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8年前,年僅10歲“殺魚弟”因一手“殺魚絕技”而爆紅網絡。

8年後,“殺魚弟”喝百草枯自殺的消息再次激起社會輿論巨浪。

輿論譁然之下,更多人在追問,這個年僅17歲的少年究竟有什麼想不開,竟然要喝致死率近乎百分之百的百草枯?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1、輿情概述

被嫌棄的“殺魚弟”的一生。

這個原本來自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片名,被網友拿來總結“殺魚弟”17年來的人生。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殺魚弟”的人生,與其說是被人嫌棄的一生,不如說是不被眷顧的一生。

2010年,網帖《蘇州最年輕殺魚弟!絕對震撼你的視網膜神經》在網絡爆紅,網貼中的小男孩,憑藉嫻熟的殺魚技巧、倔強犀利的眼神和超脫同齡人的成熟,成為當時絕對的“網絡紅人”,火爆一時。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殺魚弟”走紅後,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輟學在家的他得以重返校園,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但在網絡上走紅也沒能改變“殺魚弟”的命運。

沒過多久,因為跟不上學校課程進度,“殺魚弟”又回到了自家的水產店。他的父親把水產店換上了“殺魚弟”的頭像做招牌,用來招攬生意。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對於“殺魚弟”的再次輟學,鄰居這樣描述,“有時候三天兩頭去(學校),有時候早上去了下午就回來了,他父親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幹活掙錢,孩子自己也不想讀,說實話他根本讀不進。”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時間回到2018年,等“殺魚弟”重回輿論視野時,他已經喝下了超過致死劑量的百草枯,命懸一線。

對於“殺魚弟”喝下百草枯的原因,他的父親回應,兒子不知他給客戶降價2毛與對方發生爭執,他兇了兒子幾句,沒想到兒子“一氣之下喝了藥”。農藥是兒子一個月前買的,他猜夫妻倆生病後給了兒子太大壓力,“他自己幹得也急,急啊,也是沒辦法”。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據主治醫生表示,目前,“殺魚弟”小孟的腎臟受到了嚴重的損壞,已經進入尿毒症期,肺也受到了損害,正在採取綜合治療,會盡一切努力搶救病人。

2、輿情關注走勢

蜜蜂輿情雲平臺監測數據顯示,“殺魚弟服百草枯自殺”一事全網相關信息傳播量為59487篇,其中,微博57454篇,微信232篇,網站543篇,客戶端488篇,新聞382篇,論壇、博客和視頻等也有相關輿情分佈。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 輿情關注度走勢圖 來自蜜蜂輿情雲平臺

8月6日11:16,新浪微博網友@-公元1874- 發微博“被嫌棄的殺魚弟的一生”,配圖表述“殺魚弟”的悲慘遭遇,引發大批網友關注並轉發,成為傳播最廣的一條相關微博。

“殺魚弟”自殺,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

3、網民觀點

根據蜜蜂輿情雲平臺監測結果顯示,“殺魚弟服百草枯自殺”一事網民情緒較負面,大部分網友譴責“殺魚弟”父母,同情“殺魚弟”悲慘遭遇,還有小部分網友質疑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失責。

@我是落生:生6個孩子,又不給孩子讀書,剝削、暴力,這樣環境下,孩子不被逼死才怪!

@三嶼東: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在心疼的同時居然不知道該怎麼辦,生在這種家庭,又承受著各種廉價道德的約束,這麼小的孩子,根本無處可逃……

@葡萄色雛菊:希望以後政府能出臺硬性規定,確保每一個孩子都不會被所謂的父母剝奪其應有的受教育的權利。

@烊烊的Bboooob:看過一個百草枯的科普 稀釋也沒多大用吧 身體還是會日漸衰竭 ,想想即便活過來 感受不到愛和理解又有什麼用了。可還是希望奇蹟降臨在這個孩子身上。

@我為了我1:一堆孩子,他是老大,從小輟學賣魚,補貼家用,現在父母身體不好,家庭擔子全壓在了他肩上。這個,不就是傳說中的"長兄如父"嗎?

4、輿情點評

發生在“殺魚弟”身上的悲劇,是值得整個社會反思的。他9歲輟學,17歲自殺,如此種種,本可以避免。但網民沉溺於跟風造勢,只看到他眼裡的犀利,卻沒看到眼神背後的憤恨。所以,一場網絡走紅沒有改變“殺魚弟”的命運。

“讀書無用論”籠罩在“殺魚弟”整個教育階段。父母經濟上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也貧窮。“殺魚弟”輟學回家,他的父親以一句“讀書沒用,不如多賺錢”輕輕帶過,致使“殺魚弟”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讀完。

輟學的後果,我們在“殺魚弟”身上已經看到。他自小缺失正規教育,又缺乏同齡朋友,成日在混亂的菜場環境裡,繁重的工作、父母的苛責,家庭的壓力。這些因素一綜合,致使叛逆期的“殺魚弟”稍受委屈就容易衝動,做出後悔終生的決定。

“殺魚弟”的悲劇很大原因應該歸結於父母,但當地教育部門在此事上的失職也不能忽視。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8%。“殺魚弟”當年作為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當地有關部門為何放任其輟學,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又為何在此形同虛設?這些問題儘管到了今天,還是必須追問的。

有人說“殺魚弟”的出現,是中國底層兒童的殘酷物語。話雖不太好聽,但如何切實保障好底層兒童的權益應當成為社會重視的一大問題。讓“殺魚弟”這樣的適齡孩童都回到校園,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再輟學,才能避免下一個“被嫌棄的殺魚弟的一生”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