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输血ofo,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哈罗单车

尽管在资本市场新近追捧的“独角兽”名单里,依然有着ofo的名字,但是业内人士都在猜测:小黄车或许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悬崖边缘。

2018年3月4日,有媒体报道,ofo创始人戴威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ofo核心资产——共享单车做为抵押物,换取阿里系共计17.66亿元人民币的借款。

阿里输血ofo,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哈罗单车

ofo此举是名副其实的“卖身续命”。在2017年共享单车价格战之后,ofo因押金挪用及单车厂商欠款等原因正面临着巨额债务危机,外加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融资受阻于滴滴,ofo的发展成为今日公众讨论的焦点。

内外交困之下,ofo接受了阿里提供的“救命钱”。不过,此次阿里出手,是通过抵押借款,而非创业公司常见的股权融资,内中玄机值得推敲。

更耐人寻味的是,阿里在出行领域早已布下重兵,其“嫡系”为此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另一家共享单车公司哈罗单车。仔细研判阿里的深层逻辑会发现,阿里此次出手明为输血ofo,实为暗助哈罗单车。种种迹象表明,随着ofo逐步丧失对局面的控制,哈罗将成为共享单车新格局中的最大赢家。

ofo接受阿里借款是饮鸩止渴

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显示,ofo单车这两次的抵押登记发生于2018年2月5日及2月12日;抵押物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447,572辆共享单车,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地浮动数量共享单车;分别获得人民币借款5亿元及12.66亿元。按照借款协议,OFO必须在2018年6月7日以及2020年2月10日前归还上述借款。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至两年内,OFO必须偿还阿里共计人民币17.66亿元的抵押借款。

阿里为什么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投资?相较股权投资而言,此举实为攻守兼备的妙招。

首先,作为债权投资,可以绕开在ofo中拥有优势股权和否决权的滴滴的制约。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由于滴滴和ofo矛盾公开化,此前,滴滴已经在共享单车领域推广其自有品牌“青桔”,并干扰过ofo的融资计划。

其次,媒体报道所指向的各种信息表明,ofo正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债权投资较股权投资相对更为安全,且不让阿里错失一线城市共享单车流量入口的选择。

ofo在获得阿里17.66亿的债权融资后,其频临断裂的现金流状况或许暂时得以缓解,但只能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

一方面,媒体报道显示,ofo对供应商的欠款数额巨大,且有巨大的押金挪用缺口,这17.66亿的融资仅为杯水车薪;另一方面,ofo沦落到今日这种处境,并非偶然,其低科技含量、廉价制造成本的车辆设计导致的高运维成本、高损坏、丢失率和较差的用户体验,使得每月运维成本高达3亿元;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还需要不断烧钱补贴用户。2017年7月,ofo曾获得7亿美元的e轮融资,结果时隔仅8个月,就被曝出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烧钱程度可见一斑。

阿里输血ofo,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哈罗单车

此次ofo动产抵押借款,有着诸多条件的限制,其中阿里方面要求ofo在2018年6月及2020年2月进行还款,而种种迹象均显示,目前基本失去造血能力的ofo还款压力巨大。若ofo在贷款到期日前无法偿还贷款,作为债权人和抵押权人的阿里将有权获得ofo的核心运营资产——共享单车,实际上是实现了对ofo的控制。

若ofo持续亏损,估值下滑,抵押物车辆拍卖(变现)依然无法足额偿还借款时,阿里可通过债转股等形式,增加对ofo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削弱滴滴在ofo的话语权。届时,阿里将如愿获得ofo拥有的一线城市单车流量入口。

目前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流量入口主要由摩拜及ofo占有。阿里要与腾讯在共享单车领域抗衡,一线城市的单车流量入口至关重要,同时,这一资源与布局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哈罗单车正好形成互补,共同构成阿里系的短途出行大版图,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阿里的意图,ofo并非全然不知,但命悬一线之际,别无选择的ofo也只能饮鸩止渴。

阿里在共享单车的布局重点为哈罗而非ofo

共享单车领域已经形成由腾讯系的摩拜、滴滴系的ofo、以及阿里系的哈罗三分天下的格局。与摩拜和ofo两家明星公司相比,哈罗单车低调得多。但其实它可能才是短途出行领域更有后劲的实力玩家。

根据媒体报道,2018年1月22日,哈罗单车完成了迄今为止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单笔融资,其金额超过10亿美元,蚂蚁金服、复星及部分老股东参投,同时引入新的重量级投资者。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哈罗单车官方的证实,但业内传出的消息显示,蚂蚁金服正在继续参与对哈罗的新一轮融资。

算上这笔钱,哈罗单车在两个月内已经完成三轮融资。2017年12月,哈罗单车连续发布了D1、D2两轮融资消息,融资总额为33亿元人民币,蚂蚁金服、复星、纪源资本(GGV)、威马汽车、成为资本、富士达等参投。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1月20日,哈罗单车已经进入160多座城市,注册用户达到9000万,投放400多万辆单车,日订单超1000万。

哈罗单车的实力与其低调形成了鲜明对比。除了阿里,号称“从来不投烧钱项目”的复星也对其青睐有加,众多大佬看中的或许正是是哈罗单车的运营效率和其“覆盖中短途出行的平台”的定位。

阿里输血ofo,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哈罗单车

哈罗也因此成为阿里在共享单车的布局重点。从持股比例和投资金额方面看,阿里对哈罗单车的投资要比其对ofo的规模大很多,也简单很多。

算上截止目前蚂蚁金服对哈罗的投资以及新一轮已经承诺的投资金额,阿里在新一轮融资结束后对哈罗的投资金额或将超过7亿美元,远远大于其对ofo的投资。阿里作为哈罗单车的第一大股东,其对哈罗的重注,也是阿里到目前为止在出行行业中最大的手笔和布局。

哈罗或将主导阿里系短途出行

既然有了“嫡系”哈罗,阿里对ofo的输血,自然服务于其短途出行的整体战略。

目前,阿里正在大力推行新零售战略,ofo丰富的线下流量为其看重。而ofo与摩拜合并,则是阿里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虽然阿里积极布局哈罗单车,但是由于一线城市开始禁止投放新的共享单车,即使有钱也烧不了。说实话,阿里看重的并非ofo上千万辆共享单车,而是这些单车占据的公共资源和流量入口。

阿里输血ofo,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哈罗单车

近日,摩拜、ofo先后取消月卡优惠回复到20元的原价,引发了共享单车用户的热烈讨论,而哈罗单车仍继续推行2元月卡的定价策略,哈罗单车官方也回应表示短期内没有上调价格的计划。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哈罗意欲“收割”ofo、摩拜的用户。

因此,在哈罗单车2018年向ofo的既有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自行车工具、更好的骑行体验和更为优惠的价格情况下,ofo将持续面临更为巨大的资金链问题(用户退押、订单下降等)。此消彼长之下,哈罗全面主导阿里系的出行布局,当属水到渠成。阿里掌握了ofo大量债权,当ofo无力偿还时,阿里将拥有对ofo现有单车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尤其是对其一线城市的车辆拥有权和控制权,这意味着阿里将有能力在ofo倒掉后为哈罗单车大规模进入一线城市铺平道路,完成市场替代和产品更新。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阿里在全面控制ofo后,可以轻易促成哈罗单车对ofo的收购,拥有高效运维能力的哈罗与拥有一线城市流量入口的ofo的合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短途出行公司。

如此看来,无论哪种结果,笑到最后的都将是号称“农村包围城市”的哈罗单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