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初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 助民“田海拾宝”

大庆网讯(通讯员黄晓丽 大庆日报记者肖瑶)日前,在肇州县永胜乡一处收割不久的农田里,一台崭新的机器轰鸣着驶过,机器下方散落的秸秆被席卷一空。不久后机器停下,“吐”出长方形的秸秆捆。随后,这些秸秆捆被送到了附近的收储站。

同时,肇州县二井镇黎明村的农户们正在以置换成品的方式把自家秸秆卖给蓝天秸秆专业合作社,以此减少每年收集秸秆和燃煤的费用。据了解,仅今年秋季,蓝天秸秆专业合作社就收储秸秆1000余吨,利润高达20余万元。

在秸秆禁烧的背景下,肇州县想方设法利用秸秆资源,变废为宝式地解决秸秆回收问题。如今,肇州县已初步形成秸秆原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五化”并重的综合多元利用格局。

秸秆还田靠农户。农户是秸秆还田的第一践行者。

刘瑜是肇州县双发乡的一名种植大户,他种植的600余亩田地所产生的秸秆已经全部还田。他对记者说道:“作为种粮大户,我们应该在政府带动下起到表率作用,我购买了免耕播种机,实行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秸秆还田能肥沃土地。知道我购买了这样的机器,我们村好多农户都预约了明年我为他们耕种。”

肇州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应用技术,通过秸秆深松翻埋还田、堆沤腐熟还田、免耕覆盖还田等多种还田模式示范带动,2018年秸秆还田面积达到53万亩,利用秸秆50万吨。

秸秆离田有妙招。肇州县为破解秸秆收储“最初一公里”难题,积极推进专业收储场建设工作,通过围绕燃料站布局建设、产业扶贫政策带动建设、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再建设等方式,形成“燃料站有配套收储场,村级有示范收储场,乡镇有家庭农场或合作社收储场”的收储利用体系,预计今年全县各类秸秆收储场总数可达到37个,收储面积将达到111万亩,离田秸秆37万吨,为秸秆离田再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肇州县蓝天秸秆专业合作社就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一家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点,公司将秸秆回收粉碎、挤压成型生产颗粒燃料,这种颗粒燃料可替代煤,却不含二氧化硫,能直接减少对一次能源的消耗,减轻大气污染。不仅解决了烧荒带来的严重污染,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肇州县农业局工作人员高睿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全县适宜地区加快试点村建设,通过试点村带动引导农户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了更好地利用离田秸秆,县里还制定了14个新建燃料站建设方案。截至目前,14处燃料站收储运设备已经全部购置到位,1处燃料站开始试运营。”

据了解,肇州县玉米种植面积170余万亩,在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基础上,积极开展秸秆产业化利用。今年预计共产生各类秸秆量190余万吨,可收集秸秆162万吨,通过秸秆制肥、秸秆颗粒燃料、秸秆饲料等综合利用总量约1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81%,较去年提升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