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兵站和兩個總前委

商丘兵站和两个总前委

淮海戰役犧牲的部分烈士名單

淮海戰役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如淮海戰役總前委在商丘的點點滴滴;淮海戰役中,還有許多大家並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歷史,如商丘兵站的繁忙,渡江總前委在商丘的成立和運作。商丘,也因為是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兩大戰役的指揮中心之一,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忙碌的商丘兵站

1948年11月7日,淮海戰役開戰的第二天,商丘縣城和商丘車站獲得解放。為了及時供應部隊彈藥和糧秣,11月19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指示:在商丘建立總兵站,今後不只是中原的物資,就是華北冀魯豫的、晉察冀的物資,都要送到商丘再分發轉運到前線。1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商丘兵站”(即“商丘總兵站”)的牌子便掛在高丘火車站西邊的大門上。兵站對收發、保衛、運輸通訊等工作作了具體分工,由時任中原軍區交通運輸司令部副政委楊國宇兼任兵站站長。

11月24日,中原軍區發出《關於加強後勤保障的命令》,決定鄭州——商丘——雪楓組成兵站幹線,亳州、臨渙、百善集等處設分兵站,由楊國宇在商丘統一負責,扶廷修在雪楓負責。中原軍區本部汽車分駐商丘、雪楓兩站,受楊、扶二人指揮。不久,又從華北的晉察冀、冀魯豫等地調來2個汽車團、4輛馬車、3000輛牛車,從開封調來142輛馬車,統歸商丘總兵站指揮。

12月1日,總兵站接到前線指揮部急電:杜聿明集團放棄徐州,向雪楓方向逃竄。為了確保支前物資的安全,要求總兵站迅即遷往開封。楊國宇接電後,當即通知後方暫停運輸、緊急疏散在商丘的物資;以警衛連和汽車團的戰士為骨幹,教育戰俘並組編為臨時武裝,擔任商丘外圍警戒。由於前線部隊迅速追擊堵截,逃敵全部被包圍在永城陳官莊一帶,沒有對商丘總兵站構成威脅,所以兵站沒有西遷,從而使淮海戰役最後階段所需的物資,能夠就近及時供應。

在支前的日日夜夜裡,大後方的民工車推、人拉、肩扛、牲口馱,冒風雪鬥嚴寒,頂著敵機的轟炸,硬是把大批物資運到商丘,堆滿了車站及周邊所有的倉庫,放不下的物資只好暫時碼放在站臺上,站臺似乎變成了由炮彈、炸藥、糧食、布匹、軍鞋等物資組成的山嶺。

面對人民群眾大力支援人民戰爭的生動場面,兵站工作人員堅持“放手收,大膽放”的6字原則,寧願自己多流汗,夜以繼日,拼命工作,使兵站工作忙而不亂,秩序井然,保證把物資及時送往前線。

商丘總兵站對中原野戰軍所需的有關裝備、彈藥和糧食等重要物資的及時供應,為我軍在戰役中取得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中原野戰軍四縱十一旅在圍殲黃維兵團作戰的十幾天裡,民工送去了43萬斤糧食及其他食品,按人數平均下來,每個指戰員能吃到豬肉10兩(舊制),油1.2斤,鹽1.5斤。1949年元旦,所有部隊都改善了伙食,有的部隊還包了餃子。這同國民黨軍隊飢寒交迫、狼狽困守的情景成了鮮明對照。充裕的給養供應,在瓦解敵軍方面也起到了重大作用,一些國民黨軍官、士兵吃了解放軍送給的食物後,紛紛越過封鎖線向人民投降。

在這期間,商丘總兵站還對華東野戰軍的作戰給予了有力的支援。他們把從鄭州送來的2億元中州鈔轉交給華野;又先後將從鄭州、開封、豫西等地發運的1065萬斤糧食運到碭山,然後由豫皖蘇三分區10多萬民工轉運至永城等地,供給參加陳官莊圍殲戰的華東野戰軍部隊。

戰爭勝利後,一些國民黨高級戰俘,如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官黃維,副司令官兼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十八軍軍長楊伯濤、副軍長兼十一師師長王元直,十五軍軍長覃道善,八十五軍副軍長張文心、參謀長陳振武等戰俘也由商丘兵站轉交河北平山縣戰俘管理所。

淮海戰役結束後,總兵站清點剩餘的物資,尚存炸彈1811箱,八二迫擊炮彈81箱,汽油595桶,雷管2箱,其他諸如糧食、布匹、被服等依然堆積如山,難以計數。1949年10月,鄧小平來商丘車站檢查工作,聽了楊國宇關於總兵站的工作彙報之後,高興地說:“搞得不錯嘛,應該給你記一功!”這句話不但是對楊國宇的表彰,也是對總兵站和商丘人民在淮海戰役中軍供工作的肯定和讚揚。

淮海戰役總前委在商丘

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淮海戰役總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人組成,鄧小平任總前委書記。

1948年12月12日,毛澤東給淮海戰役總前委發出電報,文稱:黃維兵團殲滅後,請劉、陳、鄧、粟、譚5位同志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議好在邱、李殲滅後的休整計劃、下一步作戰計劃及將來渡江作戰計劃,以總前委意見帶來中央……我希望劉伯承於2月20日至25日間到達中央會談。

遵毛澤東電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在殲滅黃維兵團後,於12月17日從中野司令部駐地濉溪小李家赴蕭縣蔡窪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與粟裕、譚震林會合,舉行總前委會議,縱隊以上幹部參加了會議,具體研究了圍殲杜聿明的作戰方案和渡江作戰的初步規劃。12月18日,劉伯承、陳毅赴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向黨中央彙報。鄧小平返回小李家中野司令部。

12月30日13時15分,鄧小平率總前委和中野指揮部從濉溪小李家出發來商丘,15時到達宿縣兵站宿營,31日1時20分由宿縣乘火車北上,7時許到達徐州車站,休息後於13時乘車西進,18時到商丘車站。

當晚,司政後機關即進駐商丘縣城東南張菜園、周樓、洪莊一帶村莊,鄧小平和先期到達商丘的夫人卓琳會合,住宿在商丘車站南邊的朱集營房。商丘市委書記徐麟村、市長李超伯、朱集辦事處主任王煥等向鄧小平彙報了商丘解放以來的工作情況;鄧小平作了關於在城市工作中要依靠工人階級,正確執行工商業政策,恢復發展工商業,作好民族資產階級的工作等一系列指示。不久,鄧小平即移駐洪莊(劉伯承來商後亦住此),在司令部駐地張菜園辦公(陳毅來商後住張菜園),常到政治部駐地洪莊和周樓指導工作。商丘因此成為實施指揮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戰鬥和研究部署渡江戰役的指揮中心。

抵達商丘後,鄧小平即按照總前委蔡窪會議的部署和中央軍委的意圖,開始了緊張的工作。1949年1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高級幹部會議在商丘古城召開,主會場設在了古城中山二街聖公會禮拜堂。鄧小平以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身份主持了會議。這次會議召開在中國革命轉折的歷史關頭,貫徹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一系列指示,不僅對於動員中原地區黨政軍民迎接新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而且為徹底推翻國名黨統治,迎接新中國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有著重大歷史意義。

渡江戰役總前委成立

1949年2月11日,中央軍委的一封絕密電報劃過長空,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發到駐在商丘張菜園的淮海戰役總前委。隨著這封電報的到來,渡江戰役總前委在商丘建立,拉開了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戰爭序幕。商丘,這座古老的英雄城市,也因此一度成為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兩大戰役的指揮中心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淮海戰役結束後,隨著渡江作戰任務的來臨,中央軍委於1949年1月12日發出“關於華野、中野休整兩個半月,並要完成渡江戰役準備工作”的指示,中野、華野分別在各自駐地休整。

2月9日,鄧小平主持在商丘古城召開總前委擴大會議,劉、陳、鄧、粟、譚5位總前委委員及中原局的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討論了渡江作戰時間、戰役部署、華野及中野指揮機關和部隊的開進,加強軍隊教育以及後勤準備等問題。與會者表示堅決貫徹執行中央軍委“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戰略決策,加緊調集到新區工作的幹部,整訓過江軍隊,作好渡江作戰準備。

會議形成《關於渡江作戰方案和準備工作意見》,共8條。會議結束後,粟、譚立即東返賈汪。當日晚,由總前委3位常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署名,電報中央軍委。2月11日,中央軍委覆電。中央軍委這封電報的第五條,“總前委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華東局和總前委均直屬中央”,意味著淮海戰役總前委延續為渡江戰役總前委,也可視作渡江戰役總前委正式成立,負責全面指揮渡江戰役。

渡江戰役總前委在商丘成立後,一方面按中央軍委的指示領導華東野戰軍整編為第三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整編為第二野戰軍的工作,一方面加緊部署渡江作戰的工作。2月17日,豫皖蘇軍區主力部隊奉命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第十八軍,張國華任軍長,譚冠三任政委,準備南下參加渡江作戰。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後,3月24日,劉伯承率領渡江戰役總前委及二野指揮機關離開商丘,趕往孫家圩子。從1948年12月31日至1949年3月24日,淮海戰役暨渡江戰役總前委在商丘共計83天。

4月1日,總前委離開孫家圩子,先後移駐合肥東郊肥東縣瑤崗村、南京總統府、江蘇丹陽,指揮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役。5月28日,總前委移駐上海。6月初,根據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的指示,總前委撤銷,工作人員全部復員轉業,總前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稿件採用史料均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