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朝爲什麼五百多年遷都七次?

中國關於遷都的記載或者傳說,最早是商王朝為了躲避黃河氾濫,卻又不能離開黃河水的滋養,於是圍繞著黃河兩岸來來回回,

從最早的亳到最後的殷,共搬遷多達七次首都

其實,在古代,首都的搬遷是時常存在的,但是像商王朝那樣頻繁的搬遷確實少見。在商代,的確由於防範洪水技術的原因,為了躲避黃河氾濫,是有可能進行遷都的,但是不可能七次均是由於躲避洪水,更多的可能是如下兩個原因:

第一、政治改革的需要。

在商王朝時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尚不完善。貴族聯合統治實力較大,商王名為君主,其實未必在貴族群臣面前擁有絕對的權力。

權力被限制,商王就需要破除這種限制王權的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遷都。

商王朝為什麼五百多年遷都七次?

這和後來秦孝公遷都咸陽、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一樣,更多的是為了擺脫舊勢力在國都中的影響,舊貴族由於種種原因滯留在了舊京城,商王通過遷都擺脫了舊勢力的影響,於是開拓了一段新的歷史。

第二,繼承血案的發生。

在商代,繼承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均是得到認可的繼承製度。後世的專諸魚腸劍的故事就是由於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的繼承矛盾造成春秋吳國的內亂:公子光是老一輩老大的兒子,吳王僚是老一輩老小的兒子,但是老一輩的老小卻把王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吳王僚,而不是傳給小一輩的老大公子光,於是導致繼承上的糾紛,雙方雖為堂兄弟,也是刀劍相向。

商王朝為什麼五百多年遷都七次?

商代也時常出現這種繼承上的糾紛,於是每個大約五十年,也就是兩代人的時間,就會出現繼承血案

,導致新上臺的商王都不願意再在舊國都繼續呆下去(如同明成祖遷都北京一樣),於是進行遷都。

這種情況一致延續到盤庚遷都,

傳說盤庚把都城遷到殷以後,理順了繼承製度,要求父死子繼。

於是不再出現繼承上的糾紛,從而出現比干、箕子、微子都是王叔、王兄卻忠心輔佐商王紂的情況。

可見,商代遷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避洪水;二,政治改革;三,繼承血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