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布達佩斯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的圍城戰之一。

“最後的菸捲抽完了,我撣了撣灰塵,然後走向那挺剛剛冷卻的機槍,彈鏈上只剩下區區十發子彈……”這是德國士兵豐克·布蘭登堡在1945年2月9日寫下的日記,當時他作為武裝黨衛隊第9山地軍的一員,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最後陣地——布達城堡山上的王宮裡堅守陣地,此時蘇聯和羅馬尼亞軍隊已經肅清了這座中歐名城裡的多數街區,納粹德軍及其僕從匈牙利軍隊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可是希特勒卻嚴令這些“炮灰們”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因為他已經早早地宣佈布達佩斯是一座“要塞”,它的命運要麼是巋然不動,要麼是變成“第三帝國”的“殉葬品”。

殊死爭奪

布達佩斯戰役其實早在1944年12月8日就打響了,從一開始,德軍統帥馮·維爾登布魯赫就明白,勝利不可能屬於自己。

當時,蘇聯和羅馬尼亞軍隊從南北兩面對布達佩斯形成鉗形合圍,更要命的是,所謂“匈牙利盟友”早在前幾個月就發生動搖,若不是德國“特戰專家”斯科爾茲內採取突襲行動,綁架匈牙利攝政霍爾蒂,匈牙利早就向同盟國投降了,可是靠強迫維繫的德匈“軸心夥伴”關係是經不起炮火考驗的。

“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果然,當30萬蘇羅軍隊潮水般湧到多瑙河畔時,被強迫打仗的匈牙利士兵紛紛潰散,到了1945年1月15日以後,整座城市只剩下多瑙河西岸的布達市區還在德國人手裡,其中收藏著歷代匈牙利王室珍寶的王宮城堡是德軍核心陣地,而德軍總兵力已不到兩萬人,火炮也只有百餘門。

為了給布達城堡守軍打氣,希特勒一方面為他們封官許願,一方面從吃緊的波蘭前線秘密抽調黨衛隊第4裝甲軍,經鐵路送到巴拉頓,向蘇軍防禦相對薄弱的側翼發起進攻。

“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1945年1月26日,這股充滿邪勁的援軍打到距布達城堡只有18千米的巴拉齊斯卡鎮,守軍都能望見遠方的火光。

然而命運最殘酷的一招就是“讓希望如流星劃過”,由於蘇聯迅速從城內抽調六個師予以堵截,德軍第4裝甲軍在付出1.7萬人戰死的代價後,已不能繼續前進一步了。此時,戰場的焦點重新回到布達。

從2月3日起,以第13裝甲師為主力的德軍與蘇聯近衛第18步兵軍、第30步兵軍以及羅馬尼亞第7軍圍繞布達展開殊死爭奪。雙方先期爭奪的焦點是三個,一個在塞納廣場,一個在莫里茲·日格蒙德廣場,另一個在澤爾·卡爾曼廣場。德軍用電車鐵軌、石塊、鐵棍、水泥板等築起層層障礙物,企圖阻止蘇軍坦克的推進。

由於蘇軍長年進行野戰,當初在斯大林格勒積累的巷戰經驗有點生疏,特別是蘇聯兵工廠把主要產能都用來保障坦克和自行火炮,以至於步兵沒有獲得足夠的裝甲輸送車,結果許多乘坐在坦克上的蘇聯步兵,由於沒有裝甲保護,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受到從兩邊高樓窗口裡發射出的子彈的襲擊,相當一部分士兵被擊中。

“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在塞納廣場附近,蘇軍遭到暗藏的德軍用土法制造的燃燒瓶“莫洛托夫雞尾酒”的襲擊,一些坦克被炸燬,跳出坦克的蘇聯士兵被打死在街心。值得注意的是,蘇軍醫務人員受到嚴重傷亡,鐵一樣的事實證明了法西斯分子的殘暴,他們完全喪失仁愛之心,全然不顧人道主義法則,肆意踐踏“紅十字”標誌,向手無寸鐵的蘇軍醫務人員開槍。

蘇軍傷亡慘重

為加強實力,2月5日,完成在郊外阻截德軍的蘇軍把兩個師重新投入布達戰場,蘇羅軍隊總兵力達到9個師,幾乎四倍於德軍。

然而,布達城區的複雜地形讓攻守雙方指揮官都感到為難,因為建築物的約束,幾乎不可能有一支營以上規模的部隊實施戰術行動,結果交戰雙方的部隊只能各自為戰,每一支戰鬥分隊裡都有可能突然混入敵對的士兵,指揮官的命令幾乎不可能按時傳達到一線,“前線”的概念簡直是不存在的。

“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蘇聯老兵伊瓦·雅科夫回憶,自己所在的師只能化整為零,以分隊(接近營級)分散在城市各處,偵察兵與步兵距離己方坦克與火炮部隊很遠,而各部隊之間連穩定的電臺都沒有,為了相互聯繫,只能利用摩托車和汽車跑來跑去。

這些情況都被德軍注意到,他們千方百計想利用蘇軍的弱點。在2月6日晚些時候,德軍將蘇軍一支坦克分隊放入城市深處後,在澤爾·卡爾曼廣場附近的大街一段設下埋伏,截住跟在坦克後面的蘇軍步兵和牽引炮兵部隊等。

德軍先用手雷、燃燒瓶擊毀首尾幾輛戰車,將整支蘇軍隊伍堵死在狹窄的街道內,然後利用沿街樓房屋頂、閣樓和窗口上的火力點進行密集打擊。傷亡慘重的蘇軍此時也殺紅了眼:他們的坦克炮像機槍一樣直接朝周圍房屋開火,直到那些房屋連同裡面的武裝分子一起化為灰燼。後來,一些奮不顧身的匈牙利共產黨員幫助蘇軍脫了困,他們與蘇軍偵察兵一道對德佔區進行刺探,將情況講給紅軍戰士們,引導部隊前往預定地點,從而大大減少了傷亡。

最慘烈的一幕

當巷戰進行到2月9日時,蘇軍已經從不同方向攻到布達山附近,山上就是王宮城堡。蘇軍以坦克為先導,配合炮兵壓制,緩慢而堅定地向目標衝去,此時德軍雖然仍在抵抗,但重武器已然消耗殆盡,特別是有經驗的指揮官要麼被俘,要麼斃命,對蘇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來說,德軍手裡的輕武器、手雷和燃燒瓶幾乎起不到多大作用,德國士兵布蘭登堡回憶:“蘇聯人這一次是拼命了,除了早期組織的突擊集群外,還成立噴火器工兵部隊和爆破分隊,而且支援蘇軍地面部隊作戰的不僅僅是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有部署在二線陣地上的加農炮和

火箭炮甚至航空兵。”為了簡化部隊間的通信指揮,蘇軍還使用當地的長途電話網,指揮部之間可以直接用固定電話聯繫。

由於之前有醫務人員被武裝分子射殺,蘇軍在進攻中放寬了交戰規則:哪個窗口開了一槍,蘇軍坦克就會用大炮把這整幢房屋轟為平地;哪條街上發生零星抵抗,整條街就要被徹底清剿一遍。如此一來,德國士兵只有三個下場:被擊斃、投降和逃跑。僅在2月9日一天,蘇軍就在布達山下抓獲600餘名德國降兵,繳獲近40輛坦克裝甲車輛、15門高炮及大量輕武器,另外還佔領兩座武器倉庫。

“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在這段時間裡,最慘烈的一幕出現在法克什雷蒂公墓,那裡處於布達山與多瑙河岸之間,矗立著許多墓碑。喪心病狂的德軍把墳墓挖開,拿棺材乃至一切能夠找到的建材當成掩蔽體,與衝過來的蘇聯和羅馬尼亞士兵展開“逐穴爭奪”。

有意思的是,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上映的羅馬尼亞電影《十六個人》的故事原型就發生在那裡,只是導演把場景挪到了一處郵局去了。戰鬥中,雙方士兵根本沒時間去精確瞄準,一旦有動靜,便向概略方向掃去一梭子子彈,如果有敵人鑽進自己所在的墓穴(形同散兵坑),士兵之間就只能用手槍、匕首或者工兵鏟來“對話”了。

到了2月10日清晨,蘇軍打到德軍在布達山下的最後陣地——布達火車站,170門火炮和迫擊炮對那裡展開長達半小時的火力壓制,成噸的炮彈在德軍陣地內爆炸,接著蘇軍坦克掩護步兵發起總攻,這座古老車站的圍牆被迅速踏破,到了傍晚時分,被嚇破膽的德軍逃入地下室和下水道。由於失去火車站的依託,王宮城堡已經搖搖欲墜了。與此同時,蘇軍對布達佩斯外圍形成兩道封鎖線,布達佩斯的德軍完全沒有希望了。

無望的突圍

2月11日晚20時許,德軍布達佩斯要塞司令維爾登布魯赫把能夠找到的前線指揮官都招集到王宮地下室裡,他否決掉之前希特勒要求的“玉石俱焚”命令,允許手下在蘇軍完全合圍前儘快逃出去。不久,德軍突圍行動的先頭部隊出發了,他們企圖在大霧的掩護下,由會說俄語的士兵領頭悄悄滲入戰場接觸線的蘇軍前沿,然後向西北山區逃竄。

一開始,德軍順利地通過澤爾·卡爾曼廣場,擠進周邊的衚衕,可是蘇軍哨兵發現黑暗中有不少影子晃動,於是朝遠處打了幾發榴彈,結果一些德國兵驚恐地叫起來,一下子,靜悄悄的突圍變成強攻,蘇軍首先調來重炮朝德軍突圍縱隊的後段開火,然後用坦克和機槍猛烈堵截衝過封鎖線的敵人……經過一番混戰,以第13裝甲師師長施密特·胡伯少將為首的2000多名德軍被擊斃。

儘管突圍受挫,但德軍依然瘋狂地往外衝,到12日凌晨,仍有數千名德國人竄入布達佩斯西北部的山林。蘇軍立即展開大規模圍捕,他們設法封鎖了大部分突圍路線,並且出動卡車在布達山周圍巡邏。

“紅星”粉碎“鐵十字”,二戰布達佩斯攻防戰

最終,只有785名德軍逃得生天,而布達佩斯要塞司令維爾登布魯赫也同大多數部下們一樣,沒能逃出包圍圈:他和他的參謀團沿著下水道鑽到蘇聯紅軍戰線後1千米的一棟別墅裡,但隨即在這裡被蘇軍發現包圍,在抵抗了一會後繳械投降。

2月13日,蘇聯紅軍完全控制了王宮城堡,持續百餘天之久的布達佩斯包圍戰終於以紅軍的勝利落下帷幕。

在這場大戰中,德軍及其匈牙利僕從軍總共損失9萬人,蘇聯紅軍也為勝利付出高昂的代價,共有7萬人傷亡,損失坦克1766輛。不過,這場戰役讓蘇軍獲得在繁華大城市實施戰鬥行動的豐富經驗,尤其是在步兵——坦克——炮兵協同方面進步卓著,這也對幾個月後開始的柏林戰役進行了“最後的彩排”。順便說一下,蘇聯政府高度評價紅軍在布達佩斯戰役中的戰績,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於1945年6月9日公佈命令,頒發“攻克布達佩斯”獎章,79個部隊和兵團獲得“布達佩斯”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