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 影響了80後的愛情觀

金庸仙逝,江湖再無大俠。

無數金庸讀者慨嘆青春已逝,紛紛回憶自己第一次讀金庸小說的情景,課桌的洞裡,封鎖的陽臺,被老師抓到辦公室怒斥不務正業。離經叛道的年紀,青春花季的莽撞時光,多少都鐫刻著金庸的影子。少女懷春,少男萌動的年代,偷偷閱讀金庸筆下的愛情故事,俠骨柔情,愛恨交錯,讓無數青年都沾染了俠義之氣。

郭靖與黃蓉,張無忌與趙敏,胡斐與苗若蘭, 楊過與小龍女,彷彿這些情侶都是我們相識許久的朋友,在看電視劇《神鵰俠侶》的時候,覺得穿著白衣服去上學都會有仙氣飄散。

金庸筆下的愛情與瓊瑤不同,瓊瑤的愛情故事裡,山無稜天地和,愛情永遠排在第一位。金庸的愛情故事裡面,有更多的擔當和俠義,愛情往往成了犧牲品。

1

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 影響了80後的愛情觀

若要網民投票,最惹人喜愛的女主首選黃蓉。桃花島主之女,古怪精靈,與郭靖一見鍾情,生死與共。而人們似乎忘記,郭靖差點就是金刀駙馬,他的前女友華箏公主,天生麗質,自小一起玩耍,看大漠孤煙,嚐鮮甜馬奶。當青春的華箏,著一身紅衣,額前珠串搖曳,出現在蒙古包前的時候,著實驚豔。

郭靖在大漠,幾乎是難民的身份,躲避仇殺,孤兒寡母,承蒙大汗照顧,師父教導,在長大成人。在他心中,有比大漠更大的理想,有比烽煙更遠的遠方。在他出發去中原前,未來老丈人把金刀都給他了,就差說他就是駙馬了。可他從小到大一直待華箏尊重有加,兄妹之情更甚。

也許大汗心裡早就明白,即使沒有黃蓉出現,去過中原的郭靖依然會拒絕當蒙古駙馬。因為與家國相比,他更愛大宋。吃羊肉喝馬奶,那是養育之恩,而在狼煙四起之時,恩情歸恩情,國事歸國事。如果真的娶了華箏,來日襄陽城下,如何對得起他爹唱的那句“靖康恥,猶未雪”。

金庸筆下的愛情,在家國面前,顯得極其渺小。

2

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 影響了80後的愛情觀

年少時不愛讀《倚天屠龍記》,總覺得張無忌沒有個男主角的樣子,一會愛周芷若,一會愛趙敏,還有眾多女朋友。缺乏楊過那種遍尋天下找姑姑的堅持,更比不上胡一刀夫婦生死相隨的決絕。

張無忌與周芷若年少相識,周芷若一直揹負師門重任,有自己的歷史使命。要師門還是要愛情?在這樣的兩難選擇之中,周芷若滿心不甘,肝腸寸斷,最終親手斷送了自己的愛情。張無忌再有毅力,也不忍周姑娘揹負太多罵名。縱然難忘少年情誼,變得神經質,絮絮叨叨,可重任在肩,周芷若的張無忌在她心中註定長不到成年。

反過來看,趙敏和郭靖一樣擔當,與放棄金刀駙馬相比,趙敏更勝一籌,她放棄的直接是公主。吃慣了山珍海味的公主,陪著張無忌吃路邊攤。全心奔赴愛情,承擔自己能承擔或者不能承擔的。這樣的俠義,唯有柔情為報。

好的愛情互相成全,縱然周芷如與張無忌最後在一起又如何,還不是心中揹負師門譴責,埋怨男人耽誤了自己的事業理想,在這樣的婚姻裡,埋葬的是一顆叫怨婦的雷。

3

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 影響了80後的愛情觀

相比周芷若,《雪山飛狐》裡的袁紫衣更為悲情。她自幼的理想是手刃仇人,而她的仇人是她的生父。為母報仇就要殺了父親,不為母報仇是背叛,為母報仇是有違人倫。被仇恨與親情折磨的她,最終遁入空門。遠遠拋棄了深愛她的胡斐。胡斐覺得自己愛她,對生死與共的二弟程靈素的感情一直隱藏在兄妹之情裡,直到程姑娘為了救他而死。茫然四顧,喊二弟再也沒有人應答。而袁紫衣成了傳說,再見一面都難。

胡斐的愛情一直如他的孤兒身份,想抓抓不住,驀然回首都是心酸和愧疚。他無力把袁紫衣從悲情中解救,他一直逃避程靈素打著兄弟名義的愛情。

最終治癒和溫暖胡斐的,是苗人鳳的女兒苗若蘭。可胡斐愛苗若蘭嗎?在他心中就是個小姑娘,很招人憐愛的姑娘。而胡斐最終娶她,為了保她名節的責任更大。殊不知,苗若蘭早就傾心於他。有愛,有憐惜,有責任,胡斐終於不是一個孤兒,有大俠苗人鳳庇護,有愛妻苗若蘭相擁。而大俠苗人鳳,也終於卸下心結,與胡斐的父親胡一刀有了情義上的了斷。

在金庸筆下的愛情裡,多是恩比情重。

4

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 影響了80後的愛情觀

楊過的一生,似乎都是為了救贖。一身正氣,挽救生父楊康的叛國形象,俠骨柔腸,能像是母親穆念慈附體。對於郭靖一家,深懷感恩之情。他的青梅竹馬是郭芙,也許他愛過郭芙,可郭芙性格高傲,不願意承認。他們倆的見面總是兵荒馬亂,充滿血腥。最終,楊過送了一條胳膊給郭芙,救贖了自己。而郭芙按照父母之命嫁給門當戶對之人,年少輕狂的她,後來過的日子其實無比世俗。而戰場上出生的郭襄,一如她那驚心動魄的嬰兒大逃亡,五所畏懼,看著滿天煙火,就相信了世間真有童話。

楊過對姑姑,起初更多的是親情。在終南山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只有姑姑,姑姑也只有他。即使長大成人,古墓的冰床,才是他實際擁有的生活。他對姑姑的愛情,其實始於姑姑受辱之後,他認為是自己讓姑姑受辱,從姑姑到龍兒的轉變,讓楊過成熟,認識到他自己的愛情。他終於從楊康的兒子,找到了自己,神鵰的大俠是他的未來。幸運的是,最終他在絕情谷底找到了龍兒。

神鵰俠侶,是拋卻世俗觀念的一對,其實何嘗不是尊重世俗的結局。

金庸筆下柔情滿紙,字裡行間深埋的都是俠骨。對80後的愛情觀有很大的影響。在情竇初開的年紀,看俠骨柔情的電視劇。有多少姑娘認為愛情都如小龍女那樣,有根繩子和一間古墓足以。婚姻能如郭靖黃蓉那樣,一起站在襄陽城樓笑看戰火烽煙。

金庸筆下的神仙眷侶,多半退隱江湖,乘雕飛去。從不常居鬧市,更不會發朋友圈曬幸福。

人不在江湖,江湖上依然有你的傳說。

如同此刻的大俠金庸,只剩下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