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浮图|刘青林:秋收(小小说)

世情浮图|刘青林:秋收(小小说)


秋收是我师范刚毕业在村小学教书时,邻近班级的一个学生。秋收爹死的早,娘在爹死后跟一个补鞋匠跑了,家中只剩他和一个80多岁的爷爷。邻居常说秋收有人生,没人养。

上课时,秋收黑乎乎的小脸上两只眼睛永远眯着,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模样。早上太阳升到树梢高,秋收才不紧不慢地趿拉着鞋走进教室。摸到座位,他放下书包就趴在课桌上睡觉,睡醒了,就摆弄些小玩意,搞些小动作。因此老师没少训秋收,每次挨训他都是耷拉个脑袋,一副木讷状,过后依然故我。老师拿他实在没办法,只得劝他:“睡吧,好好睡吧。”

秋收趴在课桌上睡觉的姿势挺标准:头上顶着一本展开的书,两只手平摊桌面上,脸卡在两手中间。他睡觉常流口水,每次醒来桌子上都湿乎乎的一片。时间久了,秋收对睡觉有了条件反射,只要弯着腰两手不论随便往哪一放,就马上哈欠连天。

一次,秋收去村卫生室打防疫针,秋收晕针,怕疼。护士说:“你捂好脸趴在桌子上,看不到针管,就感觉不到疼了。”秋收照护士的要求做,脸贴着桌面,两只手紧紧的捂着眼睛,屁股撅得老高。打针时,护士怕秋收疼,药水推得慢。拔针时,秋收竟一动不动。这可把护士吓坏了,慌忙喊来医生作检查,二人忙活了老半天,才发现他竟然睡着了。

有人算过,秋收上了五年学,有四年趴在桌子上睡觉。唯独暑假开学到种麦子这段时间,秋收精神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课上课下都摆弄蛐蛐儿,惹得老师好烦。

秋收对蛐蛐儿挺有研究,什么样的蛐蛐儿会叫、什么样的蛐蛐儿好斗,秋收一眼就能分辨得出。有人说,秋收隔着三丈的距离都能分辨出蛐蛐儿的公母。秋收不但会模仿蛐蛐儿叫,还是模仿蛐蛐儿叫的高手,能模仿出各种蛐蛐儿叫的声音。秋收每次到庄稼地里逮蛐蛐儿都是变着调子模仿蛐蛐儿叫,引得成群的蛐蛐儿争着往他身边跑。秋收的手也巧,他能用甘蔗皮编出六棱、八角等各种形状的虫笼子。大家都说,秋收真是个玩蛐蛐儿的奇才。

秋收摆弄蛐蛐儿,常闹得教室里乱哄哄的,上不成课。老师只得狠狠心停了秋收的学。

停学的秋收,肩上挎着好多笼蛐蛐儿沿街叫卖,蛐蛐儿的叫声诱得人心里痒痒的,秋收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群的孩娃跟到哪里,孩娃们的眼神都被蛐蛐儿拴住了,甚至喜好蛐蛐儿的大人也讨秋收的好。孩娃们围着秋收,黏黏地盯着,胆子大的,还用小手摸摸,惹得秋收学着大人腔不耐烦地拨着他们的手说:“去,去,叫你们大人来买去,带笼两毛五一只,不带笼子一毛五一只,花五毛钱,让你们玩个够。”那时候乡里穷,很少有人奢侈地买。大人不耐烦了,恨恨地骂孩娃说:“咱们庄稼地里蛐蛐儿跑得满地都是的,你咋是上辈子没见过蛐蛐儿的城里人托生的,你不玩,还过不去年吗?”乡人们懒得到庄稼地里去捉蛐蛐儿,经不住缠的大人则开始破费,花上三毛、两毛,买来孩娃一街的欢笑。

秋收走村串巷卖蛐蛐儿,碰巧了一天能卖个十笼、八笼的,卖的钱他全交给爷爷,说等钱攒够了就到城里的学校去上学。

麦子苗出来后,天气就冷了,蛐蛐儿的叫声也停了。秋收没蛐蛐儿玩了,就想回到村小学去上学。可那年,村小学校长换成了村长的媳妇,村长媳妇坚决不让秋收复学。她对人说,上级马上要综合检查了,秋收会影响学校的形象。任凭秋收爷爷怎样哀求,村长媳妇就是不同意。没办法,秋收只得辍学回家了。

失学的秋收在家昏睡三天后,跟大人们去了山西掏黑煤窑。临放年假时,煤窑发生了瓦斯爆炸,秋收没能跑出来。埋秋收时,秋收爷哭着对人说,孩子老懂事,为逮蛐儿卖钱,整天都不睡觉,挣了钱都交给我。他从口袋里掏出出一沓烂乎乎的钞票点燃了,说:“乖娃,这是你的钱,爷爷都给你存着呢,到了那里你要找个好的学校,让老师多管管你,你上课就不会再睡觉了呀。”

这已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秋收的爷爷已经作古。村小学也早已废弃,被村长改造成了养殖场。秋收逮蛐蛐儿的庄稼地盖满了高楼,许多人都回忆不起关于秋收的一些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