”,員村街的“環保學校巡河志願隊”,車陂街的“河流守望者志願隊”等。志願隊通過不定期巡湧,聯合學校、社區居民開展各式各樣的河涌志願服務活動。

傳統文化和河涌保護創新結合

在各街各社區的動員和幫助下,民間河長和志願者們不定期自行組織巡河護湧活動,為天河區治水工作積極貢獻力量。

在最早形成的車陂湧9支護湧隊中,湧現出一批影響力大、貢獻突出的典型代表,民間河長蘇志均、曾文、陳長春等均在其列。

傳統文化和河涌保護的創新結合,是天河區河涌保護志願服務其中一大亮點。去年,蘇志均與其他有志之士成立“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以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車陂扒龍舟”作為載體,發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項目,多次開展民俗文化和河涌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特色活動,逐漸創建了車陂民俗文化與環境雙保育模式。

今年6月,蘇志均組織了“一水同舟守望相助車陂國際龍舟賽”並宣傳河長制等治水護河理念,宣傳倡議“垃圾不落地”等。8月,組織“一水同舟”傳承習俗守護生態,講述了文化和車陂湧水環境融合共生的故事。

針對項目實施,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還成立參與了三支志願服務隊:車陂湧悅和志願服務隊,關注車陂湧水質治理;車陂志願服務隊,專注車陂民俗文化保育;車陂街河涌治理黨員志願服務隊,由黨員牽頭關注車陂湧生態環境變化和社區環境優化。通過大大小小的活動,各個社區漸漸開始組建起自己的志願隊伍,在街道形成了一張更廣泛的巡河志願者網絡。

其中,車陂湧悅和志願服務隊已成為天河區車陂湧具有影響力的三支隊伍之一,該隊隊長正是民間河長曾文。他介紹,一開始是4位志同道合的街坊好友組成興趣小組,通過走訪調查,得知附近很多居民都有保護河涌的意識,興趣小組逐漸壯大成100多人的志願團隊,志願者每天巡河後在群裡上傳照片,河涌狀況一目瞭然。“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能真切感受到河涌水質的真實變化,以及綠道衛生整潔帶來感官體驗。”曾文說,從去年到現在,車陂湧悅和志願服務隊已開展了20多場活動,包括和荔灣區民間河長開展聯合巡湧、參加世界河流保護日龍舟巡湧體驗活動、參加女子鳳船隊巡湧活動等。

黑臭河涌如今有了螢火蟲

陳長春是天河區第一批民間河長之一。由於熱愛在湧邊跑步,每次出門,他都會一邊跑步,一邊盯著河涌內外的變化,一旦發現問題馬上上報。去年8月,他曾為追黃泥水源頭,逆流查找2個多小時,後來又在他的幫助下整治取締了一個山寨“亞洲工業園”,拆除該園違規搭建82處,面積共86520平方米。

車陂湧沿線散亂汙整治、主湧截汙納管及車陂湧4個、棠下湧1個生活汙水一體化處理設施投入運行後,生活汙水得到較大程度的處理,黑臭整治初見成效,生態環境大大改善。陳長春不僅在車陂湧綠道發現了螢火蟲,同時發現車陂湧魚不斷增多,如馬口魚、本地鯽魚、甲魚、螃蟹、小青蝦,甚至還有石斑魚。在參觀了棠東毓桂大街風水塘和前進街道南鐧塘後,陳長春利用節日放假並四處尋找草源,在車陂湧試種了9處水草。

民間河長及志願者是治水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一員,天河區鼓勵其他河涌發展壯大民間河長及志願者隊伍,形成合力,繼續在市河長辦的指導下拓展民間河長活動深度和廣度,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

「他山石」“巡河护涌”志愿服务队行动,民间河长力量不断壮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