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过去在农村吃不饱,为什么不抓鱼、野鸡和野兔来充饥?

小庄兄47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想当然的问题。

以三年饥荒时代为例,当时别说野生动物,连草都有大把的人吃。

农村有一些草和树叶是可以吃的,但不足以充饥。

想要靠野生动物充饥甚至活命,不是说不行,得要看是什么地方,还要看地方管理的严格不严格。

萨沙外公是南京的工人,那个年代因为孩子多吃不饱,也到乡下地方去捕鱼摸虾。

南京是江南鱼米之乡,即便小河沟里面也有鱼虾。

但当年鱼虾并不容易捕捞,况且小河沟里能有多少。大池塘都是国家的,你去捕捞叫做盗窃,可以直接抓走关押。

况且这玩意最多补充一些蛋白质,想靠这种活命根本不可能。

一顿饭要靠吃鱼虾吃饱肚子,得要吃多少才行?

再说,像这种生物动物很多的地方,在中国毕竟是不多的。比如河南、安徽、四川等地,因为过度开发,乡下树林没了,池塘没了,压根就没有什么野生动物。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靠土办法吊一天,能够捉一两条鱼都是运气。

当年家里孩子多,很多都是五六个、七八个。这么多张嘴,一二条鱼够干嘛的?

我外公是从乡下到城市的,在乡下就擅长拉网捕鱼,还偷偷保留了渔网。

就这样,一天也捞不到多少,也就是略胜于无而已。

再说兔子、野鸡不但少,也不好捉,尤其野兔跑的比人快多了,又机灵,没有捕捉经验根本就不可能捉到。

有哥们回忆: 七几年有几个冬天都是下很大很大的雪,我家里有一只大黄狗,只要队里不出工,父亲就带着大黄狗出去捕兔子。那个时候虽然野兔多,但也不是你随便能捕得到的,野兔跑起来很快,父亲在大黄狗的帮助下,每年冬天都能捕到五六只兔子,全家六口人一年下来,有那么几天打打牙祭。

野鸡在很多地方都绝迹了,还要用枪打。

还是这个兄弟回忆:野鸭虽然我们小时候也见到过,因为是能在天上飞的,除了村里民兵连长家有铳枪打过之外,其他人想抓也抓不到。所以我小时候我从没有吃过野鸭。我们小时候倒是用自制的弹弓偷偷打过几次鸟吃,大人没有见过打鸟的,因为没有枪也没有时间,好象鸟是受集体保护的不允许打。


当年乡下的劳动力,都要加入集体劳动,每天一大早下地,到晚上才能回来。无故旷工是很严重的罪行,叫做破坏革命生产,可以坐牢。所以,男女劳力几乎不能去捉鱼捉虾捉兔子,依靠老人孩子哪里搞的定。

有人回忆当年:小时候经常几个小朋友一起出去钓鱼,一天下来也钓不了几条。有一次暑假,我们两个小孩拿着水桶铁锹等去干塘,一个水齐人深的很小的野三角塘,我俩从上午一直干到下午太阳快下山,筋疲力尽一人弄了一桶鱼回家。

其实,当时聪明人都去集体的田地里面偷东西。一般是夜晚去偷。偷到一次,就能管家里吃几天。

那么,就要看这里管理严格不严格。有的地方人情重,干部为了群众活命,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偷了就偷了,大不了被上级臭骂几顿。

有的地方干部积极,不把群众死活放在眼里,管理严格,群众偷不到什么东西,只能饿肚子甚至饿死。

而且,很多农村还有奇怪的习俗,再饿的时候也不吃一些东西。

当年我叔叔做知青去江苏农村,饿得手软脚软,只能自己想办法。他们知青把乡下水塘河沟里面的:王八、螃蟹、农虾甚至乌龟都捞出来煮着吃了。

当年农民吓呆了,都说:你们城里人真能吃,这些东西又没肉,还敢吃。

据我叔叔说,当时江苏乡下的农虾和螃蟹还是很多的,田埂上都有,但没肉,吃了同没吃一样。而且,螃蟹吃多了还会腹泻。

至于王八也不少,但捉王八并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萨沙就不知道了,我没捉过。


萨沙


说个真实的故事,本人喜欢吃鱼,所以每次请人吃饭都有鱼,有次水库放水,好多大鱼被冲出水库,伤痕累累的,也就是半死不活的,被人捞上来在市集上卖,刚好我回老家,看到兴奋不已,买了一条十多斤的回家烧一大锅,一个人吃不香啊,就叫了隔壁一个比我大十岁的邻居陪我喝酒,结果他看到鱼就差点吐了,勉强陪我喝了一杯酒就撤了,弄得我莫名其妙。

晚上大家在外面纳凉,我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如果小时候家里天天让你吃鱼 没有主食,最关键的是烧鱼还没油你会怎么样?

我当场就呆了,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也能想到,鱼如果没有配料肯定是不好吃的,仔细回想,父母在田里发现有鱼和泥鳅,也会抓回去,但都不会煮,放灶台烘干,等来年油菜籽结果了才煮了吃,那时觉得真香啊,太好吃了。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这个苦 我呢也只受过一半的苦,看到这个话题想了很多,如果你有和我差不多经历的,希望你也说说那个故事。

一,不会收割稻谷,但要参加拨苗,早上五点多就在田里了,小虫子盯得人好痒。

二,不会给稻谷脱粒,但要帮忙捧稻子给踩打谷机的人,这活相对来说轻松点,当然,每次移动打谷机得帮忙推一下,谷子出仓得帮忙拉袋口。

哈哈哈哈,说多了都是累,都不想再说了,想到以前骑车去20公里的地方赶集,口袋竟然没有一分钱,我是真的佩服我自己。

小时候的猪肉真鲜啊,现在再好的菜也没有那个味道。

那时的葱好香啊,吃个面远远就嗅嗅到香味了。

陈真的功夫真好啊,现在都佩服。

青春不在,祝奔五的你事业有成,也祝正在青春的你开心快乐。


飞来飞去的蜂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1946年,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在1958年,刚出生才几个月的三姑因为奶奶没饭吃,没有奶水喂她,后来被迫送给了我的姑奶奶去养育。

听爸爸说,在六一年,我那刚刚满三岁的幺姑突然不见了,家人四处寻找未果,急得我奶奶直掉泪都找不到人。直到第二天,生产队的人去仓库里抱豌豆藤出来晒干准备打豌豆时,这才发现幺姑原来躲在豌豆藤里面剥生豌豆吃。

现在想来都觉得难过,一个三岁的小孩,她肯定是饿得没办法了,才敢一个人独自去那黑黢黢的仓库吃生豌豆。

前几天,和女儿回家,女儿买了一些鳝鱼回家炒蒜苔,另外还买了一条鱼回家做红烧鱼,晚上,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吃饭、聊天,不知不觉,父亲竟然又说到了他在六十年代食不裏腹的往事,当时,女儿就问他爷爷:

“你们那时候怎么不去打鱼来吃呢?

我爸头也没抬的告诉她,那时候没油又没盐,就算有鱼摆在眼前,也吃不下去。再说吃伙食团那阵子,每家每户的锅都被集体搜走了,锅没了,油盐也没有,怎么去吃鱼啊!


李茗说乡村




我就说说我们这个地方那个时候的情况吧,我们是东北地区的,东北地区都是平原地区,就是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经种上了庄稼,没有荒废的土地,也就没有野鸡野兔的生长空间,野鸡野兔也有,也能看见,野鸡野兔发现人在追它,钻劲了一往无边的青纱帐里,你上哪能找到它呀,即使找到了你上哪能追上野鸡野兔哇!


在我们小的时候,也会看见野鸡野兔的,我们也去追的,把我们都累爬下的时候,野鸡野兔早就无影无踪了。

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也会领着自己家的狗,去找野鸡野兔的,当发现野鸡野兔的时候,大家就喊起来,动员各家的狗去追野鸡野兔,这些狗也就蜂拥而上,可是当野鸡飞起来的时候,那些狗只能是望天而吠了,那狗也就没法追上野鸡了,而如果是野兔,家狗追了一会也就把野兔追没了,有那么一句话,说你是属兔的,跑的那么快,说明了家狗的速度也没有兔子的速度快了!


再说说鱼的事,那个年头,有河有泡的,河水泡子里的水都是很深的,水里当然也有很多鱼的,但是那么深的河水泡子水,要想捕到鱼也是很困难的,而且还要有大型的捕鱼工具的,小型的捕鱼工具也是捕不到鱼的,捕鱼也是需要有时间的,大人们都是社员,不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想去捕鱼也是不行的,而且还会扣你工分的。


当我们可以去河边泡子里抓鱼的年代的时候,大河也变成了小河,泡子的深水也变成了浅水,捕鱼也就可以用家里的小型的捕鱼工具了,有扒网,有抬网什么的,我们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捕鱼抓鱼,星期日也是整天的泡在水里,大人们都要起早贪黑的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也没有时间去捕鱼抓虾的,捕鱼也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情了!

因为鱼比较多,我们每天都能捕上个三五斤的鱼,那说候每家的人口都很多,三斤五斤的鱼一顿也就吃的净光的!而且在农村还有那么一句俗话,就是“臭鱼烂虾,小米饭的冤家”,也就是说,吃鱼不但不能省粮食,而且会浪费粮食的,有鱼酱就着饭吃,每顿反而会多吃进一碗饭的!

这些事也都是我经历过的事了,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了,所以我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你看了我的回答后,也就知道那个吃不饱的年代,为什么不抓鱼,抓野鸡,抓野兔来充饥了!

【感情您对从善如刘悟空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和留言!】


从善如刘L



看到这个题目,禁不住想说几句。别的地方不太清楚,就说我们哪里。我们村村边有条河叫治河,过去污染少,河里的鱼很多,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就是不到河里捉鱼打鱼吃,只听大人们说,河里有河神,到河里打鱼提虾,会触动河神,要遭殃的。到解放后,离村子不远,建立了一个兵工厂,厂子里的工人,大都是退伍军人,全囯各地到处都有,星期天,工人们出来钓鱼,村里人才知道,鱼肉好吃,才慢慢习惯吃起鱼肉来。

至于说兔子和野鸡,村里的人,还是捉着吃的,但农耕地区,猎枪少,捉个兔子和野鸡也不容易。往往是用套的方式和掏窝的方式,套的方式就是下套子,因为兔子走死道,只要跟准兔子的行踪,在兔子行走的路线上下套子,就可把兔子套住。而捉野鸡,一般用掏窝的方式,可得到野鸡蛋和正在下蛋的野鸡。过去,人们买不起肉,捉个兔子和野鸡,解解谗,想以此为生,是不行的。农耕地区不同于草原地区。

其实,过去农村爱捕捉的是獾,獾分几种,有猪獾、狗獾、狼獾,这样叫是因为它们的头,有的象猪,有的象狗,有的象狼。捕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也是下套,一种是用狗来捕捉。这里详细就不多讲了。獾肉是很香的,也比兔子和野鸡产肉率高。


春日之虎


我是贵州人,听我爷爷说起过大集体时期上山有的是野味,河里有鱼有虾,但是早上天刚亮哨声一响,凡事有劳动力的都去出工了,大人二两米,老人和小孩一两或更少,一天吃二餐一天干到晚,翻土地,修水渠,除杂草,种树木和时令的稻谷瓜果,都全上交,如偷拿或毁坏会被批斗被“掉起来”饭就没得吃了,吃完晚饭休息半个小时,就要开会总结,唱红歌,基本上十点钟才回家,有时半夜爷爷他们会偷偷地去上上挖蕨粑,但被发现了又得挨批斗,太爷爷年长挣不了粮票饿死在去厕所的路上,我老爸那时才几岁和太爷爷挖虫子吃,每每谈起这些爸爸记忆犹新,咬牙切齿!奶奶因身体不好,缺乏营养生了几个叔叔和姑姑都腰折了,这成了奶奶一生的痛,九七年去世,在弥留之际都在叫着她丢失的孩子的名字,😭😭老人们说起这些苦是我这个八零后无法去感知的,每次家里有好吃的我们几兄妹都往老人碗里夹,今年四月爷爷也过世了,希望他老人在天上安祥也像他在没走之前说的再也不投那个苦年代了🙏🙏🙏


福海15295651


小时候,农村的水里,的确是生物多样,但农民在集体劳动,并没有时间去水里弄来吃。流行着一句话叫,捞鱼摸蟹败家人,粥饭多吃二三升。这话小时候理解不了,长大了才知农民的饭量,几条鱼是填不饱肚皮的。只有青莱如草,粮少多吃莱,人才有劲。而喜欢捞鱼摸蟹的人还真的家穷上顿不接下顿。那时的鱼蟹是买不了几个钱的,都是自己吃,不知不觉间,真的吃饭没有了定量,没年都会闹春荒。这种人的外界议论就不那么好了,人见了都害怕,饭量特大,那时候粮少啊,动物都不敢养,太奢侈了。捞鱼摸蟹也只能把一家人吃穷了。主要是人没有时间去弄,而且下水的人很容易害上疾病,农村人有病没医生治疗的。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开始养鱼了,饥荒把草都吃光了,水里能捞的全捞出来填了肚子。我小时候喜欢摸鱼,人给我个外号叫水獭猫。


李198588733





我是六十年代末生人,对那段经历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大家都知道我国曾是一个闭关自守的传统农业国,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技术人员,五八年的大越进,及以后文化大革命,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人口建国初只有四亿人,而到七十年代已达八亿人,吃饭就出了问题。

说到吃鱼,只是靠河近的地区在缺粮时,弄点鱼吃,可鱼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干旱地区连吃水都成问题,哪能有鱼。野鸡野兔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滥砍滥阀滥牧,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野鸡野兔吃啥住哪?同时八十年代前,老百姓允许有老洋炮,随便打猎,野鸡野兔也少的可怜。

因此人们只能吃点野菜,或刚长出不久的杨柳树叶充饥。


一探乾坤静观万物


年轻人,你知道过去饿死过多少人吗?这个问题与那个典故惊人相似——何不食肉糜?



在西晋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奏报后大为不解,问大臣们:“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的问题。理论上,只要有树有草,人是不会饿死的。因为人是杂食性动物,吃草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确实有很多人饿死了,说明了什么?鱼?野鸡?野兔?还有这些东西吗!?草都没有了,才会饿死人。观音土听说过吧,有些地方只能吃土,然后就会死的更快。

说这些,年轻人可能没法理解,也不能怪你们。很多过去都不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我也不知道为啥不能说,反正就是不能说。算了,不说了,说多了发不出去。


社会主义小书童


小时候,每当我浪费粮食,奶奶总会向我道起她的小时候,“我们那个年代呀,吃不饱穿不暖,一天能有一顿饱饭吃就知足了,现在好饭好菜的伺候你,你还不吃!”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产生了个疑问,既然农村人在过去吃不饱饭,为什么还不抓水里的鱼,还有山上的野鸡野兔来充饥呢?

确实,在过去,河里到处都是鱼,但那个时候没有分田到户,大人们的所有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是属于公家的,早八点到晚六点,有时甚至还要加班,下班后累得要死,就更没空闲时间去抓鱼、抓野兔了。

再加上那个时候是集体经济,在农村,除了流水港和小野沟,稍微大一点的水塘,都是属于集体财产的,大队里更是禁止捕鱼,只有到年底的时候,才会集体捕鱼,然后再按照每家的总工分,一般每家只有十几斤。

另外,在那个时候,队里规定每家每户锅不能有火,也不准烧,只要哪户人家开火冒烟了,都会有人来查,所以就算捉到了,也没法搞着吃,偷着用自己的办法搞,也没有油和调料,煮出来的鱼腥臭味浓一点,也不好吃。

看到这里,不知道多少人会感叹“往事不堪回首”,大家脑海中又会浮现出怎样的回忆,但活在当下,还是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