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如此多的戰艦都撞臉?雙胞胎?——「軍武來找茬」(一)

1941年5月24日丹麥海戰,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殉爆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高速戰列艦,此役不僅使俾斯麥號戰列艦名聲大噪,而且也使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裝甲薄弱問題的再次驗證。仔細分析此次戰役的作戰過程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由於在5月23日晚間的作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上的雷達被冰塊砸壞,德國艦隊因此做了隊形的調整。在24日的戰鬥中,胡德號卻誤把帶頭的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當成俾斯麥進行集火射擊,當然胡德號把歐根誤認為是俾斯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艦的相似性極高。在眾多的武器裝備中很多不同型但“撞臉”的事情不在少數,本篇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軍武來找“茬”。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胡德號會誤把歐根當成俾斯麥。首先要看德艦的結構佈局,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與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在設計時的結構及其相似,炮塔布局、艦橋外形、吊車的佈置都是一樣的;

為何如此多的戰艦都撞臉?雙胞胎?——“軍武來找茬”(一)

圖一 俾斯麥號1940年

為何如此多的戰艦都撞臉?雙胞胎?——“軍武來找茬”(一)

圖二 歐根親王號1945年

其次1941年參戰時俾斯麥與歐根親王使用了同樣的塗裝,都是大西洋黑白條紋塗裝。

為何如此多的戰艦都撞臉?雙胞胎?——“軍武來找茬”(一)

圖三 俾斯麥1941年(模友作品)

為何如此多的戰艦都撞臉?雙胞胎?——“軍武來找茬”(一)

圖四 歐根親王1941年(模友作品

正是因為上述兩條原因,英國人在初遇該艦隊後選擇了錯誤的集火目標。那麼現在來看歐根和俾斯麥,是否能夠區分的清楚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兩者的區別。俾斯麥作為戰列艦,有相當寬敞的甲板,武備相對於希佩爾級要多很多,舷側佈置有6座150雙聯裝炮塔;由於其寬闊的甲板面積,俾斯麥級戰列艦中央佈置了兩座固定的水上飛機彈射器,而希佩爾級其較窄的中央船體只能佈置一部可旋轉的彈射器;兩者的後桅杆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戰列艦使用的是單桅杆,巡洋艦在單桅杆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兩條輔助支撐,我們稱之為三角桅。在三角桅上還可以佈置探照燈,甚至後期的歐根親王號在後三角桅上佈置了雷達系統。

對於同一型武器裝備的相似之處我們都能明白,不同類型的武器發生“撞臉”的事故,就十分的令人耐人尋味了。德國軍艦的撞臉不僅僅是在俾斯麥級與希佩爾級的身上,細觀沙恩霍斯特級的設計你會發現佈局方式和俾斯麥級如出一轍。為什麼德國戰艦會採用相同的設計方式呢?德國與日本不同是一個內陸國家,想要征服歐洲還是要靠人的雙腿和裝甲車輛,畢竟海上只需要考慮一個英國,所以對於海軍的發展遠不及陸上坦克裝甲車輛來的快。在造艦方面使用現已成熟的技術完成對後續艦種設計製造既可以節約成本也可以縮短開發時間,這放到現在就是成組技術。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軍事技術不斷地在發展,武器裝備的不斷革新,還有許多的“撞臉”事故的發生,這些事故或許是為了縮短開發週期也或許是設計師們思維的碰撞,筆者會在《軍武來找茬》系列中繼續為大家講解這些歷史上的“撞臉”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