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古代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如岑參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那麼古人是如何度過嚴冬的呢?

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先秦時期生產力低下,但人們用“火爐”取暖,考古學家從半坡、姜寨等地都發現有火爐,人們將火爐放在門口,既可以有豐富的氧氣助燃,又能取暖。還有的秦朝王宮用“火牆”“壁爐”,“火牆”是用兩塊筒瓦相加,做成管道,包於牆內,與灶相通,看來古人的方法已經到了取暖的有效目的了,只不過這是王宮貴族才可以享受的。

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漢代有了“溫室”,長樂宮有溫室殿,據《西京雜記》記載:溫室殿用花椒和泥塗壁,壁面披掛錦繡,設屏風和鴻羽帳,地上鋪著西域進貢的毛毯。還有《漢書·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上令公卿朝臣與房會議溫室。

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唐代是我國曆史上個空前繁榮的時期,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在取暖方面也有了較大的改進。詩人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賣炭翁》,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古人取暖的方法之一,那就是燒木炭。

《開元天寶遺事》記述了唐代皇宮中取暖的場面:“西涼國進炭百條,各長尺餘。其炭青色,堅硬如鐵,名之曰瑞炭。燒於爐中,無焰而有光。每條可燒十日,其熱氣逼人而不可近也。”足見這種產於西涼的“瑞炭”的功效。另外,唐玄宗的哥哥申王還發明瞭一種令人不齒的取曖方法:“每至冬月,有風雪苦寒之苦,使宮妓密圍於座側,以禦寒氣,自呼為妓圍。”

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據明清史料記載,在當時的國都北京城,年內大約有150余天的寒冷天氣,最冷時可達-23℃。在明清兩代,皇宮裡設有專門的薪炭供應機構叫“惜薪司”,惜薪司將一種叫作“紅羅炭”的優質木炭提供給皇族們。清乾隆年間,宮內按級別供應木炭。地位不同,長幼尊卑有別,給予的溫暖不同。乾隆皇帝還人曾寫過一首《冬日偶成》,來炫耀冬日皇宮裡的溫暖生活:“人苦冬日短,我愛冬夜長。皓月懸長空朔風瓢碎霜……敲詩不覺冷,漏永夜未央。”

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然而,對於古代並不是所有天下黎民百姓都能在冬天取得溫暖,興亡對於百姓只是一種痛苦,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歷史不可能含有人民,人民不僅因為天冷,更多的是對於現實的無奈而絕望心灰意冷。

知道嗎?古人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