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說現在工廠招工難,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筆者在某大型論壇看到有位網友在感嘆:朋友有一機械廠,想招幾個30歲以下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每天工作八小時,月薪3000元,一個月可休假兩天。在這房價僅僅每平8000到10000元的四線城市,待遇應該算差不多了吧!但這幾天來應聘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30歲以下的一個小年輕也沒有。小年輕們都去哪了?

不僅在四線城市,一線城市也同樣面臨此類問題。上海莘莊工業區最近的一份調研顯示,該工業園區無論是製造業企業的一線操作工人還是服務業企業的基層服務人員,普遍存在人員缺口。相關人員用一句話概括:藍領員工“招不滿”、灰領員工“留不住”、白領員工“成本高”。

福建泉州某服飾公司老闆也感嘆說,“2008年,工人保底工資只要1800元,那時候,招人很容易。如今,工人保底工資開到4500元,並且包住宿,基本的配套設施也都弄得很完善,即便如此,我也很難招到人。”

根據最新發布的官方2018年10月製造業PMI指數,製造業雖然保持在景氣區間運行,但超預期下行,錄得2016年8月以來新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經濟下行應該是找工作變難了,怎麼會難招工人呢?

筆者瞭解到,製造業招工難的一個原因在於,這些行業薪水並非十分具有吸引力。對於製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月6000元-8000元的工資有是有的,但並不多,主要是針對技術工,但技術工的需求往往不大,其他普工一天能有150元收入就不錯了。很多企業招聘給出了4000~7000元的工資,其實往往是“計件,不交社保”情況下的數額,新手根本拿不到這些。

一份關於服裝廠一線工人離職原因調查顯示,工作強度高、壓力大是工人離職的最主要原因(16.2%),薪酬福利不好(10.9%)和加班時間長(10.9%)分別位列二、三名。這三項數字解釋了很多年輕人認為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相對辛苦。

此外,現在新經濟發展的較好,賺錢門路多了,直播、外賣、快遞等行業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很多年輕人覺得工地上太髒太累,太沒面子,工廠裡工作約束太多,不自由,這使得他們對此類工作缺乏興趣。

實際上,招工難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年輕人變少了。

姜超宏觀債券研究的文章稱,我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變化,老齡化日益加深,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高點持續下降,2017年已跌破72%,年輕人已經沒有那麼多了,目前15-64歲的年輕人口每年減少500多萬。

中國在出生人口不斷走低,年輕人口大量進入大城市,落後地區、三四線城市、縣城、農村未來年輕人口的減少速度,會比全國平均來得更加猛烈。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如果其年輕人口出現了急劇減少,那麼該國的勞動力供給在短時間內也會發生大幅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