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種讓遊子魂牽夢繞的食物,它是這座城市的象徵與靈魂。除了一日三餐,地方的特色小吃,是最能體現出當地人的口味和性情;而羊雜碎在內蒙古眾多小吃中,地位是首屈一指的,這也是很多內蒙人魂牽夢繞的美食。

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六月六,西葫蘆燴羊肉”、“七月十五,羊肉釀(rang)茄子,香死個王蔫子”,都是北方農村說羊肉的順口溜,所以羊肉在北方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到了中秋節,對於那些家庭寬裕的,往往是一家買一隻羊,除羊皮不要外,剩下的全要。十五中午吃燉羊骨頭,晚上包羊肉餃子,十六喝雜碎,愜意地過箇中秋節。所謂的雜碎,其實就是羊的頭、蹄、內臟;內臟除心、肝、肺,還包括腸子等。

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記憶中,對羊雜碎比較深刻的記憶是一年的中秋節,因為母親生病,所以從年初開始,父母就一直在外看病,中秋節前夕,父母終於回來了,母親的病好了,但也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眼看中秋節要到了,父母開始發愁該怎麼給家人改善生活。聽說鄰居家中秋節要買一隻羊,父母就盤算著用換一副羊雜碎,在北方農村,家裡沒錢的時候就會採用這種辦法,先賒賬,等到了秋收之後還糧食。為了能第一時間拿到羊雜碎,父親一早就過去幫忙,中午的時候,父親終於拿著羊雜碎回來了。母親早就燒開了水,準備清洗,一陣忙碌,羊雜碎終於進鍋了。因為家裡人多,母親擔心不夠吃,又在羊雜碎裡放了土豆、豆腐、粉條。出鍋了,我迫不及待的盛了一碗,但是父母萬里盛了一些土豆和豆腐。當時天真的問過父母,為什麼不盛羊雜碎,母親笑笑說:“我們不愛吃,你們多吃點!”

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那年的雜碎是我吃過最香的雜碎,雖然放了很多土豆、豆腐和粉條。這麼多年過去了,在外漂泊、為人父母之後也明白了“我們不愛吃,你們多吃點!”這句話的分量。是一份家的責任,也是一種萬般無奈。

如今對於羊雜碎我還是一樣的鐘愛,雖然各式街邊小店吃過,也沒有了當初的味道,但是對於吃羊雜碎來說,更多的是一份回憶,也是遠方父母的一份惦念。

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下面就一起聊聊羊雜碎的做法,其實羊雜碎的做法每一個地方各有特色,今天要說的是其中的一種,是辣味羊雜碎。

一般的菜市場都有生的羊雜賣,或者半成品的熟羊雜,買好的羊雜回家後一定要在鍋裡用開水煮一下,然後出鍋瀝水。準備蔥花、薑片、蒜沫、花椒包、小茴香包、香菜沫。

然後鍋裡放少部分油燒熱(放油要比炒菜多一倍),然後放入少量花椒、小茴香、蔥薑蒜沫炒香放入瀝乾水的羊雜碎翻炒,翻炒一分鐘左右後加入水、薑片、花椒包、小茴香包、鹽,大火燒開,中火燉30分鐘左右。出鍋前,放入香菜沫、蔥花、辣椒油即可。

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其實製作羊雜碎最主要的並不是湯料或者手法,雜碎香不香主要看辣椒。辣椒油一定要用羊油+色拉油炸,才能保證羊雜碎的原滋原味。

製作內蒙古小吃榜之首的羊雜碎,這才是關鍵,原滋原味全靠它

在你記憶中,有什麼美食是讓你為了回憶而對它念念不忘的!歡迎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