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無教授到諾獎得主——屠呦呦

我不知道現在提起屠呦呦,人們對她的映象是什麼?大多數人現在應該只是記得她是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甚至都已經忘了是哪一年的了。

但是,我記得2015年10月5日晚上的朋友圈,被屠呦呦這個名字刷爆,那一天,她獲獎了。各大媒體頭條,各個營銷號,都再說屠呦呦怎麼怎麼樣。然而,現在呢?能夠從諾獎身上蹭夠一波流量,應該還是挺不錯吧。幾天後,諾獎話題便消失無蹤,大家又去追另一個熱點了。

從三無教授到諾獎得主——屠呦呦

我不敢多做評價,我只是感覺:這個社會,太浮躁了。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一片叫好的同時,圍繞屠呦呦的一系列報道訪談接踵而至。各個媒體開始談論屠呦呦獲得諾獎是多麼多麼的不容易。我就想問一句:早幹啥去了?人家做出成績了,再說這些有意思嗎?

一位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經歷,非兩院院士的"三無教授"摘的諾貝爾獎,又是打了誰的臉?

在諾獎之前,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名字,相關的媒體介紹也是微乎其微。可就是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老太太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我前面已經說過了。

屠呦呦去領獎對其個人來說應該是代表其人生最高榮譽,不僅僅國家為其驕傲,她個人更應該驕傲自豪,但這一切卻都沒有從這位普通的老科學家身上體現出來。她坐在諾獎的嘉賓席上,依舊沉穩,低調,默默無聞。唯一能夠吸引人的是她那件玫瑰色正裝,如一團火,閃耀著中國人的精神。

事實上這位老人成功並不意外,她一心鑽研科學,並將全部心力用於科技研究中,對個人的事件從不譁眾取寵,正是有這樣專心研究的人,才有可能在科學領域做出自己的成果。

她個人的低調令人難以置信。即使是在領取諾獎出行,在飛機場她也是選擇擁擠的普通登機通道,頗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在諾獎典禮上,她更是以身體不適為由選擇不參與"主桌。"

從三無教授到諾獎得主——屠呦呦

與之相對的則是國內的一部分拿著高額研究資金卻不作為的所謂"教授。"

2015年12月6日,屠呦呦去領獎的後一天。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上海飛紐約的UA087次航班上,盧勇大鬧機艙被機長拒載,後又拒絕下機並導致三名民警受傷,最終因涉嫌妨害公務罪被上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據瞭解,盧勇是西南財經大學海外短期講座教授,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特聘主任。

一方面是中國頂級科學家讓人感動的低調,另一方面是那個虛有其名的教授在國際航班上丟人。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的對比嗎?

屠呦呦的低調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顯得尤為可貴。她身上展現出的,如一面旗幟,為中國科學界標榜什麼是真正的科研人員。

眾所周知,科學研究非常的不容易,有很多無名的科學家可能一生都無法做出多麼耀眼的成績。但是,誰能說他們不優秀?誰能說他們不是英雄?相比於當前的一些流量小生,誰敢說他們不偉大?

我只希望,以後大眾可以多關注一下這些為人民服務的科學家。在不打擾他們的情況下讓那些可貴的科學家們知道:真的是有人在關注他們的,支持著他們的。將軍孤墳無人問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