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股份玩票「教育」!公開信息自相矛盾,掌門人打臉?

洪濤股份玩票“教育”!公開信息自相矛盾,掌門人打臉?

一次又一次跨界的合作,一場場歡愉的觥籌交錯,洪濤股份自2015年一來,在教育行業攻城略地,收購及參股了六、七個標的。曾經風光無限的洪濤掌門人,如今卻與標的企業創始人怒目相斥,對簿公堂。細究洪濤股份近兩年資本運作軌跡,感覺簡直是玩票,諸多翻雲覆雨之動作,讓投資者雲裡霧裡,看不懂。公開信息似乎是自圓其說,然而前後矛盾,邏輯混亂。

洪濤股份玩票“教育”!公開信息自相矛盾,掌門人打臉?

洪濤股份掌門人劉年新

11.84億可轉債融資,暗度陳倉,掛羊頭賣狗肉。

2016年6月27日,洪濤股份發佈可轉債募集說明書,募集資金11.84億元將全部投向於職業教育業務板塊,助力公司加速發展以職業教育為方向的第二主業。洪濤股份介紹,此次可轉債將主要投向包括建設在線智能學習平臺及教育網點建設項目、職業教育雲平臺及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及研發中心及教師培訓中心建設項目。

然而,年報中赫然發現,至今近兩年的時間,其中的在線平臺和研發培訓中心兩個項目仍處於基本停滯的狀態,而實施中的職業教育項目進度也僅為20%。幾個項目的完成時間也延後到了2019年8月31日以後。

洪濤股份玩票“教育”!公開信息自相矛盾,掌門人打臉?

說好的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能教育平臺呢?

顯然,另有蹊蹺。2018年03月02日,《洪濤股份:關於簽訂股權收購框架協議的公告》,擬分別斥資5.0977億元、3.355億元,獲得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控股權。

年報還顯示,2017年洪濤股份的投資收益達到7578萬,其中“委託貸款取得的投資收益”和“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分別達到3520萬和2808萬,也就是說,公司通過“放貸”和“理財”,實現了6300多萬的利潤,幾乎佔到了當年全部利潤的一半。

從以上信息不難得知,洪濤股份扛著“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能教育平臺”的旗號融得鉅額資金,實則是用於理財補充短期現金流、利潤和繼續收購高校之用。可謂暗度陳倉,掛羊頭賣狗肉

涉訴公告邏輯不清,前後矛盾,或誤導公眾。

2018年5月24日,深圳市洪濤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了題為《關於訴訟、仲裁事項的公告》,完全把經營不善原因歸咎給了學爾森的創始團隊。但這份《公告》一經發出,就遭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在沒有任何實例和數據支撐下,這場來自洪濤股份的辯白顯得非常蒼白無力。

據悉,2016年10月,作為收購方的洪濤股份因為遲遲不履行支付款項,其誠信遭受學爾森創始團隊嚴重質疑,導致學爾森創始團隊核心管理層大量離職,創始人在不得已情況下,第一次將仲裁申請書提交了深圳國際仲裁院。但顯然這樣舉措,儘管迫使洪濤股份勉強支付了收購餘款(其後學爾森創始人撤回了仲裁申請),但並沒有敲醒洪濤股份。在接下來的一年半里,洪濤股份仍然沒能履行繼續收購15%股權的約定。這也就上演了上文《公告》所述的2018年3月學爾森創始人又一次向深圳國際仲裁院提交仲裁申請。

《公告》上顯示:洪濤股份就收購後,學爾森為何出現業績下滑做了說明,並且把責任歸咎給了原股東。《公告》上指出“出現鉅額虧損, 2016年、2017年度經審計淨利潤分別為-45,585,797.05元、-36,546,400元”,並明確指出這是原股東應該承擔的責任。可到了《公告》第六頁陳述中又指出:“2016年10月至今,公司對學爾森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整和建設,妥善解決原股東遺留的問題,排除隱患,目前學爾森的經營已步入正軌,實現良性循環。”2016年10月之後的學爾森已經由洪濤股份所指定的管理層進行了接管,從實質上撤銷了原股東的管理權。那麼2016年10月至今的經營不善,為何這口“黑鍋”又要原股東背呢?

《公告》把經營不善的責任一股腦推給了創始團隊,但是究竟為何導致原股東不好好經營,洪濤股份並沒有拿出可以說服投資人的理由。特別是該《公告》指出:《協議》約定學爾森由其原管理團隊繼續經營管理,且原股東及管理團隊應簽署不低於三年的服務協議,負責標的公司的經營,並對經營結果負責。但是在原先雙方簽署這份《協議》原文在第六條“公司治理及其他”的第6.1款指出“受讓方入股後,將與原股東對標的公司實行共同經營管理”。該《協議》沒有任何內容認定“原股東需要對經營結果負責。”該《公告》將學爾森的管理責任都推到原股東身上,不僅是故意歪曲協議內容,而且也是在廣大股東面前逃避責任。這一行為屬於典型的虛假記載和誤導性陳述。據學爾森創始團隊透露,該《公告》沒有披露洪濤股份支付85%股權收購款時存在著違約延期支付情況,屬於“重大遺漏”,該《公告》只披露了“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全額支付收購學爾森85%股權價款。”此外,對於子公司欠款這一簡單事實卻以“真實性存疑”搪塞拖欠,但同時又說該借款屬於原股東在支付補償款(即又承認存在款項支付事實),這種前後矛盾的說法。

洪濤股份為何要發佈這樣一個漏洞百出的《公告》?並涉嫌隱瞞重大事項未披露,目前洪濤股份面對投資者質疑仍未給出任何說法。

洪濤股份把“教育”資產運作成了“玩票”,公告內容多次前後自相矛盾,掌門人頻繁打臉,不得不讓投資者提高警惕,洞悉其真實窘況和其背後不為人知的“教育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