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病,也得吃药 观《相声病了,必须得治》的一点看法

继交大博士在《相声有新人》怒怼郭德纲后南开一位教授也闲不住,一篇《相声病了,必须得治》又掀起了“高雅与低俗”之争,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虽然没有公开提及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将德云社以及德云社的相声贬的一文不值。却完全忽视了德云社在相声二次复兴中的功绩,只是以老生常谈的低俗来找话题。

思想有病,也得吃药 观《相声病了,必须得治》的一点看法


文章开始提出了以侯宝林大师为首的艺术家们对相声艺术的净化改造,并且将相声划归为说唱艺术,还大肆宣扬正是这样的净化让马季和姜昆带领相声独领风骚几十年。但是教授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社会对于相声的态度,确实那次的净化改造让解放后的相声有了一丝起色,而之后马季的歌颂型的相声在之后的动乱年代得以保存,这也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的初期相声的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复苏的时间仅仅不到十年,很快相声的风头就被小品赶超,又哪来的独领风骚几十年,这个怎么计算的,从解放前开始计算的么?

思想有病,也得吃药 观《相声病了,必须得治》的一点看法


文中将《探清水河》说是古代妓院里的“窑词”。当然一个汉语言教授知道的肯定比我这个职高毕业的人多,而且全本的《探清水河》确实有一些内容不便展现,但是在舞台演出时已经将这些那些不适合的剔除出去,展现在观众耳中的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已。允许专家教授们对三更四更进行学术研究,演员们在舞台表演一更二更就有错了?就能影响观众了?您能从一更二更里听出三更四更的味道,说明您的关注点就在那上面,提倡相声语言净化,民间小曲的语言净化怎么又不行了呢?就不能在舞台上演出了?

思想有病,也得吃药 观《相声病了,必须得治》的一点看法


观众们听相声从来不会去联想到什么文化自觉这么高尚的词,我们只是想在生活的压力中寻找一份快乐,不向市场看齐不向卖座看齐难道像高雅看齐?所谓的高雅相声已经在市场的角逐中败下阵来,上世纪的相声是什么样子难道您能视而不见?一些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将相声当做跳板,为他们的某些目的捞取资本,地位是步步高升,可是相声却是江河日下。不思进取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就是所谓的高雅相声界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相声是有病,病的是入行门槛太低,太多的外行在指指点点,太多的专家教授在评头论足。他们的眼睛只盯在了那些儿子父亲的段子上,完全看不到德云社对于传统相声的挖掘和整理,德云社改造表演了很多的传统相声,让普通观众们真正欣赏到了传统相声的魅力。一个专场接近四五个小时大部分都是表演的这样的段子,这些人看不到这些,整天只盯着所谓的文化糟粕去看,那证明要不您就是别有用心,要不您从根里就是这样的人!

思想有病,也得吃药 观《相声病了,必须得治》的一点看法


别把自己装的那么高雅,既然是语言学的教授,那么作文水平应该不错,创作能力也应该可以,既然您对高雅相声那么有研究,那么请您跟老舍先生或者梁左先生学习,帮助高雅相声界创作出一些高雅相声,交给市场去评断,交给观众去欣赏。我们这些俗人有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分得清好坏,听相声无非就图一个乐,不会去联想那么多,只有思想龌龊的人才有那么多龌龊的想法,思想有了病,也得吃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