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的來源

我們都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那麼,教師節是怎麼來的?

古代教師節在哪天?和誰有關?

教師節的來源

古代教師節還休假呢!

你知道嗎?在我國古時候,很早就形成了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光是對教師的稱謂就有不下十種,如先生、夫子、師父、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

古代教師節分很多種:特定節令、塾師生日和孔子誕辰等等,泱泱中華尊師重教的傳統久矣。

在古代,不論大小節日,可以說都是“教師節”!

在特定的節令裡學生往往會向塾師送銀錢或禮物,這被稱之為“節儀”。因為節儀是用來表示對塾師禮敬的,所以也被稱之為“節敬”。

教師節的來源

節令的確定,主要依照我國傳統的節日。在很多地方,“教師節”最重視的是三節兩壽:“三節”是指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兩壽”則是指孔子誕辰日和塾師生日。

漢代

出現“法定”教師節雛形

教師節的來源

真正的教師節可以追溯到漢代。到了漢代,“學校”的實體已經產生了。黃宗羲在《與陳乾初論學書》中寫到:漢、晉時期,每年孔子誕辰日這天,皇帝都要率領文武官員去祭拜孔廟。

不僅如此,皇帝還要邀請“老師們”入宮。大家一同會餐,吃好喝好,席間還可以吟詩享樂。在皇帝的帶頭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紛紛效仿。因此,“教師節”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經師”、“授束脩(乾肉)”。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雖沒有確立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但教師已開始享受節日休假、會餐、發福利待遇了。

唐代

先進教育工作者”可獲500兩獎勵

教師節的來源

唐宋時代,依舊沿襲了“祭祀孔子”的大禮。當時的祭典非常隆重。國子監、書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從本地學校的學長(相當於校長)、學正(相當於教導主任)中選拔成績突出者,報送朝廷,這些“先進教育工作者”最高可獲賞銀500兩。

清代

祭典規模愈加宏大

教師節的來源

到了清代,不但祭典孔子的規模和範圍愈加宏大,教師的薪酬福利也越來越豐厚了。

農曆八月二十七這天,政府將提高各個書院、學府、監院教師的薪金,成績卓著者在這天還會“升職”——最高的會授予八品職銜,提升為院長、監院、掌教、館師等。

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如顏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時得到的提拔。

新中國成立前

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

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旨在呼籲改善教師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師節。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農曆8月27日”版教師節。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後者因為戰爭等原因並未在全國推行。

教師節的來源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1939年國民黨政府決定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建立新中國後

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

教師節的來源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把5月1日國際勞動節作為中國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傾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提案指出,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教師節的來源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的“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並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18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和方明共同簽發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

1985年北京師範大學操場慶祝首個教師節1984年12月15日,北京師範大學鍾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並報國務院。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並在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教師節的來源

“教師”這個名字賦予我們的情感的確太多了。“尊師重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請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