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布局,它們或將成爲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近幾年,全國城市的高校爭奪戰異常激烈,特別是以深圳、青島、合肥、杭州、寧波等代表的東部重點城市紛紛引進名校名院前往佈局。

各大名校名院或通過建立分校區、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外合作辦學等各種形式佈局這些重點城市,為城市發展帶了較為豐富的人才和科技資源。

有專家認為,一座城市擁有大學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乎其發展前途、科研創新力量、社會影響力、城市知名度和親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與活力。

特別是在當前轉型發展時期,科技與人才之於城市,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資源。

“高校爭奪戰”的打響,不僅將顛覆傳統的高校分佈版圖,還將改變城市的教育、科研、人才格局,進而影響城市的發展。

目前動作頻頻可以重點關注的城市有:重慶、寧波、青島、深圳、合肥、杭州。

這篇文章將詳細為大家整合分析,高中生可以作為今後志願填報時選擇學校選擇城市地域的一個考慮方向。

重慶

在重點城市中,重慶擁有一批實力不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例如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

不過,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其他直轄市,重慶的高端科研院所和頂尖人才仍然比較缺乏,這也成為制約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

在本地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的背景下,引入“外力”成為當地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科研及轉換水平的重要途徑。目前重慶一年已引進9所國內名校。

中國人民大學

10月9日,重慶市政府與中國人民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根據協議,雙方將深化高校校際合作,中國人民大學與重慶有關高校開展多層次交流合作,支持重慶高校“雙一流”建設;

● 推動商學院項目合作,共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重慶分院;

● 開展決策諮詢智庫合作,中國人民大學積極參與重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並與重慶共建智庫;

● 開展產業合作,中國人民大學積極參與重慶金融、文化等產業發展,重慶鼓勵支持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 加強幹部人才交流培訓合作,中國人民大學與重慶互派幹部掛職任職、交流學習,重慶支持引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人才來渝工作。

華中科技大學

將與重慶共建建築產業現代化研究院,以及華中科技大學重慶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支持該校科技成果在重慶轉化孵化;

鼓勵和支持其院士專家到渝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渝共建畢業生實習實訓基地、研究生聯合培訓基地、博士後工作站等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理工大學

將聚焦裝備製造等領域,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開展全面深度合作與協同創新,吸引高層次人才入渝,並在兩江新區共建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推動創新研究人才培養。

在產學研和國際交流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創新中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聯合辦學。

華東師範大學

將在兩江新區建立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主要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生態環境、信息通訊、新材料等領域建設高端研發平臺。

此次簽約後,將先行啟動建設華東師範大學(重慶)量子精密計量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重慶)技術轉移和產業孵化中心等平臺,其他建設項目則根據重慶的需求和學校的資源配置逐步推進。

此外,華東師範大學還將引入其基礎教育資源,在重慶設立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分校,開展基礎教育領域的合作,推動重慶的基礎教育事業發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將在渝建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研究院,以及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和軍民兩用技術成果轉化基地。

與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璧山高新區等軍民融合示範基地積極對接,共同承擔重大軍民兩用技術項目,合作共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促成該校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在重慶轉化孵化。

發揮該校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等領域的學科優勢,推動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

將重點圍繞智能新材料、光纖智能感知、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現代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系統的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

共建武漢理工大學重慶智能產業大學生創業園和科技產業園,並逐步孵化一批新材料、光纖智能感知、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新興產業公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將與國機集團重慶地質裝備產業園及中國地質裝備集團在渝企業共建工業4.0孵化器、智能地質裝備研發中心與實驗室(工程中心),共同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技項目;圍繞重慶自然資源監管、地質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等,共建重慶市自然資源大數據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學

相比其他高校,今年中國科學院大學與重慶的合作可謂最為緊密。

今年4月,中國科學院與重慶市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新型科教創產融合發展聯合體,其具體名稱為“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計劃於2019年開始招生,以研究生教育為主體。

據悉,重慶學院第一期重點建設科研實驗室、學術交流中心、人才房等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並組建人工智能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材料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二級學院。

重慶學院選址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片區,將立足重慶電子信息、新材料、生命醫學、智能製造、生態環保等優勢產業,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影響力的科教創產融合發展的學院。

除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外,中國科學院大學今年6月還與重慶市衛生計生委簽署協議,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

根據協議,重慶市人民醫院將掛牌“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成為國科大直屬附屬醫院,保留“重慶市人民醫院”名稱,並依託該院建設“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臨床醫學院”。

本地三甲綜合醫院成為外地高校直屬附屬醫院,也可見重慶市對引進國科大的決心之大。

清華大學

2018年5月26日,中國(重慶)汽車、智能製造產業高峰論壇暨清研理工科技園發佈會舉行。

據悉,這一佔地面積約500畝、建築面積超40萬平米的科技園將落戶重慶高新區,除了匯聚超200家專業企業外,在未來10年內的產值更有望超千億元。

據瞭解,清研理工科技園由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與重慶理工大學頂級行業資源注入,以打造中國製造2025標杆園區為目標,以先進的4.0園區運營模式為服務標準,助力成長期科技型企業實現聚變。

寧波

據寧波晚報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已經有五所高校與寧波簽訂“共建”或“戰略合作”協議:

8月1日

寧波與浙江大學簽署協議

共建浙江大學寧波“五位一體”校區。

6月26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和寧波研究生院在梅山揭牌。

6月19日

寧波與大連理工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建設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

2月12日

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寧波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揭牌。

報道稱,高水平大學、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這是寧波的一大“心病”,也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短板。

為了吸引高校落戶,寧波提出“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進工程。

北青島、南深圳

傳統的高校分佈,讓一些年輕的非省會發達城市開始奮力追趕,其中深圳和青島是其中的代表型城市。

青島明確提出,引進的高校學科重點為:海洋開發、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船舶海工、航空經濟以及文化影視傳媒、商學、財富金融管理等領域的學科專業。

一張圖看懂目前青島“高校朋友圈”現狀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截止2016年統計情況)

一張圖看懂青島正在推進的合作高校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截止2016年統計情況)

深圳作為一線城市,高等教育一直是其短板,不過這個局面很快就會改變。據瞭解,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6所國內頂級高校正在深圳籌建校區。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2016年已開始招生。再加上已經開辦的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一批中外合作特色學院,深圳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資源迅速擴充起來。

合肥

合肥市與天津大學合作

在肥共建創新發展研究院

2018年2月3日上午,合肥市人民政府與天津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市政務中心舉行。

據悉,合肥市與天津大學此次合作,本著“政府支持、學校推進、校地共建、互惠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天津大學學科優勢,圍繞合肥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建立和開展深層次、多領域長期穩固的市校合作,進一步助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

據合肥市政府信息公開網消息,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項目規劃方案設計及單體設計啟動公開招標。

而此項目包含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校區、天津大學合肥研究院、合肥學院中德創新中心及公共服務配套,這也意味著北外和天津大學合肥項目開始啟動。

“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北京電影學院重大布局合肥

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全國重點大學與合肥展開合作後,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亞洲最大的電影教育高等學府北京電影學院有意與合肥“牽手”。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多所國家頂尖高校落戶合肥!

霸都科教實力逆天

合肥市注重築巢引鳳,引進國內一流的高校,並推動高校將分校、研究院和文化創意產業園落戶合肥,目前已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國內一流高校開展戰略合作。

(以下信息來自各大新聞網站,個別待定)

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從50年代初建校以來,學校一直是國家和軍隊重點建設的院校,也是“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重點院校。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合肥)已宣佈與國防科技大學(長沙)合併,改名為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這將是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校區之後安徽第三家985高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餘名院士從這裡走出!

2016年1月8日,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已在合肥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未來南豔湖畔將打造生態科技新城,將命名為合肥清華科技城。

北京大學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第一個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她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國家雙一流 、211工程 、985工程。

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與合肥彩紅藍光、新站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共同成立北京大學協同創新中心。

2016年9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合肥彩虹藍光以及新站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成立“彩虹藍光—北京大學協同創新中心”。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雙一流的著名高校。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復旦在QS、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最新排名分別居世界第43、第96位,均位列國內高校第3位。學校有1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其中,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進入全球1‰。

2016年3月25日,復旦大學安徽校友會長任紅雲等一行4人來新站區考察,就復旦大學與新站區校地合作進行對接。雙方就合作項目規劃做了深入的交流,就相關問題進行商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

2016年11月,北航科學城項目在新站高新區正式奠基,這是北航走出北京,全國首個項目。北航科學城規劃建設總佔地面積約3000畝,總投資約75億元。不同於其他高校辦研究院、產業園,這是辦分校!

北航科學城一期工程計劃於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時計劃招收本科生、研究生約800-1000人。也就是說,今年9月北航將迎來首批學生,(合肥分校學歷學位證書與本部同等地位)到2020年,預計在校生人數達到2000-3000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大學之一。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哈工大始終保持航天特色,先後成功抓總研製併發射“試驗一號”“試驗三號”“快舟一號”“快舟二號” “紫丁香二號”衛星,創下了國內高校研發小衛星五戰五捷的紀錄。

總投資約20億元的哈工大機器人項目落戶經開區。包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華東區域中心、華東製造基地及中央研究院三大板塊。其中,中央研究院將設立微納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工業智能裝備、無人裝備、人工智能和雲技術6個研究所併成立國際機器人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北京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

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佈的2016/17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師範大學排名第257位,在中國內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2016年7月12日,北京師範大學楊志峰院士一行來合肥參觀考察,座談會雙方就合肥市政府與北師大開展全面戰略性合作進行深入交流。

北京外國語大學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外國語高等學校!也是“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首批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校友中,先後出任駐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參贊 1000多人,被稱為“共和國外交官搖籃”。

2017年5月7日,合肥市政府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將在經開區共建北外合肥校區。

名校紛紛前往這些城市佈局,它們或將成為下一個頂尖高校雲集之地

北外合肥校區包括北外德國中心(合肥)、北外合肥產學研基地、合肥北外人才培養基地,還將籌辦合肥北外附屬學校等。此外,還考慮設立研究生院,將一部分的培養專業落地在合肥。

杭州

2018年2月27日,杭州市正式出臺《關於“名校名院名所”建設的若干意見》,就引進優質高等教育和科研資源,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建設工程,提出了具體措施。

這份意見明確表示,未來十年杭州將引進近60所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全球排名前百位的世界一流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

此外,隨著西湖大學、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等已落戶高校的快速發展,杭州或將成為下一個高等教育高地。

未來10年引進建設60所“名校名院名所”

根據杭州市出臺的《關於“名校名院名所”建設的若干意見》,未來10年,杭州將引進建設一批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其中包括

1.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1所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大學

2.引進5所以上國內一流大學來杭建設分校、校區或研究生院

3.引進建設20個高等教育層次的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4.引進國內外優質高等教育和科研資源或世界500強企業建設30個高水平科研院所.重點引進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全球排名前百位的世界一流大學,以及全國學科評估前五位,或全球排名前二十位的學科。

杭州已引進和建設多所名校

除未來10年將要引進的眾多知名院校外,杭州市目前已經吸引和新建一批高校,包括備受矚目的西湖大學、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中法航空大學等。

西湖大學

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簡稱西湖高研院)在杭州正式註冊成立,成為西湖大學前身及籌建依託主體,施一公任首任院長。

這所研究院定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民辦的、含理工生醫等多個研究方向的小型、綜合性、劍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將以博士生為培養起點。

在教育部支持下,西湖大學(籌)於2017年8月1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目前,西湖大學(籌)已經擁有66畝土地和十萬六千平米的建築面積,可為150位教授和1000名博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生活空間。目前,西湖大學創辦人施一公院士已經表示,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全職執掌西湖大學。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

2017年12月16日,杭州蕭山區與北京大學達成重磅合作:雙方簽約共建“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將在全球範圍內招募頂尖專家,雙聘一批國內外領軍專家,匯聚一批全球最具潛力的青年科學家,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未來信息經濟領域核心技術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

2017年12月9日,杭州高新區(濱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式簽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落成。據瞭解,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將選址於白馬湖湖畔,計劃兩年建成,2020年就將迎來第一批研究生,每年將有不少於2500名的招生規模。房建成透露,這可是北航在全國信息領域建成的第一個研究院。

中法航空大學

2017年8月11日,長龍航空、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法國國立民航大學、蕭山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相關負責人在簽約儀式上介紹,將整合優勢資源,引進法國國立民航大學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國際視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專業人才。

目前,全國重要城市的高校爭奪戰異常激烈,一些重點城市都引進了一大批重點院校。

隨著國內外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的引進,這些城市都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高等教育高地。

中國傳統的名校分佈格局正在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