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信息化时代”

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

在传统行业上云的过程中,金融用户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因为金融业务的创新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但是另一方面,金融用户对于业务的安全稳定和高可用性的要求又是所有行业中最严苛的。所以,金融用户在上云的过程中保持平稳顺畅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采用新技术就忽视或者说放松了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那么,金融用户在向云迁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的上云之路,希望对金融行业的用户有一定启发和借鉴。

阳光保险是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100强,成立3年便跻身七大保险集团,如今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和不动产海外投资领域,并且成功进军医疗健康产业,成长速度非常快。截至目前,阳光保险旗下已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等多家专业子公司。依托集团的优势,阳光保险有效整合旗下资源,持续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不断升级以“闪赔”“直赔”等为特色的服务,着力打造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杰出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对于以传统保险业务为主的阳光保险来说,如今转投移动化营销,这是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变革的一个开端,具有普遍性。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阳光保险在IT方面面临诸多限制:传统服务器虚拟化稳定性不足,使得核心业务系统的可持续运行能力受限;服务器虚拟化单个集群规模较小,使得IT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扩展能力受限;原有的集中式架构的性能瓶颈逐渐显现,性能扩张能力受限;传统架构自动化程度低、资源配置与调度的难度大且周期长;传统IT资源的利用率低,无法有效支撑业务系统由集中式向分布式的转变过程。

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
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

为改变现状,阳光保险希望打破传统IT架构的藩篱,迁移到云上。青云QingCloud帮助阳光保险设计了云计算平台,完善其IT系统,服务于生产数据中心和同城灾备数据中心。

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将青云QingCloud云计算平台分别建设于亦庄生产数据中心和通州同城容灾数据中心,用来支撑核心业务系统与同城容灾业务系统的部署与运行;利用QingStor对象存储服务对所有NAS的存储数据进行同城数据备份,以及新OA类业务系统的支持;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分布式存储和全虚拟化服务来支撑部署桌面云,服务于核心业务系统的日常运行;利用云计算平台完成对物理服务器的统一资源管理与调度,将基础资源平均使用效率提升至60%,部分资源的使用效率可达到80%以上;基于云计算平台上可交付的PaaS组件,将阳光保险IT人员从基层组件的部署和调试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业务系统的开发工作中,并且通过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运维,大幅提升业务组件的可持续运行时间;利用青云QingCloud大数据服务来进行实时流数据处理,服务于阳光保险多个业务系统的信用评估功能模块。

从整个云迁移过程来看,阳光保险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改造了原有的IT系统架构,将传统的集中式IT基础设施中的NAS存储、服务器虚拟化、FC SAN逐步更新迭代成为以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云端应用中心为基础的云架构。云平台提供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丰富的PaaS服务、大数据平台、海量存储解决方案,使用起来更具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云平台内置了丰富的监控和安全防护组件,提升了安全运行水平,保证了从传统IT架构到云平台的业务连续性,并采用超融合设备,节省了阳光保险的基础设施成本,有效降低了IT投入。

金融用户上云整体来说是比较积极的,因为这是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于金融用户来说,掌握好新技术与业务连续性之间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向云的迁移千万不能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所以,在选择具体的云模式,以及在实际迁移的过程中,金融用户必须有周密的事前计划和完备的实施细则,以保证迁移的万无一失。

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

与您距离更近!

专题|案例二 金融行业 阳光保险的云迁移之道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息化时代)

官网:www.cio360.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