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賣不動,2018年將成為26年來首次銷量下滑的年份,這是高油價導致的嗎?

陳縱橫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的信息,今年10月前三週國內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23%。乘聯會預計,10月國內乘用車整體銷量跌幅將達到20%左右。由於庫存預警指數空前,全年汽車銷量下滑也將成為必然——而這將會是汽車產業近26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樣嚴峻的局面,是因為高油價導致的嗎?




很顯然油價對汽車銷量的影響並不是決定因素,因為市面上的車子並沒有少,如果真的是油價影響的話,那麼市面上的車子會更少,去加油站的車子也會減少,其實並沒有,該堵車的地方還是堵車,該出行的並沒有去選擇其他交通方式。可以說油價對汽車銷量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是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汽車銷量的下滑?


個人覺得即將實施的國六標準影響了大家的購買慾望。目前市面上在售的車型大多數是國五車型,一旦國六車子出來之後國五汽車的保值率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不是剛性需求的話大家都是願意等一下,選擇國六排放標準的汽車。個人覺得國六排放標準對現售的國五車型銷量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確實是這樣,如果是不著急用車的話選擇國六車型會比國五車型有更多的優勢。

個人覺得新能源汽車對汽車的銷量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各大廠商都在搞新能源汽車,並且推出了非常非常多的新能源汽車。一時間市面上出現這麼多的新能源汽車,會讓消費者出現選擇恐懼症,畢竟剛出的新能源汽車在質量方面並沒有很好的經過市場考驗,因此大家會猶豫。大家也是想選擇質量更加穩定可靠的新能源汽車,因此也在要靜觀其變。


汽車銷量整體下滑,與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公共交通的完善,以及整體經濟發展放緩也有一定的關係。可以說汽車銷量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而油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


小強說說車


中國汽車從繁榮步入下滑,與油價並無關係——2012年國際油價曾達到90美元/桶上方,而在2008年甚至高達146美元/桶,那時候中國汽車銷量都沒有下滑。


說中國汽車市場存在危 機,一點不為過,今年很多汽車製造商業績慘淡,26年的好日子到頭,很多企業和從業者一時很難適應起來。


為什麼恰恰是今年汽車銷量大幅下滑?汽車縱橫雜誌社的一篇報道,非常有見地。其總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1,二三四線城市房價下滑;2,北方經濟增速低迷;3,民營企業效益太差。


孔方兄轉述如下。


  • 我們都知道,在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得更早,汽車普及率也就更高,汽車的銷量增速其實是低於內地城市的,這些年中國汽車銷量的增長,主要動力也就來自二三四五線城市甚至農村。但今年的情況卻是,二三四線城市的銷量突然下滑得很厲害。為什麼?這又要說到房地產。我們都知道,2015年以來,受到棚改貨幣化的推動(之前孔方兄多次解答過),小城市房價上漲非常可觀;但在今年,棚改貨幣化重大調整,很多小城市的房價漲勢難以為繼,當小城市居民發現自己房子不再那麼賺錢的時候,自然會減少汽車的消費量。


  • 市場結構變化,還體現為南北方之間的差異。其實這個邏輯和上文相同:南方城市更發達,汽車普及率更高,汽車銷量增速其實是比北方慢的。但是北方去年和今年經濟增速下降得更明顯,尤其是天津(經濟數據造jia)、內蒙(經濟數據造jia)以及東北(長期以來增速都不行)。GDP是基礎,如果GDP增長不上去,也就別指望汽車銷量上去了。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寧夏、內蒙古、甘肅、黑龍江均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 今年民營企業經營非常困難,從最近高層的系列喊話就能看出來形勢有多麼嚴峻。民營企業貢獻了60%的GDP,80%的就業人口,民營經濟效益下滑,直接影響的是80%的人口的消費能力。今年以來,別看企業整體的效益還不錯,但利潤都被上游的資源型企業(絕大部分是國企)給拿走了,下游的製造環節利潤非常差。

這裡有一個更為直接有力的證據,表明私營企業效益下滑對車市的影響。眾所周知,私營企業職工的收入水平低於國有企業,所以私營企業的職工構成了低價格汽車的消費主力。數據顯示,9月份8萬以下的車輛月銷量同比降幅約30%,8-12萬的車輛下滑約12%,即價格越低的車輛下降速度就越快。



總之,汽車行業作為價值最高的耐用消費品,最能反映人們的消費能力,其增速大幅下滑,是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產業嚴重過剩了。

公安部數據,2017年底我國機動車3.1億輛,其中汽車2.17億輛,其中私家車1.8億輛。這個數據還在逐年遞增。去年賣車2888萬輛。如果我在這裡給你計算人口年齡結構,戶均車輛保有量,似乎理解更加困難。所以只說一點,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如果要保持這個2888萬輛的未來購買力,如果短期需求不足,長期需求更加不足。

你說高油價、擁堵、產業補貼政策以及停車位短缺,養車成本高企是制約因素嗎?當然是,但是這些都是細枝末節,真正的原因在於保有量已經上升到一定程度,不排除部分家庭可能要好幾輛車,又或者車的更新換代也會在未來到來,但是,這都是遠水不解近渴。中國大約有3億家庭,機動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家庭數量,未來,人口動力不足,維持在高產銷水平,有難度。

萎縮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個需要保持的增量。當然,我們不要忽視結構性的力量,今後數年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車對於傳統汽車替代的力量。現在路上的綠牌車已經非常的多了。

所以本題中關於油價導致汽車銷量下滑,可以說並沒有因果關係。不過,油價降一點,特別是消費稅降一點,我們依然很歡迎。畢竟,大家都有車的時代,汽油和香菸老酒一起徵收消費稅,感覺不妥。


凱恩斯


今年外部形勢不容樂觀,國內下行預期也比較強烈,導致消費的確有所放緩。社會零售消費早已跌破兩位數增長,汽車銷售連續4個月下滑,種種跡象都表明,是宏觀因素決定了消費下滑,而非僅僅油價的上漲。

而最近幾個月,油價已經跌了20%以上了,汽車銷量上了嗎?並沒有,金九銀十都沒有。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大家都不開車,不買車了?也不是。

雖然經濟形勢不好,但是二手車賣的很好,增速遠超一手車,甚至超越了社會零售增速!

數據顯示,2018年9月全國31個省1068家二手車交易市場共交易二手車122.06萬輛,環比增長2.77%,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43%。

2018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為572萬輛,同比增長15%,雖然9月增速下滑,但是好歹維持兩位數的增長,超過消費和gdp的增速了。

二手車生意興隆,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大家真的在節衣縮食了。不過,愛車的潛力還在,只是二手車由於性價比的確更好,所以反而因禍得福,成為難得的逆增長行業。


說實話,我自己現在買車都優先考慮二手車了,不知道頭條的朋友們,你們買車是怎麼考慮的?


趙冰峰財經


我認為不是。畢竟,2012年前後,有一段時間的油價比現在更貴,也沒見影響汽車銷量。

至於今年汽車銷量下降,按照個人理解,我認為是必然的。

其一,不是所有品牌的銷量都下降,有些品牌仍然處於上升態勢。或許可以理解為競爭更激烈,就看誰能拿出讓人更滿意的產品了。

其二,我國經濟總量雖然很牛,但人均之後的數字很可憐。尤其是人均收入,大概位居世界七八十位。這種經濟力量,支撐汽車業持續二十多年的增長,已經很棒了。畢竟,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主要國家,買車的花費,只是三五個月的薪水。實力超過咱們太多。

其三,用車環境越來越差,軌道交通日益發達。擁堵、停車難等城市內常見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抑制人們的買車慾望。這就如同新加坡及我國香港,許多買得起車的人,出於理性,也不會買車。

其四,環保政策讓人心存疑慮。我國剛執行國五排放標準不久,便有消息說部分地區將要提前執行國六排放標準。有人擔憂,怕花了一大筆錢買輛車,用不了幾年就要受限。


星爺說車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8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延續了7月份以來下降走勢。1-10月,汽車產銷同比雙雙下降,為今年首次負增長。2017年全年銷售乘用車29122531輛,2016年全年銷售28028175輛,17年較16年增加了3.9%。截止2017年末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了2.17億輛,私家車保有量1.8億輛。

看到以上數據我們可能就明白了,中國現在有14億人口,如果按照3口一個家庭的話,那麼有家庭4.6億戶,那麼相當於40%的家庭都有汽車,這個好比現在的手機保有量幾乎已經到了飽和狀態,新增的需求很少那麼銷量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

筆者認為油價對於人們在是否購買車輛的時候考慮的因素中是微乎其微的,因為油價是動態的,按照現行的調價方案,油價不會一直在高位,那麼我認為人們在是否買車的時候受油價影響的因素就微乎其微,大家可能更多的還是考慮是否需要一部車來方便自己的生活。

一個國家汽車的保有率增速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均GDP增速是有密切關係的,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經濟增長率不斷的下降,那麼GDP的增速和人均GDP的增速也不斷的回落。這個和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增長速度於經濟增長速度是一樣的,等到人均GDP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就會形成天花板汽車的保有量也就很難增加了,比如歐美日這些國家的汽車保有量就很難再有大的增加。

經過了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的增速回落甚至慢慢的下降將成為一種常態,中國的車企要適應這種轉變。


首席投資官


大家有沒有算過一本帳,一臺車比如十萬買下來,購置稅八千元,第一年保險四千多元,油錢一年跑一萬公里算,大概五千至六千,一年保養帶維修二千,停車位一個月三百,一年就是三千六,洗車一月兩次,一次二十五,一月五十,這個是最簡單的用車算,是多少錢,還不算意外的費用,比如罰款碰瓷磕磕碰碰的維修。


淡淡143034778


汽車銷量下跌,應該從多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中國的汽車經過多年的發展,汽車生產和擁有量已經飽和;二是房地產市場的超常規發展,老百姓手中的錢已經全部砸在房產上,每個家庭基本都有一兩筆甚至是多筆的房貸,手中基本沒有閒錢;三是油價的快速上漲,也是影響汽車銷量導致下跌的因素之一,只能說是一根稻草吧,現在有關部門就是採取調低油價等措施,估計也是無濟於事。這次銷量下滑,應該也是汽車生產的一個拐點吧,隨著汽車的普及,高速公路路網的完善,以及高鐵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公共交通方便快捷的網絡已經覆蓋全國各地,百姓出行已經非常便捷。汽車也已從奢侈品變成普通的代步工具,已不在是金錢與地位的像徵,至此老百姓對汽車的消費心態就此也出現了調整和變化,以後汽車的生產與消費不會再出現前十年那樣井噴式的行情和兩位數的增長了。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制定相應促進消費的綜合措施和政策,保持汽車生產和銷售的常態化平穩增長。


詩音36015822


應該說油價對於汽車銷量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命題是正確的,是油價導致汽車銷量下降,那就應該看到電動汽車的銷量會同步增加。

汽車銷量下滑主要的原因還是主要如下:

首先是中美貿易戰陰影下環球經濟未來走勢不明朗,對於經濟的消極看法影響購買消費的支出。經濟下滑的風險,股市低迷,使得消費群體在消費支出上變得謹慎。

其次新排放標準實施,雖然現在只是有幾個大型城市提前,但是其他城市也存在於預期等待新國六車上市之後再購買,推遲了車輛購買計劃。

再次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發佈,也讓市場觀望是否等待購買新能源汽車。按照發布計劃。新能源新車會在19年陸續批量上市,同樣推遲了購買計劃。

最後對國家政策減免,比如購置稅等等扶持政策的預期也同樣會影響推遲購車計劃。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


TMC動力


—今年的整體汽車市場表現低迷已經是意料之中,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很有可能延續這一情況,成為新常態。不過好的一面就是,新能源市場發展潛力相當巨大,同時明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想要從中得以生存下來,還得靠產品說話。

11月8日,乘聯會公佈了10月乘用車的銷量,共計198.16萬輛,同比下滑13.2%。雖然比起就9月來說有所好轉,但是整體形勢依舊嚴峻。除開市場寒冬的影響以外,國六標準遲遲未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那麼,究竟10月汽車市場的表現背後透露出了哪些信息?未來的市場走向又會怎樣?

轎車仍是大頭,MPV下滑明顯

從整體數據來看,轎車10月銷量96.21萬輛,相較於SUV的85.63萬輛和MPV的13.19萬輛還是佔據了主體地位。從廠家角度來說,未來轎車和SUV產品依舊會是主力,而MPV還只是輔助。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廠家都寧願推出大七座SUV產品,也不太會去考慮七座MPV車型。

因為這是市場銷量決定的,MPV銷量同比下滑23.3%,說明國人對MPV的熱情遠低於轎車和SUV。MPV究竟能否跟上二胎政策的浪潮,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此外傳統轎車明年應該會持續發力,因為目前市場上無論是A級車還是B級車市場,熱賣的品牌和車型都紛紛換代,應該會激發一波銷量熱潮。

新能源勢頭強勁,突破90萬大關

相較於低迷的燃油車市場,新能源市場可謂如火如荼,其中10月新能源車銷量高達11.7萬輛,特別是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同比增長一倍,而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75%。預計今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將順利突破90萬臺的大關。

這不僅是政策導向的結果,今年無論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新勢力車企都致力於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佈局和推進。消費者也很樂意去選擇相對成熟和走在行業前沿的產品,其中傳統燃油車市場的萎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被新能源的強勁勢頭所影響。預計明年新能源市場將更加火爆,同時不少廠家也會轉向增程式新能源車和純電動車領域。

國六標準未到,消費者處於觀望

雖然國六標準已經公佈,很多廠家的車型也都跟進國六標準,但是要到明年1月全國各地才真正開始實施。因此許多消費者更願意等待國六標準的到來,畢竟現在政策普遍採取一刀切的形式,只要標準到不了,即使車況再好也難以繼續使用。

因此明年1、2月的汽車銷量應該會有一個高峰,但是這樣一來,今年年底汽車廠商的壓力就非常之大,特別是為了衝業績和拉銷量,所以可能會有不小幅度的優惠,對於手頭並不寬裕的消費者可以考慮下手一波。而對國六標準比較介意的消費者則等來年再入手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