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術語

區塊鏈術語

加密貨幣錢包 (Wallet)

每個用戶都生成和保管私鑰(private key)和公鑰(public key),基於公鑰生成地址,用這個地址進行交易。公鑰類似於可以跟不特定多數人共享的存摺賬號。而私鑰則類似於只有用戶本人才能接觸的存摺密碼。舉個受到損失的例子,黑客攻擊交易所職員的個人PC,取得用戶個人信息以後謊稱自己是交易所職員,從用戶取得私鑰信息以後盜竊了加密貨幣。私鑰就像存摺密碼一樣,是絕對不能對外公開的重要安全項目。而且,2013年底彭博TV的一位主持人播出給同事匯款比特幣的事情,結果發生了自己的比特幣全部被盜的事故。因為電視臺攝像機非常偶然地拍攝到這位主持人的比特幣錢包,私鑰被洩露。

區塊鏈術語

交易 (Transaction)

是指實際上發生區塊鏈移動的交易,只有在用各個用戶的私鑰簽名被指定的用戶之間方可進行交易。交易記錄被儲存到區塊內,經過認證過程確認以後不得變更或偽造。為了完成交易,需經過工作量證明得到批准,需要一些時間。

區塊 (Block)

區塊鏈是在世界各地進行的交易記錄區塊連結在一起鏈條。顧名思義,相當於交易記錄團。區塊和區塊鏈信息可通過blockchain.info易於確認。每次交易都有自己固有的交易編號,其編號中記錄著從什麼地址到什麼地址發送了多少等內容。各個區塊根據交易履歷按順序依次相連結。各個區塊都具有與前後區塊相連結的信息,所以很容易判斷是否經過操作。已被操作的區塊經確認過程後從網絡中消失。

區塊鏈術語

採礦機 (Miner)

為了防止用包括交易的區塊發生雙重支付問題,用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協議連結區塊的主體。區塊鏈網絡通過這個採礦機來得以維持,採礦機作為其補償獲取區塊鏈。但是現在更多地採用在現有穩定的區塊鏈上面上傳追加性新鏈條的方式,所以出現很多沒有新挖礦(min ing)的區塊鏈。在本白皮書中介紹的MP幣也標榜著這種方式。

節點 (Node)

組成通信網的終端設備或通信處理裝置的基本單位。

分佈式計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連結多臺電腦,通過互相合作,提高計算性能和效率的技術。

私鑰 (Private key)

具有可接近相當於加密貨幣地址的公鑰權限的字符串。因為起到密碼作用,所以不得對外公開。類似於存摺的密碼。

公鑰 (Public key)

加密貨幣地址字符串。起到賬號作用,可以公開給他人。類似於存摺的賬號。

區塊鏈術語

EOS

作為免費接受EOS軟件開發資金捐款的代價,基於以太坊而發行的代幣。截止2018年5月,市價總額排名第五。EOS軟件是由Block.one於2016年開始著手開發,採用了與以太坊相比交易速度更快的委託股權證明 (Delegated Proof-of-Stake)方式。而且還具有用戶不需支付手續費而由開發商支付的特點。截止2018年4月,以太坊每秒鐘可處理20個交易,但是EOS平均可以處理3000個交易。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以平實銷售的形式進行ICO,原打算2018年6月2日將服務器轉移到自己的主網正式上市,但是2018年5月30日被中國互聯網安全企業奇虎360發現了其安全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

區塊鏈術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