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飯僧:「飯」不是假的,「飯僧」這件事是假的

邱*同學問:“(韓邦奇)遷浙江僉事,轄杭、嚴二府。宸濠令內豎假飯僧,聚千人於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明史•韓邦奇傳》)”——這句話中的“飯”字做何解?

我們先來看一下標準答案上的翻譯,雖然不是非常準確,但仍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大意:“韓邦奇任浙江僉事,管理杭、嚴二府的事務。寧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裝給和尚施捨粥飯,在杭州天竺寺聚焦了上千人,韓邦奇立即遣散了他們。”

假飯僧:“飯”不是假的,“飯僧”這件事是假的

省略句需要補充主語;“僉事”是官職名,可不譯;“內豎”,即“宦官”——這些咱們就不多說了,重點來說這個“飯”字。邱*同學能問“飯”而不是問“假”,我覺得是值得表揚的,因為她準確地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或者說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的切入點。切入點是什麼?分析一句話的最重要的切入點是什麼?找到謂語動詞。而“飯”字,正是本句的謂語動詞,“假”是狀語。

標準答案把“內豎假飯僧”翻譯成“宦官假裝給和尚施捨粥飯”,把“假裝”當成了謂語動詞,打亂了原句的結構——這就是我說標準答案的翻譯不是非常準確的原因。“假裝”一詞,是狀語加中心語的偏正結構,“假”是狀語,“裝”是中心詞,把“假”譯為“假裝”不嚴謹,“裝”字是平白加進來的,並且喧賓奪主成了中心語。“假飯”的結構和“假裝”一樣,都是狀語加中心語的偏正結構。或者我可以再舉一個你更熟悉的例子幫你理解這個結構:假學習。假學習,就是“虛假地學習”“不是真地學習”;假飯,就是“虛假地飯”(注意是“地”而不是“的”)。“飯”是什麼意思?名詞做動詞,吃(飯)。吃什麼呢?吃後面是個“僧”字,它當然不是吃的對象,所以這個吃是使動用法,“使僧吃”“讓僧吃”。

綜上,飯先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再是使動用法,做句子的謂語。嚴格按照字字落實的原則可翻譯為:“宦官虛假地讓和尚們吃免費的粥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