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卷改革,不分文理科,改成3+3模式,为什么这么改,有什么依据吗?

人生苦短已到中年


多省正在实行的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文理不分科,但是文理不分科并不意味着学生要9门学科一起参加高考,而是在传统的“3+X”基础上转变为“3+3”模式,由学生自主从6门小学科中挑选3门参加高考。

关注新高考

全新的“3+3”模式下,高一阶段基本上和过去的旧高考模式差不多,至少形式和规定上是差不多的。学生除了语、数、英三门主课要每天学习之外,六门小学科原则上也是一视同仁的。不管考生打算将来选择哪三门小学科,必修阶段的课程都是需要学习的。到了选课之前,六门小学科将会参加类似目前学业水平检测一样的通过性考试。通过考试之后,考生再选择三门小学科,继续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这三门学科也是将来参加高考的学科。

新高考时代课程结构

对比新高考和过去传统的高考,不难发现大致的套路似乎很像,无非都是高一时让大家全部小学科都要学,到了高二阶段在小学科中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搭。这不过以前是固定搭配,要么政史地,要么理化生,而现在可以自由选择,两种固定搭配变成了近二十种随机搭配。

多种学科搭配

在笔者看来,其实传统的高考模式已经很合理了,不过也确实存在缺陷。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是政、史、地要好一起好,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理、化、生不行一门都不行。固定的小学科搭配未必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的模式。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提前分科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已经有很多人现在已经文理分科了。高一上学期都还没结束了,就已经分科了,相信任何一个稍微懂点教育的人都知道这并非是什么好事。但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学校、家长、考生自己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成为完全偏科的“人才”。

文理分科

针对旧高考模式存在的弊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还是值得点赞的。让学生自主选择小学科,无疑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特长。相比过去的固定搭配,新模式绝对是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过要想实施新高考,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相对均衡,教育资源也要尽可能平衡。

走班制教学

新高考施行后,原有的教学模式会伴随着“3+3”模式的到来发生根本的改变,走班制的兴起是必然的结果。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学校硬件条件好,师资条件也比较好,实行走班制的难度不大。但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想实行走班制就不那么容易了。与此同时,生源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实行走班制,无非就是让中学生提前享受类似大学的生活,学习上未必会有什么影响。但是生源质量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是否能在走班制的环境里提高成绩,就真的不好说了。

素质教育时代里的应试教育

在旧高考的时代里,重理轻文是几乎所有地区的“光荣传统”,大量理科基础很差的学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理科。明明不适合学理科,但是还是选择了理科,各种各样的补课自然是少不了的事了。在新高考时代里,一些吃香的学科,过去辅导班赚的盆满钵满的,突然一下子利益严重受损了,真是让大量的教师心情跌入了低谷。但是还不能公开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只好指桑骂槐的声称高考改革在摧毁中国高科技的未来。

这个时代里的最好投资

过去重理轻文了几十年的时间,不过现在不管是一线的大都市,还是五、六线的小县城,GDP的主力军都是房地产,财政收入的大头都是卖地皮,产业升级喊了多少年了,也没见到几个城市成功的转型为高新产业。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就算所有的学生都学了理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有几个会安心的去搞科研?不看社会大环境,把板子全部打在高考改革的身上,开口闭口都骂骂咧咧的,实在是哗众取宠,掩耳盗铃。

总的来说,相比过去的老课标,新课标的调整处处都显示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先进之处,而新的高考模式相比传统的旧高考,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在对待高考改革的问题上,一定要准备好了之后才彻底开启改革,如果相应的师资不能均衡,地区之间教学条件差异过大,那新高考就很难实行。没有准备好就应该暂缓实施,毕竟高考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记,切不可过于急躁,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徽南城意


高考改革,将牵动无数家长的心,改革制度的出台,不是随心所欲的决断,也不是突发性的决定。制度的好与坏,莫衷一是,只有在以后的实践中检验其合理性或弊端,对好的方法保留,对差的方法做出调整或更改。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老的旧的方法,缺乏活力和创新意识,也会掣肘我们的发展,比如税务制度的改革,比如股票制度的改革,比如户藉制度的改革,还有许多改革。作为受影响的第一次面临新高考制度的见证者,给新制度给予一定的包容与理解是必要的,因为一项制度的执行总有一个起点,比如延长退休制度或灵活退休制度的出台,总有一个启动点。

我早已经中学毕业,但我决不因为自己没受什么影响而在一边说风凉话,沾沾自喜,从大局出发,一项新模式也许会对未来更好,充满希望,我们没必须对其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泼脏水,或者臆断其有多少问题或漏洞,相信其存在的好处,也要相信其执行的更规范合理公平,因为现在媒体的监督能力更强大。

选择"3+3"模式,个人认为有一些优点:

1.至少给学生们一次自我做主的机会。

2.孩子们可以从自我兴趣出发来学习,至于以后就业,专业对口的又有多少呢?

3.自主决定学习能力的强弱来决断。


彭斯斯


是为了浑水摸鱼,借高考改革之名,行偷鸡摸狗之实。一个简简单单分数相加就可以明白自己上哪所大学哪个专业的高考规则,被这些狗人士一改变成了出了分数也不知道考哪里的局面了。同时,更为严重的事情出现了,因为还有三科是省级学业命题,这样这些人可以操作了,因为出题者都是某个学校自己老师,在他被关进命题组宾馆前,这帮人就已经准备好了方案,这样,这帮人可以操控命题。而且,阅卷也是这样乱七八糟的事了,总而言之,一切都变成了操控。


彩色生活2068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文理分科,即文科是语数外加政史地,理科是语数外加理化生。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把原来的政史地理化生任意组合三科,不在受文理科的限制。这样以来,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选择余地更大,避免强制捆绑弱势学科,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

二,学生发展均衡,避免出现文科生普遍不懂理化,理科生普遍不懂政史的尴尬局面。这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文理兼修的急需人才。

三,突出学生兴趣培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选择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的科目,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育平台号


这是国家人材结构失衡而做出顶层设计。

在大学里的专业设计中体现了过多的国家初建时期的特点,工科类专业比重最重,毕业后的工科类工作最好找工作。相反基础学科,也就是决定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最高层面的专业人材匮乏。

为了由技术大国向科技大国变化,所以产生了这样的高考改革!


赵巍东成西就


不知道有什么依据,社会发展理科绝对占大头,发明创造也靠理科,为什么要这么改,感觉和现实依据是反的。


天堑变通途13


我儿子正读初二,有点纠结,改吧遇到头炮,试验品,牺牲品,不改吧,也许是最后一批文理分科,大学都改了,到时怎么选?感觉挺乱的。


用户85468691615


这个不需要依据吧,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啊反正有人没事干


凡尘184463124


真实的是学校通过地方规定,坚决不让学生查看自己的考卷,最终达到地方教育部门说你多少分就写多少分。


---yang373


现在学文科的考生少,但就业难的还是文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