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列强喜欢将侵占的土地转化为殖民地而不是并入国土?

成帛锴


普遍来说列强的指谓基本上都是西方欧美国家,比如说传统的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居上的美国,这些国家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领土面积不大,美国在建国之初的领土面积也基本上局限在落基山以东,大西洋沿岸地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是美国却没有像其他的西欧国家把侵占的土地转化为殖民地,而是直接变成了领土,除了美国如今的路易斯安那州是从法国手中购买而来。

其他的落基山以西,太平洋东岸以东的大片领土,基本上都是从墨西哥手中抢来的,最后是两块飞的――从沙皇俄国手中买来的阿拉斯加州,还有太平洋腹心的夏威夷州。

其实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就很能说明为什么大部分的列强不是把侵占的土地转化为领土的一部分,进行相关的资本主义建设和发展;而只是当做殖民地对待,进行刮骨吸髓的剥削。

就前面提到的西方列强,大部分聚集于西欧地区,偏居一隅,而他们的殖民地,则远在非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这也是第一个因素,距离远,并不与本国的领土相接,与美国侵占的墨西哥领土,全部与本土相接,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再一个,美国是以大博小,也就是美国本身领土面积就大,至少与侵占的领土面积相比,美国本土范围是大的一面,而其他的西欧国家,尤其是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

几乎世界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有他的利益,但是英国本土面积却很小,像这些领土面积狭小的小国家,是不懂的家大业大的乐趣的,而只是耽耽于土地上产出的蝇头小利。

再一个,还是那个道理,经营飞地的风险、复杂性与变成自己领土带来的利益是不成正比的,目前经营飞地最成功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拥核国家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另一个就是前面说过的美国,而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这些西欧小国并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来建设一些与自己本土文化背景、发展程度以及社会风俗完全不同的地区的。这三点因素决定了列强只能把目光聚焦在殖民地的利益上,不能再贪图比这更多的利益!


历史三日谈



楼主的描述并不准确。

并不是所有的列强都喜欢将侵占的土地转化为殖民地的。


至少,俄罗斯不是,日本也不是。俄罗斯把占领的每一寸土地都当做自己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来对待,日本占领台湾,东北之后,虽然我们的课本也是以殖民统治来定义这段时期,但是从事实上来看,日本把东北,台湾基本是当本土一样来治理的。


从东西方的差异来看,西方各国对侵占的土地,多以殖民统治的方式进行统治;而东方各国,则更多的是将侵占的土地直接并入本土,采取本土一体管理模式。无论是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又或者是清帝国,莫不如此。相反,西方各国,无论是早期西班牙,葡萄牙,后来的荷兰,英国,法国,则基本都是把侵占的土地当做殖民地来管理,而不是直接并入本土,视做本土来治理。

所以我认为,楼主的描述不算很正确。




所以,东西方对殖民地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源在哪里呢?


根源在于:西方的多是商业文明,对财富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土地本身的渴望;东方多是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土地本身就意味着财富,开疆拓土的功绩远远大于积累财富所获得功绩。



殖民地管理模式和本土一体管理模式有什么差距么?


殖民地管理模式和并入本土一体管理的模式,是有着巨大的差距的。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中,殖民地并不被视作国家的固有领土,而是视作一个可以随意掠夺的所在,母国可以通过对殖民地源源不断的掠夺以供养母国,保持母国的富足。而一体管理的模式,则不然,很多时候母国不但不能从所占领的土地获得利益,相反,绝大部分时候,还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以保持所侵占土地人民的民心和基本生活,国家需要从富裕的地区调拨物资来弥补所占领地区的不足。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原文明对周边区域,如西域,青藏的控制,实际上从经济上而言,都是有着巨大的亏空的,这也是为什么

没有控制西域,青藏,北方草原的宋朝,为什么是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朝代。因为只有宋朝,没有了这种需要不断的从富裕的江南地区调拨物资支援这些边疆地区的责任。最近看到很多人谈论《澶渊之盟》的利与弊,其实只要明白我所讲的这一点,就应该清楚的明白,宋朝是亏了点面子,实际占了太大的便宜。俄罗斯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很愤恨俄罗斯侵占了西伯利亚,但是很少有人理解,在科学技术没有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之前,西伯利亚对俄罗斯来说,并不是一个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的所在,很多时候,反而是需要俄罗斯中心地区需要不断的调拨物资以维持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存在的。在时代没有发展到今天之前,西伯利亚就算送给中原王朝,哪个王朝要呢?其实谁也不会要的。


殖民地管理模式和本土一体管理模式的优劣何在呢?


从经济上看,殖民地管理模式是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方式,本土一体管理模式,成本高,效益基本是负数。

从长远来看,殖民地管理模式是成本最高,效果最差的方式;本土一体管理模式,则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到今天,虽说人类发生了沧桑巨变,但是实际上从时间来上来说,也不过过去了500余年,不过中华5000年文明的1/10罢了。西班牙,葡萄牙,英法德,等等欧洲列强,曾经占据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远超本土面积,今天回过头来,再去看,英国还是那个英伦小岛,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蜷缩在那个伊比利亚半岛一亩三分地上,比利时荷兰等等当年也算是个小霸,如今已经成为仰人鼻息的不入流国家了;反之,经济上一直似乎是最差的俄罗斯,比不过曾经的西班牙,比不过曾经的荷兰瑞典,比不过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但是,今天的俄罗斯和大航海时代开始的时候的俄罗斯,你去比较一下,看到了什么?俄罗斯从一个不入流的面积狭小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当年被俄罗斯征服的地区的人民,也已经成为完完全全的俄罗斯人。是啊,很多中国人笑话俄罗斯,嘲讽俄罗斯,笑话俄罗斯如此大的国土面积经济体量如此弱小,嘲讽俄罗斯人明明穷的叮当响却总想展大国雄风,四处树敌。但是我对俄罗斯很尊重,俄罗斯的崛起之路,相比起西方的那种模式,是我更为看重的,也是更为合理的。

以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的国家,短期内或许会很强,但是从长期来看,是没有多大前途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西班牙输掉了一次海战,输掉了所有;英国打了两次大战,还打赢了,结果还是输掉了所有;俄罗斯呢,俄罗斯无数次被击败,看起来俄罗斯似乎要彻底玩完了,但是转眼间,俄罗斯还是那个俄罗斯,那些曾经和俄罗斯平起平坐乃至超越的国家,都一个个成了瘪三,但是俄罗斯依然是那个令人畏惧的有声有色的大国强国。

其实中国也是这个道路。汉武帝沟通西域,治理西域,对中原经济上有任何贡献嘛?不可能的。相反,中原需要源源不断的去帮助这些地区,经济上亏大了。但是千年以后,怎么样?西域,青藏,东北,都成为中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领土一部分,大家都是中国人,再也不分彼此了,而绝对没有英法西葡等殖民地帝国的可能瞬间崩溃的风险。

所以,一体管理模式,短期内是或许经济上会吃亏,但是从长期而言,则是一件非常正确,也非常划算的事情。


基于商业文明的欧美文明和基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的东方文明孰优孰劣?


很多人看到了今天的欧美的商业文明的发达,所以对欧美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发自内心的认为欧美的文明是要高于其他文明的。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商业文明的天然缺陷,导致了商业文明,是无法长期在世界上占据主要地位的。从中国来说,远比秦国富足的齐国,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商业文明的典范,但是在秦国的进攻下,可以说摧枯拉朽毫无还手之力;希腊诸城邦的商业文明也好,还是迦太基的商业文明也好,在短期内确实对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面对马其顿,罗马的进攻的时候,曾经辉煌一时的希腊城邦,迦太基城,都成为历史的遗迹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是:如果欧美各国不是商业文明,而是采取的东方式的一体管理模式,欧美各国是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帝国的,事实很清楚,如果当初占领世界的是俄罗斯,俄罗斯大概是不会放弃任何领土的,几百年后,只怕全世界到处都是俄罗斯人了,俄罗斯甚至有可能一统全球。俄罗斯有这个野心,虽然没有这个实力;但是曾经有这个实力的欧美诸国,实际上,都白白的坐失了这个机会,他们认为钱更重要。


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率先制造出原子弹的是俄罗斯,我毫不怀疑在击败德国之后,俄罗斯会直接把原子弹倾泻到欧美的头上,彻底把欧美都纳入俄罗斯的统治范围。欧美原本有机会这么做,但是基于他们的文明的理念,毫无疑问,他们再次错失了这个机会。


这就是欧美商业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根本性区别。欧美国家对赚钱,财富的渴望超过一切,他们并不在乎土地,所以无论多少次他们有机会消灭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他们都会白白的错过,因为他们害怕哪怕微不足道的付出;但是我毫不怀疑,东方文明的各国如果有机会彻底摧毁他们的话,我相信基本上都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俄罗斯会这样,日本会这样,中国,应该也会如此。

所以,欧美各国会不断的打压东方文明各国,而且短时间内还会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们是没有勇气也没有欲望彻底解决问题,只会不断的让机会流失;当形式逆转的时候,别人是不可能给予他任何曾经他一再浪费的机会的。


商业文明,必败。


希腊无数次的击败了波斯,可又怎样?他不就是到处搞了几块殖民地吗?到最后灭亡的时候,还是那么一小块地方,那么一小嘬人,波斯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又崛起,仍然是中亚霸主,而希腊却一蹶不振,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没有出场的机会。




这个世界,并不是有钱,就可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仿佛有钱就能决定一切的世界,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有一种错觉,相信有钱就一定可以砸死你,而欧美既然如此有钱,如此富裕,那欧美当然是强大和无敌的。

是这样么?

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信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时代的信念是绝对正确牢不可破的,正如古代中国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人相信士农工商,商人是最卑贱的一样,今天的资产阶级当权的世界,绝大部分人都会相信,有钱就一定是最强大最厉害的。

当然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这就是一个笑话,信奉这种话的人,不过是在时代的裹挟下,毫无意识毫无思想的一群人罢了。苏联的时代就告诉了我们,相比起有钱就有一切的时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更好的时代。所谓的有钱就有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幻觉罢了。苏联的实验失败了,但是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一统江湖,千秋万载,实际上,新的思想,新的实验,都在酝酿之中,中国也在走着一条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府的新的道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很明显,这个尝试,是正确的。


只要愿意多付出一点点代价,我们曾经是有可能成为历史的过去式的;但是很显然,把财富看得过重的那些国家,是连一点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出的。所以100年后,我们成为了强大的存在,而他们,则成为了过去式;我们会给他们机会吗?


这就是商业文明永远无法解决的死穴。

这也是欧美各国的死穴。


愚蠢的人会为眼前的强大吓的面无人色,顶礼膜拜;

只有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明白谁才能掌握未来。


张子曰


列强不是不想把这些土地吞并,可是种种原因束缚了列强的手脚,他们只能把那些地方当做殖民地来经营了。

有三个原因是不能绕过去的:第一,为了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第二,妥协的产物;第三,鞭长莫及。

为了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

题主所说的印度这个国家就是如此。印度早在17世纪的时候就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想要把这块殖民地完全吞并成为自己的国土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

比如今天的孟加拉国是当时重要的棉纺织中心,英国将这里占领之后从当地收取了数百万英镑的税收,这些税收被用来完成了英国人自己的原始积累,从而给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正在收税的英国殖民者)

可惜,此后孟加拉从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变成了一个赤贫之地,之所以变成这样情况,是因为英国人只掠夺,但是很少会去建设。他们所谓的建设也是基于对当地的统治,所以对当地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助力。


如题主所说,假如英国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国土,把当地的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国民。他就不能再以掠夺为目的,而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在当地搞建设,把这里变成和英国一样发达和先进。

那么,英国本土就缺少了原始积累的财富,更谈不上工业革命了。所以,这就注定了英国人只会把孟加拉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进行掠夺而不去建设。

实际上,英国对北美13块殖民地的管理上,就在当自己亲儿子那么养,结果不仅没有在当地掠夺到财富,反而常年入不敷出。英国人可不是圣母,不可能对所有殖民地这样,否则自己早垮台了。

妥协的产物

不是每个殖民地的人民都想成为英国人。

对于缅甸的征服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国先后出动了4万多人,战争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缅甸军队的激烈抵抗,英军先后损失1万多人,付出了1600多万英镑的军费。

(英缅战争)

英缅战争就是一个无底洞,战争如果照这个走向再进行下去的话,英国不仅不会获得战争红利反而会被拖垮,要知道当时东印度公司已经承担了数百万英镑的债务。所以英国和缅甸之间签署了和平协议,缅甸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之后英国和缅甸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英缅,最后终于将缅甸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所以,缅甸变成英国的殖民地是一个相互妥协的产物,如果英国想要完全控制缅甸,像管理自己的国土一样去管理这里,那么他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是英国所难以接受的!

鞭长莫及

即便是对土地最为贪婪的沙俄,最终也放弃了阿拉斯加,这是因为阿拉斯加的东部就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加拿大。

加拿大当时人口远超过阿拉斯加,仅英国驻军就有数万人。他们只要愿意,可以很容易将阿拉斯加并入加拿大,而沙俄想要夺回这里,必须劳师远征,跨过西伯利亚渡过白令海峡,在缺少后勤保障的时候与英军作战。可以肯定这么做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沙俄只好把这片土地卖给了美国。

这种迟早都会丢掉的土地,在经营的过程中也就不会那么用心了。与之相反的是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经营,又是移民人口,又是修建铁路,就是为了把这里变成自己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在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

以上,就是列强将大多数土地当做自己的殖民地,而不是国土的原因。


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风暴


不是没有变成自己的国土,像原美国,加拿大,奥大利亚,甚至南非这些地方,由于气候比较凉爽,很适合欧洲人生活,他们就把当地人赶尽杀绝,把家人带过来这里生存,变成自己的国土,但只是后来他们独立成一个个国家,即使这样,英国人也是乐意看到的,因为都是同一个种族,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化。

至于非洲呀,印度呀,这些地方由于太热了,根本就不适应欧洲女人呀,小孩呀生活。只能当做殖民地,只派一些军队来管理,把财富源源不断运回祖国。

亚洲国家这些地方呢,很多地方的气侯也适合欧洲人生长,但由于这里的人太难征服了,再说抢的地方也太多了,只能作罢,不再抢来做为自己的生存地,最多抢一点当作殖民地。


szszy565


不是不想并入国土,而是做不到。我们假设现在印度被并入英国领土了,好,现在开始大选,你觉得是梅姨还是莫迪来当这个首相?凭借印度的人口总量,肯定是莫迪当选,这不是印度并入英国领土,而是英国领土并入印度啊。

那加拿大、啊澳大利亚、新西兰呢?太遥远了,鞭长莫及,英国强大的时候,还能保护这些殖民地,比如帮助加拿大抵抗美国入侵,烧了美国白宫。

后来英国衰落了,保护不了这些殖民地了,比如二战时日本都开始轰炸澳大利亚北部了,但英国还要澳大利亚派兵去欧洲打德国。所以这些殖民地只能自己保护自己,那不就是独立了吗。


解忧时间


俄罗斯就是一个喜欢将领土并入国土的国家,看看俄罗斯怎样的,或许俄罗斯很幸运,但是他这种幸运被浪费了,亚州地区的广大土地对整个俄罗斯来说,看似是财富,其实是被欧洲孤立的原因,但是现在这东西已经仍不掉了,也不能扔掉,如果从国家角度说,土地是有用的,如果从百姓角度说,那些土地是其实是取祸之源,因为合适的土地扩展是可以的,过度的扩展土地纳入本国范围是非常不明智的,当初当初俄罗斯应该学习一下英国,把国内的国民迁移到自己不需要的土地上,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国家,当然马后炮谁都会说,不过确实当时英国的做法在欧洲所有国家中是最明智的,俄罗斯是做的最差的一个国家,英国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增加民族底蕴,让全世界都拥有自己的族民,拥有同一个语言,而又不显得太过夸张和霸道,而俄罗斯做的最差,以前宣传俄罗斯是多么的霸道多么的厉害,其实现在明白以后,才知道俄罗斯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误,当然彼得大帝时代是执行的帝制,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眼光,哪怕俄罗斯所有人拥有这样的眼光也没有用处,历史总是在重复,就用今天的例子来说,是典型的用时代机遇,换来的不是英国一样的成果,换来的却是苏联那样的悲剧,我们也错过了这样一个时代的机遇,照成了同样的结果,没有包容心,就会被拥有包容心的民族消灭,如果别人足够怜悯你,你可能会在别人的怜悯中存活下来,但是他们的包容心是给本民族族群的,不是给外族的不要搞错了。


小鹅好害怕


我想题主的问题应该是问:为何列强侵占土地后,往往是和本国人为区别开实施不同的统治。最后又不得不放弃了呢?

第一点: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这是百度上对殖民地的定义,这意思说白了就是:宗主国政府可以自由的掠夺和使用 殖民地的一切资源,人力,却无需对当地人民的福祉和权益负责。

比如说今天看来人畜无害的欧洲小国比利时,19世纪在非洲却拥有一块被本国领土大70倍的名为“刚国自由邦“的殖民地,这块殖民地完全属于比利时国王本人拥有,比利时国王在那里实施了残酷的独裁统治,规定殖民地居民必须缴纳大量的象牙和橡胶,在他统治期间,“刚国自由邦“的人口减少了一半。

但另一方面,比利时国王在国内实施的又是典型的开明统治,他开放了选举权,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权利,禁止童工,。。。。他表现得跟在非洲完全不同。

第二点:列强要把一块海外领土发展为国土,本身需要大量投入,往往承担不起。

一个比较近的例子是 台湾被日本占领后,与比利时不同,日本还在台湾做了一些建设的,尤其是统治的后期,实施”皇民化“制度,企图把台湾完全转变成本土。但当时的统治费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大于日本在台湾的收益。

日本驻台总督乃木希典就想出来一个主意,要把这台湾岛卖给英国。只不过英国人自己内院起火,没时间理日本,这事情也就吹了。

但不知道怎么的,法国得知了这日本想要出卖台湾岛的消息,立马就派人找到而来乃木希典商量购买的事宜,最终双方以1.5亿法郎成交,但最后这个提案被否决了。

从这个历史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殖民地的控制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这里缺少经济资源的话,往往是得不偿失,实际上列强们经营殖民地经营不下去的事情很多。要是把殖民地转变成本国领土,需要的资金投入往往更为吓人,所以列强们当然会小心谨慎的考虑要不要把殖民地转变为本国国土了。


闭家锁的红枫


事实上列强不是不想直接将侵占的土地完全同化为本国领土,至少日、俄两国就是明显的例外:日本在台湾、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大力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其实就是要将当地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同化融合为日本领土;当然日本同化殖民地的政策随着二战的战败以失败告终,相比之下俄国则成功将昔日的殖民地合并为本国直接管辖的领土,这才得以成为全世界疆域最辽阔的国家。

奇怪的是除了日、俄之外,其他列强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在海外扩张时建立较为松散的殖民政府,而不是将殖民地直接同化为本国政府直接管辖的领土。其实我们仔细考量一下其他列强的殖民地和日、俄的不同点就基本能找到原因所在了:日、俄两国的殖民地基本都和日、俄本土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反观其他列强的殖民地几乎都和本土隔着辽阔的大洋。

由于本土与殖民地在地缘距离上极端疏离,这意味着本土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天然受到制约。当然列强可以强势镇压当地的离心倾向,不过这意味着列强必须在殖民地设置庞大的行政体系并保留一支强大的驻军,同时还必须花费大笔资金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同化工作。如果这样做列强不仅不能通过殖民地提升本国国力,反而会极大牵制本国的财力和军力,从而不利于列强彼此之间的争霸斗争。反之如果不强行同化殖民地,列强依然可以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并将殖民地打造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既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简单。并入国土的话,就意味着接纳所有的土人,用文明的方式,去对待没有文化的、异教的土人,就再没有借口来压榨、盘剥这片土地。这一点装逼的殖民者都不愿意。


屠杀掉所有的土人,又没有了奴隶。用黑奴代替土人后,当然还得采取原始残忍手段维持统治,而不能使文明扩大化,不能给予被殖民者以同情和完全接纳。


青青塬上柳


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大部分列强的固有意识里,自己的国民是要享有权力的,之所以说大部分,比如俄罗斯和日本,就不一样,这两个帝国哪怕是本土的国民也是臣仆,基本上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和言,所以,并不对此进行严格的区分。

类似的“我的人”、“别的人”的意识,在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成为主流之后,有了蓬勃的发展,而这种意识的根源,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公民权概念。

“公民”即应享有对应的权利,当然,在战争紧急状态下,为了保护“你自己的国家”,也要承受特别的战争税,不过,在古罗马共和国时代,连我们最熟悉的“纳税义务”,对于罗马公民而言,也是有限的。

以古代中国的标准而言,罗马公民没有税收。

罗马共和国的主要公共财政来源是关税,即货物进出口税,没有中国历史悠久的人头税概念,同样,也没有基于土地或财产的财产税,后来发展变化后,有了遗产税,即继承遗产时需要缴纳一大笔钱,不过也非一直持续。

而到了共和国后期,一个幅员广阔的帝国建立起来,需要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行省和自治城市缴纳的税款,或者说贡赋。

只有在非常有限的、特别危机的战争环境下,罗马公民才会被迫或主动地缴纳特别战争税。

罗马城内的“自己人”,也就是公民,到了共和国后期,已经成为完全的“养大爷”的状态,光利用自己的权力来参与各种选举政治活动,就能有不菲的收入。

比如凯撒等人在竞选时,都会有专门的招待宴会,就是只要是投票公民随便吃的流水席,这些宴会的餐盘都是银质的,上面刻着候选人的名字,吃完后可以打包带走……

而正是这种观念的推移和发展,形成了西方列强的公民权利概念,有明确的内外之别。

与之相反的是俄罗斯、日本、土耳其,乃至于古代中国,其实都属于典型的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帝王、权贵之外,无论是本族、外族,都是天子的奴仆,当然,权贵法理上也是君主的奴仆。

比较典型的就是清朝,哪怕是亲王之尊的亲兄弟,见了皇帝一样是自称奴才磕头,有人说,这是清朝,是满洲人政权,那么明朝这样的汉人政权,哪怕是清流中人的御史,见了身份只是天子家奴的司礼监掌印、秉笔(都是阉人太监),也一样要磕头。

其他国家就不论了。

所以,在俄罗斯、日本这种“列强”看起来,本土的本国人也不见得就高级到哪里去,也是“灰色的牲口”(旧时对俄军的蔑称),或者陆军士兵的命只值一张邮票钱(日本的情况)。

而英、法,甚至西班牙这样的殖民国家,对于殖民地的人口的管理,往往会采取不同于本土的管理手段,人权标准更低,也会明确分出三六九等(不仅是基于财富),比如出身显赫家族的印度圣雄甘地,年轻时已经是受了全套英式贵族教育的律师,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是放着金光的精英,可他在乘坐火车时,买了一等车厢也不允许坐,直接被扔到了三等车厢,理由就是有色人种只允许在三等车厢。

这个桥段,在甘地的人生中非常重要,记得在电影《圣雄甘地》里也有展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在西班牙的墨西哥等殖民地,本土贵族、当地出生的白人贵族、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后裔,也是一级压一级的关系。

所以,题主提出这样的疑问再正常不过了,就是咱中国人看世界的思维方式怎么可能理解完全不同的文明逻辑下的近代西方列强?

简言之,在西方文明列强(俄、日都算不上)的眼里,“国民”、“公民”是人,是有对应权利的,要让所有殖民地人享受这种权利,就需要巨大的成本,与其这样,还不如搞一个两分法,而在东方专制主义的逻辑下,“国民”就是一个符号,是一组数字,让你活着就算是“善政”了,你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帝国、君主尽义务,该交钱交钱,该送命送命,权利?你也配?

这种无本买卖,还脱裤子放屁搞什么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