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四川雅安:“雨城”有幽兰,四季芬芳不输春光


川藏线上四川雅安:“雨城”有幽兰,四季芬芳不输春光

在我的故乡四川雅安,山野间生长一种素净的花草,在山泉清流畔散发着清雅的芳香,它就是兰草花。

兰草,正名佩兰,属兰科,是双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兰的叶终年常绿,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它以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

中国自古以来对兰花就有看叶胜看花之说,它的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因此,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与竹、菊、梅合称“四君子”。在古代文人把它作为明志传情的象征,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在成都往西100公里的川藏线上素有“西蜀漏天”和“雨城”之称的四川雅安,兰草不仅种类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化历史。在仙茶故里蒙顶山上的千里古刹永兴寺,有一面千年石鼓,上面镌刻了茶树和兰草花的浮雕图案,上面的兰花栩栩如生,意境悠远。在雅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古代石碑上,也有兰草的雕刻图像,芦山还出现过雕刻有兰花的汉砖,这些说明了自古以来雅安人就有种兰历史和爱兰风尚,雅安的远古先民通过兰草,表达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审美意趣。

川藏线上四川雅安:“雨城”有幽兰,四季芬芳不输春光

雅安本土的兰草种类资源丰富,全国的兰花品种在雅安大都存在,较为常见的兰花品种就有春兰、春剑、送春、茅草兰、四季兰、寒兰等品种。早些年间,由于人们对兰花缺乏认识,不少人将兰花念作“香花草”,并把出产兰花的地方,唤作“香花岗”“香花岩”等。

如今,随着雅安兰花知名度的提升,昔日的山间野草,却早已成为了人人喜爱、陶冶情操的魅力之花。自改革开放以来,雅安兰草产业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参与种兰、卖兰的人,也日渐增多。为了进一步挖掘雅安兰草文化和发掘兰花魅力,雅安市兰花协会还在2005年还编印过一本名为《雅州兰花》的图书,推广雅安兰花。因为雅安兰花品质优良,名山区和荥经县,还分别被誉为“名兰之乡”和“荷瓣之都”。

兰草不仅具有独有的清香,而且还有一个与其它花卉不一样的特点,那就是被人误认为开花不结籽。秦汉古籍就有“兰无子”的记载,这也是成语“华而不实”的由来。其实,兰草花是有种籽的,只是种籽极小,一个兰花蒴果里,就有千万粒籽实,粒粒种籽细微如尘,肉眼难见,只有高倍显微镜下才能可见,所以,古人才产生了“兰无子”的误解。

即便是今天的养兰人,也有很多人别说看到兰花籽实,就是看到兰花结果也很不容易。即便能见到兰花的蒴果,也看不到兰花的种籽,因为在兰果还没有成熟时,如果剥开兰果,里面只是泡沫状的肉质物,根本看不到兰花种籽。而兰果一旦成熟,又迅速爆裂,灰状种子也就随风而散,即使有意把这些看不出来是种籽的灰状物埋在泥土里,兰草花也不会发芽生根。

川藏线上四川雅安:“雨城”有幽兰,四季芬芳不输春光

兰花的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茎分蘖繁殖,一种是种子繁殖。兰花种子虽然细小如灰,肉眼难见,但是随风而去,粘到泥土之后,如果有兰菌与之结合,就有可能慢慢形成生命团(龙根团),不知经过多少岁月再慢慢形成兰苗,所以连只有鸟儿能去的悬崖峭壁也会有兰花生长,而人工却无法用种子繁殖。

因此,古人自然觉得兰草与灵芝一样不见种子却见后代,实在不可思议,所以称呼兰为“芝兰”。难怪南朝陈代周弘让的《山兰赋》这样写到:“爱有奇特之草,产于空崖之地。仰鸟道而裁(同“才”)通,视行踪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禀造化之均育,与卉木而齐致。”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工繁殖兰花的唯一方法就是植株分蘖繁殖,这也表明旧时代人们认为“兰无子”是正常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兰无子”却是古人对兰的误解。而这误解恰好和泽兰籽实明显形成了对比,证明屈原、宋玉等人所记述的古兰不是泽兰。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兰草品种中,花季几乎涵盖了一年四季。如果你种有几盆不同品种的兰花,那么,它们会为你交替呈现纯真质朴的清香,让你拥有不输春光的四季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