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美味——“羊雜碎”

要想了解內蒙古草原美食,先要了解首府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併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併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草原美味——“羊雜碎”

早餐對於青城人來說還是很講究的,城市的慢節奏,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選擇早點,在青城對於早點人們更青睞於一碗羊雜碎加一個焙子(麵粉做的餅),那麼我帶大家瞭解一下“羊雜碎”。

草原美味——“羊雜碎”

自古以來,在內蒙古草原,牛羊品質優良,這裡的人們特別喜歡吃“羊雜碎”。羊雜碎富含多種有機活性物質、活性多肽、多種維生素和有機 磷、鈣以及微量元素,營養豐富,補益性強,符合中醫營養學中“以髒補髒”的理論。老中醫認為,這肥而不膩,多味合一,富有營養的羊雜碎吃了可補五臟,提神氣,開脾暖胃,健筋骨,延年益壽。

草原美味——“羊雜碎”

羊雜碎的由來,傳說有一個摳門財主,發現有一戶無家可歸的窮人在他家的院牆外搭了窩棚以避風寒,心裡非常不痛快,叫人去拆了棚子怕鄉里鄉親的罵他為富不仁,於是就想出個餿主意要把那戶窮人羞辱走。財主招呼家人殺羊取肉,砌灶架鍋,就對著那戶窮人家的窩棚擺開宴席,目的就是要用豐美的飲食與歡鬧的場面把窮人饞跑、氣跑。宰殺完畢,財主順手將頭蹄五臟拋出牆外,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窮人本來就不結實的窩棚上,窩棚雖然塌了,那戶窮人卻是喜出望外,正愁沒吃的,想不到肉從天而降。窮人找來破鍋破碗,劈材架灶,洗洗涮涮,切切剁剁,不一會兒羊雜碎的香氣就飄到財主的鼻子眼裡。大魚大肉對於財主而言不算稀罕,不成想丟棄不要的“下貨”竟也能煮出如此美味來,讓財主又是後悔又是流口水,最後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在他家的院牆外蓋一間專營雜碎的小吃店供窮人生息,在滿足口福的同時又做了善事,為自己掙足了面子。

還有另一個傳說,相傳在元朝年間,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陝西榆林附近被敵軍圍困在荒山野嶺處,糧草已盡,部隊的供養陷入嚴重危機。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部隊的後勤人員把原來屠宰的羊的頭、蹄、肝肺等早已丟在山溝荒野的廢物利用起來,把羊肝、羊心、羊腸、羊肺、羊肚兒等用水洗淨,然後用刀剁成碎塊,燴在一個大鍋裡放上鹽。煮熟以後,因沒有蔥和調味品,有一個伙頭軍無意將野地裡採來的野香菜洗淨切碎放到鍋裡。因為不是蔥,他受到了上司將官的責罵,但是等把這鍋湯燴好,經軍隊裡眾將官、士卒品嚐後,都稱讚此湯的味道堪稱一絕,比平日裡吃的燒烤羊肉等佳餚還要好上幾倍。

草原美味——“羊雜碎”

下面帶大家瞭解一下內蒙古羊雜碎的做法:

食材:羊肝100克,羊心80克,羊肚50克,羊骨120克,羊肺50克

調料:鹽15克,味精2克,料酒20克,姜15克,大蔥15克,胡椒粉2克,花椒2克

1. 將鮮羊肝、肚、心、脊骨、肺用清水泡淨血水;

2. 放入沸水鍋氽一水撈起洗淨;

3.鍋洗淨置旺火上,摻入清水放進鮮羊肝、肚、心、脊骨、肺,燒沸後打去浮沫;

4. 下料酒、姜、蔥、胡椒粉、花椒,大火燒開小火慢熬;

6. 一個小時後,即可食用,可以依個人口味添加香菜,辣油,以及鹽味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