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好題材

客觀來講,《寶貝兒》這部電影雖然在敘事和剪輯上的觀感較差,但也確實不應該被歸為爛片系列。

題材是好題材,拍攝手法上剋制不煽情,少了情緒氾濫多了理性思考,拋出問題而不是給出答案。也正是基於這一點,讓很多媒體、影評人給出了五星好評。

那是什麼原因讓《寶貝兒》的評分變得這樣兩極分化呢?

《寶貝兒》:好題材

想必很多人都會說,是楊冪。

在這部電影的豆瓣差評裡,絕大多數人痛批的,都是楊冪的演技。

導演劉傑也無奈地表示:排在前面的全是一星負評,而那些人都沒看過片子。

可能是因為在之前的作品中觀眾積壓的不滿太多,所以在《寶貝兒》上都一股腦的釋放出來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潛臺詞應該是:拿不出演技,再怎麼談轉型觀眾也不會買賬。

《寶貝兒》:好題材

在觀眾的審美和對影視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流量明星都想往好演員的標準上靠,而大多數人選擇的捷徑就是,轉型,而轉型的方式似乎也簡單劃一為——扮醜。

遠的不說,單是在今年,就前有楊子姍全素顏貢獻“零度表演”,後有馬伊琍大膽突破形象詮釋底層人物。這種視覺上的衝擊,確實可以顛覆觀眾對人物的認知,也可以在前期的物料宣傳中增加作品的看點。

《寶貝兒》:好題材

但是演員在人物形象上洗盡鉛華、返璞歸真,就真的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嗎?

恐怕不見得。

就像有網友在一篇寫楊冪的文章下面留言:

對一個人的喜惡一旦建立,是很難改變的。我個人而言,還是對她喜歡不起來,這種情緒必定會引伸到對她參演的電影裡面去。如果流量明星都可以前期沖流量、後期很easy地通過一兩部還可以的作品轉型,那這對於那些一直演繹律己的真正演員來說,太不公平了。綜上,我仍然不買她的賬。

《寶貝兒》:好題材

這似乎成了很多流量明星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畢竟要打破觀眾的固有成見並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況且要打破這種成見還有一個大前提——演員的演技是不是真的提高了?

《心理罪》中,李易峰憑藉一場哭戲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認可,在今年的《動物世界》裡也讓人看到了進步的空間,似乎也刷新了人對這個流量小生的認識。

《寶貝兒》:好題材

至於楊冪,能甩掉偶像包袱,自毀形象,並且沉下心來出演一部文藝片,對她以及她的粉絲而言,都是一個不小的進步,至少她在“怎樣成為一個好演員”這件事上,做出了努力,這一點,真的非常可貴。

希望《寶貝兒》對於楊冪來說,是一個變得更好的開始。

《寶貝兒》:好題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