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01—黎族神山】

如果说五指山是海南岛的祖山,那么俄贤岭就是黎族的神山,站在东方市的昌化江流域一带的东河盆地向东望去,只见一道盘旋起伏的山脉突兀而起矗立在天际,那就是被美孚黎称为“父亲的脊梁”的黎族神山。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高大雄伟的俄贤岭自古以来就孕育着各种丰富的资源,世世代代的哺育着黎族人民。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俄贤岭古称峨显岭,“峨显”一名,见于清康熙版《昌化县志》地理疆域篇:“祖山远宗五指,一传峨显,再传牛栏,五星传变,直抵神山”。这里的峨显,所指应为峨贤岭。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俄贤岭也称为峨娘九峰山,这个名字的来历跟在俄贤岭当地黎族人民中代代相传着一个“阿贵与峨娘的故事”息息相关,《正德琼台志》记载:“峨娘九峰山,县东百六十里黎界。九峰盘旋百余里。昔传有蛮妇生九子,皆为酋长,主九峒。”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俄贤岭有着浓厚的人文积淀,那里是海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那里是黎族三月三的发源地,那里是神木黄花梨最好的产地,那里是“捞者堆”牛节的发源地,那里是世界纺织史上的奇葩:黎族“絣染”技艺的发源地。

【02—三月三发源地】

在黎族,三月三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的起源在不同方言区各有不同的神话传说故事。而俄贤岭地区,流传广阔的“阿贵与俄娘的故事”也成为三月三起源的故事之一。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故事发生在洪荒时代,很久以前,黎族美孚方言青年阿贵和哈方言的美丽姑娘俄娘相恋相爱,由于古代不同方言族群之间是不能通婚的,他们遭到了各自家人的极力阻扰,但是阿贵和俄娘忠贞不渝,一直偷偷相爱。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有一天,妖魔作恶,引发大洪水,淹没了俄贤岭山脚下的低矮盆地,冲垮了黎族人民的家园,黎族青年勇士阿贵跟俄娘这两位情侣正好在山里约会,眼看洪水就要冲走他们,他们急中生智,把自己绑在渡水葫芦上,随水漂流,后来洪水把他们冲到俄贤岭半山腰上,被两颗花梨古树夹住得救了。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由于家园被淹,亲人走散,阿贵与俄娘只好两个人在俄贤岭石洞居住下来,阿贵打猎,俄娘采野菜,丰富的俄贤岭资源让他们得以生存,不久,他们选择吉日三月三,在救下他们的花梨树下结为夫妻。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后来作乱俄贤岭的妖魔窥见峨娘的美丽,就想害死阿贵,抢走峨娘,阿贵拿起武器英勇的跟妖魔斗争,杀死了妖魔,自己也受了重伤,为了救阿贵,峨娘走遍俄贤岭九座山峰,寻找草药,医好了阿贵。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几年后,他们生了九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各个身强体壮,英勇非凡,斩妖除魔无所不能,他们下山娶了各峒女子为妻,不久后他们分别成了各个峒的峒主。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阿贵跟峨娘百年后,埋在当初救下他们的黄花梨树下。他们的儿子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他们发动九个峒的人民在九个山峰都分别种下了九九九棵花梨木,表达他们的对神木花梨树的崇拜以及寄托他们对父母的悼念之情。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百年过后,这些花梨木漫山遍野的长满俄贤岭各个山头,成为黎族人们的宝贵珍品。后来人们把峨娘当初居住的石洞称做峨娘洞,把俄贤岭称为峨娘九峰山,并把阿贵与峨娘结婚的日子“三月三”作为他们祭拜祖先、庆祝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男女自由恋爱的吉祥节日进行庆祝。

【03—花梨木最好的产地】

花梨木自古以来就是四大名木之一,无论民间还是宫廷,对花梨产品都有极大的需求。在俄贤岭,原始热带雨林覆盖广阔,阳光充足,水量充沛,自古就是黄花梨木的最佳产地。这里产的黄花梨木质坚硬,纹理美丽,色泽柔和,品质雅致,向来都被称为琼州珍品。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宋元以来,俄贤岭的黄花梨就源源不断的作为珍贵贡品献给皇家,特别是明清两代,由于社会对花梨木家具大量需求,俄贤岭的野生花梨木被疯狂砍伐一空。然后通过昌化江水道运往外地。

据说清代慈禧太后的龙床、箱柜,就是海南花梨木制作的。现今故宫博物院里还有无数花梨木展品在展览。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俄贤岭的黄花梨与美丽的神话故事“阿贵与俄娘的传说”融为一体,神木与神话,让俄贤岭的花梨木显得更加珍贵和独特,它形成一种特别的花梨文化,也成为神圣的化身和贞洁爱情的象征。

【04—“捞者堆”牛节发源地】

在古代,牛是黎族最重要的财产,它是黎族人最忠实的朋友,既是生产工具、食物、也是供奉鬼神的祭品。据《黎岐纪闻》记载:“黎人以牛之有无多寡计贫富,大抵有牛家即为殷实,有养牛数头及数百头者,黎内谓之大家当。”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当时的黎族家庭以拥有牛多少论贫富,一头牛价值高昂,甚至可交换二三亩田,偷牛者抓住是要被砍头的。每逢重要节日、治病、祭神等还会杀牛。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在俄贤岭脚下的东河镇玉龙村、玉道村,每年农历九月第一个牛日,还保留着叫“捞者堆”的活动,“捞者堆”是黎语的发音,也就是“牛节”的意思。牛节是他们表达对牛的感激爱惜之情,也是作为一个庆祝劳动丰收的节日。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牛节当天,牛要停止劳作一天,并喂养安顿好,在玉龙村,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会制作一些糯米粑粑,男人杀鸡宰猪,先供奉牛神,然后等待亲戚朋友上门来相聚。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亲戚朋友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主人家里,带上鞭炮、饮料、biang酒,一进门口都先点鞭炮热闹,然后坐上长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举杯同祝,唱起祝酒歌,欲醉方休。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有时,还会组织各种黎族传统舞蹈、山歌对唱等表演节目,热闹非凡。

海南“小桂林”俄贤岭—神山神木神话,黎族人民的人文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