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企業想合理少交稅,有什麼合理的方式?

辦法是有的:一是稅收轉移(轉嫁);二是受政策減免或其他扶持。其目的是增加稅後利潤。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一、減免和獎勵?

嚴格的說來,只有政策減免才能是真正的減稅降負。其他都是轉移,是誰交的問題,整體稅負不變。

減免政策:

1、小規模納稅人的優惠政策:

當然你是一般納稅人,不能再成為小規模(新政策出臺後看情況)。但對於上文提出的切割、獨立、新設的職能機構,可以享受小規模低稅率優惠。通過這種方式合理分攤成本費用,降低整體稅負。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2、特定地區的減免和獎勵:

目前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或者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將企業註冊到有稅收政策的低稅區,不僅最節稅而且合理合法。這是著重要講的。一些縣屬於民族自治縣、國家貧困縣(冒已摘但還是貧困)、城鄉統籌政策試點區域,對“總部經濟”企業進行增值稅納稅獎勵。而且支持個體/合夥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這裡以把企業註冊到我區工業園區為例,【詳情TEL:156-8317-4870】園區對註冊企業增值稅以地方留存的40%~50%扶持;企業所得稅以地方留存的40%~50%給予扶持;通過入駐園區,企業節稅比例可達50%以上。個人獨資企業(營改增)小規模的可以申請核定徵收,核定個稅稅率為2%;總稅負最高5.2%。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遷移需要考慮的是,遷出地的稅務關係是否容易辦結;新設考慮的是合同變更和新籤合同是否順利?

將新設、獨立、切割出來的職能分工部門在縣設立個人獨資或合夥企業形式,享受納稅獎勵+核定徵收。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案例分析:

一家以建築設計為主要業務的設計公司,500萬高額無票成本無法解決,25%的企業所得稅+20%的股息紅利所得,企業所得稅總稅負500萬*25%=125萬,個稅(500萬-125萬)*20%=75萬,合計200萬,面對如此高的稅負,通過註冊在我市個人獨資企業申請核定徵收,500萬與此企業發生業務關係,合規無票成本為建築設計費、技術服務費、技術諮詢費等,完稅合規,綜合稅負5.2%,500萬利潤,總稅負降至26萬。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二、轉移?

通常所說的增值稅抵扣、所得稅扣除,我認為其實都是一種轉移稅收的方式。將稅收轉嫁至上游供應商、周邊服務商等。稅收轉移的關鍵是——發票!索取發票就是完成稅務的轉嫁。

如題中所說的3%的進項,即是將3%的增值稅轉移到了提供發票的供應商。只是對你來講比例不夠高、數額不夠大,節稅效果有限。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對此我有兩個建議:

1、加強採購管理,選擇與一般納稅人作為原料或服務供應商合作,這樣供應商能為你提供6%、11%、或者17%的進項。

但這也存在明顯的缺陷,也是因為稅收轉移的特性,供應商一定會將多交的稅款折算在價格中,導致你的採購成本上升。

這一情況,就得增強自身的議價能力,儘可能談低價格;或者在你的銷售端相應提高價格,轉移至下游;不然就只能靠增加銷量,追求薄利多銷的效果。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2、切割、獨立、或新增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分工,再通過採購關係轉移稅收。形成集團公司、產業鏈的效應。

這其實也是加強採購的一種方式。與對外採購不同的是,這種交易所涉及的雙方或多方同屬一個體系,可以從實現整體節稅的大局去規劃安排經營活動。而不是對外採購各為其利。如哇哈哈集團,整個產業鏈的都屬於集團公司,除了主業飲料生產,什麼包裝、市場...甚至深入到上游的農業生產,都自己參與完成。

當然這種全部參與的情況會增加管理難度,和其他方面的風險。如樂視就是因為關聯交易搞得一團亂麻。

稅收籌劃:企業用好這兩大合理避稅途徑,每年節稅可高達50%!

納稅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約成本方面作用非常明顯。企業或高收入者運用好這些稅收優惠政策不僅節約了稅負,還能提高企業競爭力與經濟活力及個人收入。各股東、高管和財務人員都應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