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信專欄」當今畫壇上的“多”與“少”

陳孝信

「陳孝信專欄」當今畫壇上的“多”與“少”

陳孝信

筆名水聿、凝寒等。生於1943年,江蘇武進人。無黨派。現為中國藝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曾任第七屆年會輪值主席,2015年被吸納加入“國際藝術批評家協會”。職業批評家、獨立藝術策劃人、藝術主持。曾任《朵雲》《藝術•市場》《藝術潮流》《美術界》《藝術界》《美術文獻》等雜誌、叢書的特約編輯。組織、編撰我國第一部《美學辭典》(知識出版社,1986年出版),公開發表美術、藝術學論文數十篇,10餘萬字;藝術評論、畫家個案評論一百萬字。

當下這個時代,在我們的周圍,正如一位老者所說的:“大師多如狗,教授滿街走”。也就是說,當今最不缺少的是所謂的“美術家”,所謂的“名家”“最具市場潛力的名家”,所謂的“王”(“猴王”“虎王”“牡丹王”“梅花王”之類),所謂的“大家”“大師”等等。這些“封號”有官方“封”的,有媒體“吹”的,有畫商“叫”的,還有自封的。總之是,怎麼好聽怎麼來,怎麼值錢怎麼來,不為名就為利。有的“名家”“大家”“某王”“大師”乾脆就把自己的畫室說成了“印鈔間”!在這個“圈子”裡,哪來的標準可言?甚而至於,哪來的廉恥可言?反正是有人“捧”,有人“叫賣”,有人“出貨”,有人“擊鼓傳花”——這是一個個的“利益璉”,誰敢去說三道四誰就要倒黴了!前些年,朱其挺身而出,揭露“天價做局”的內幕,引來了沸沸揚揚、一片叫罵——就是例證。因為他們成功的“秘訣”說穿了就是靠“坑”“懵”“拐”“騙”!什麼“拍賣記錄”“市場行情表”,其中有多少是靠譜、可信的?又有多少是根本不靠譜、可信的?除了極少數內行或知情者,極大多數的外行人是根本無法弄清楚的。如今,靠畫畫而名利雙收的所謂“美術家”不少於萬數,乃至十萬、百萬數。於是乎,粗製濫造的各種“名畫”“佳作”“傑作”漫天飛舞(其實根本談不上什麼創造力和想像力),充斥於各地的畫廊和拍場,還包括許許多多見不得人的“地下買賣場”!

我奉勸那些雅好藝術的善良的人們,你們必須明白一個事實:用在今天活人(死人中也有,但不多)身上的“名家”“某王”“大家”“大師”稱號十有八、九不可信!這些都是些用濫了的稱號,千萬別當真,當真就難免上當!

當今所缺少的是藝術家——他們是真正以藝術為生命,而不以名利為鵠,即是古人所說的“解衣盤礴”者。他們可以長期地堅守一份寂寞、孤獨,又有了一定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稱為藝術家人數儘管很少(依據我個人的估計,最多也就以千計,超不過萬數),但卻是一批十分特殊的人材,堪稱是這個時代的一筆寶貴財富。舉一個例子:我的一位遠方朋友叫馬虹歌,他在十多年前患上了白血病,為了與病魔抗爭,他頑強地拿起了畫筆,開始畫起了油畫,身體許可的那些年,一直堅持戶外寫生,前些年才把自己的家當成了畫室。十幾年的堅持(這期間連命都難保,又何曾想到過成名、發財),竟然無師自通,摸索出了屬於他自己的油畫面貌!他慕名給我寫了信,我便應邀遠赴“山楂樹之戀”(當年,該影片正在全國各地熱映)的發生地——湖北遠安,考察了這批與病魔搏鬥、用他生命換來的一、二百件作品,當時就被驚呆了!這中間的大部分作品,並不亞於專業油畫家的水準,而且個性鮮明。於是,為了實現他的夢想——以畫募捐、救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在我和朋友的努力下,他在北京798藝術區和武漢美術館相繼辦了兩個個展,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許多好評。如今,他仍在那個遠方,為他高尚的夢想而默默地與病魔抗爭並耕耘著……這樣的事例當然還有許多。

再進一步說,真正缺少的也還不是藝術家(至少還可以舉上一長串的名字),而是代表了中國水準的“個案”——能面向當今世界、具有了相當說服力(包括了觀念、意義、語言、個性等各個方面)的創造性範例。這就少之又少了,幾乎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舉例說,剛去世的趙無極,就是舉世公認的一個個案,活躍在當今藝壇的還有劉國松、尚揚、李華生、蔡國強、嚴培明、譚平、展望、張方白等。儘管少之又少,可也正是他們,代表了這個時代的中國在回應世界,在向世界“說話”並展示著中國新藝術的風采!

要成為“個案”之前,我寧可相信:首先是要安安靜靜、純粹而不帶功利心地做藝術、做人,其次是你的才華和想像力、創造力,最後才是你的機遇等等。■

2013.6.25,完稿於南京•草履書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