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经常有朋友把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发展与美国对比

因为文化发展的差异,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与近百年的美国发展,究竟谁输谁赢呢?我们先来回顾下近现代我们国家的艺术发展道路。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依照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

一个就是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也我国艺术设计的前身,工艺美术从最开始的模仿到恢复,也是转型的时期了。这个时期虽然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工艺的美术作为我们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仍然散发着新的活力。

第二个就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现代艺术设计的持续发展与更新换代,很快的走向了成熟的时期。

在转型为新时代的过程中,现代艺术设计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国际化的进步,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下,艺术设计将更加贴近时代和人民的生活需求,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再说到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的建筑设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中国建筑设计风格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开发出了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新风格。一方面,新建筑遵循西欧建筑的各种风格,传统建筑也得到了重新认可。中西建筑设计的融合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中国推广西方新古典主义的、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大部分都是由西方建筑师设计的,并涂有石墙以反映古典建筑的动力。此功能体现在上海外滩大厦。例如,英国资助的汇丰银行于1921年重建,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立面采用严谨的古典主义。古色古香的罗马科林斯式双柱和圆顶在中间相呼应。外墙由花岗岩制成。这座建筑被英国人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优雅的建筑”。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再来看我们本身的校园建设发展。清华学校成立于1911年,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1916年,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为北京大学盐源设置了清华大学校园规划的建筑主题,并设计了清华学院早期的四座建筑:大厅、科学馆、图书馆、。被称为“中国第一建筑师”的庄军共同设计并监督了建筑。礼堂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配有罗马风格的圆形圆顶。、开放式大跨度结构、白色大理石柱廊和青铜门,整座建筑雄伟雄伟,是清华的聚集中心。此外,墨菲还主持了广州岭南大学、长沙湘雅医学院、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学校的建筑设计,并培养了一批中国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人才。墨菲的建筑设计学校都是教会大学。为了使教会大学获得中国社会的认可,教会有意识地将西方设计风格的、工程技术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燕京大学于1925年搬到新校区后,请亨利。墨菲设计的学校建筑是20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的典范。 (1952年以前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都是中国着名大学。1952年,燕京大学分为几所大学。其中一些大学以、科学合并到北京大学,前北京大学迁入燕大校区。今天的北京大学仍然位于1925年燕京大学的所在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盐源”。)燕京大学综合体试图在外面模仿中国古典建筑,美丽的飞檐、华丽的色彩图案,而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内部使用的功能也是先进的设备:吸入、厕所、浴缸。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说道这里不得不说的就说吕彦直,他是一位弘扬传统民族形象的建筑师。他成功地设计并监督了南京中山陵,并主持了两个大型中国民族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建筑群是中国现代建筑中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典范之一。南京孙中山的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具有创造性的突破。它结合了山坡的地形,大的绿色空间和沿着中心轴的宽阔的石阶。拱门、 Lingmen、 Stele Pavilion、 Festival Hall、 Base Room整体建筑群成为一群雄伟的、庄严的、雄伟的整体建筑。墓地的设计借鉴了古代帝王陵墓的图案。一般的飞机是钟形,它提醒人们“革命没有成功”的高度精神。主楼采用传统的官厅风格,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和钢架构成,中国拱门由石头制成。孙中山的陵墓,正如人们所评论的那样:“情况和气质非常类似于中山先生的精神和精神。”此外,由杨廷宝设计的南京体育场和董大喜设计的上海江湾体育馆都具有“中国建筑精神”和创新精神。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含有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而我们再去观看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会发现就有很多不同了。

美国近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我们如果想要了解的话,最需要知道的就是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后,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设计与商业市场的结合是美国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在这种情况下,促进美国早期工业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欧洲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而是全面的商业竞争。 “工业设计”一词最早出现在1919年的美国,当时一个名叫约瑟夫的设计师开设了自己的办公室,并在他的信封上印上了这个词,这个词很受欢迎。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在商业发展很大的社会中,一切都是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的。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款式,、包装,并采用各种手段促进销售。因此,广告、企业形象、商标等促销方式也开始被广泛采用,针对这一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直到罗斯福实施“新政”,政府对市场的大规模干预使美国经济迅速复苏。美国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一个历史上从未存在的经济主导型社会。它在德国的社会和经济理想中尚未真正实现现代化,并开始融入美国的商业主义文化。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第一代美国设计师与欧洲不同。第一代欧洲设计师基本上是建筑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建筑学的毕业生。他们拥有较高的专业教育基础,并拥有长期的建筑设计经验,如德国的彼得丶沃尔特等。第一代美国设计师的专业背景是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与显示器设计相关的行业,它们直接与市场一起出售。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由于文明发展程度不够,教育背景也不平衡,许多人甚至没有高等教育的正式背景。他们的设计对象很复杂,缺乏思考和发展的社会因素比市场更长;他们差不多没有设计理论或设计理念,也没有像欧洲同行那样多的理论工作,但它们的设计数量惊人。包装、企业形象设计什么都做,他们的目的是做设计业务,而不是研究设计的社会功能。他们移植了欧洲艺术设计,并努力使设计成为市场推广、商业竞赛的一部分,这被美国市场和企业界所接受。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在美国发展后,成为战后国际电子风格的流行风格,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到世界的顶峰,可以听到在世界上产品、平面设计风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主义的风格由于各种原因开始退缩,导致包括后现代主义在内的一系列当代设计运动。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总结来说,我们国家近现代的艺术设计发展,大多源于几千年来文化积累,同时又有着大批的艺术家的努力与进步。而美国就是借组于战争的发展,而导致自己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人们审美的要求,也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文化差异是硬伤,但是这些年的发展,孰好孰坏,没有定论,只要是发展,就会有道路。希望我们过的艺术设计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与美国近现代艺术的对比,网友:文化差异是硬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