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收入增速下行 遭瑞銀、匯豐下調目標價


中國電信收入增速下行 遭瑞銀、匯豐下調目標價


日前,中國電信披露2018年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電信經營收入以及股東應占利潤增速同比下行。事實上,提速降費的行業背景下,通信運營商財報略顯尷尬。

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來看通信運營商都開始加大在寬帶市場、視頻內容行業的投入,也正在通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發揮鉅額流量的優勢。但“這些都屬於錦上添花”,通信業務的突破性進展還要等待5G正式商用。

通信運營巨頭“開源節流”

據公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電信經營收入為2849.71億元,同比增長3.6%;股東應占利潤為190.34億元,同比增長2.7%。這是中國電信第2次面臨前三季度營收業績增速雙雙同比下行的局面,據《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國電信此前披露的2017年前三季度報告瞭解到,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收入同比增長4.1%,股東應占利潤同比增長5.5%;而在2016年前三季度,兩項數字分別為7.1%以及7.2%。

事實上,在整體“提速降費”的行業背景下,中國電信絕非唯一一家財報數據呈現尷尬狀況的公司。受益混改等因素影響,中國聯通今年前三季度仍然維持營收業績雙漲的態勢,但中國移動則出現了營運收入近4年以來的首次下滑,此外,中國移動業績雖同比上行,但新增利潤85%來自中國鐵塔IPO。

中國電信方面在財報中承認,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複雜多變的行業環境”;並積極適應取消流量漫遊費和執行新收入準則等影響。中國移動方面則坦言集團7月起取消流量漫遊費,產生顯著的減收影響,加之大流量低資費套餐競爭加劇導致流量價值快速下降,集團通信服務收入增長面臨巨大壓力。

如此環境下,通信運營巨頭也開啟了“開源節流”的征程。據中國電信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同比上升1.9%,在用戶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得到良好管控,主要由於公司持續優化營銷模式及執行新收入標準;期間財務成本淨額較去年同期下跌18.4%,主要由於中國電信集團方面加大資金集約管束力度,付息債規模下降。

中國移動亦表示,集團將堅持精細管理等成本資源配置原則,平衡好短期經營業績和長期發展之間的關係,努力增收節支

國際投行下調目標價

提速降費的壓力直接體現在二級市場上,在中國電信三季報披露的當日,中國電信在美股市場上重挫5.08%;公告披露次日,中國聯通在港股市場上低開低走,股價放量下挫6.51%,先後失守5日以及60日均線。

中國移動方面,美股市場上,中國移動10月22日披露三季報當日,該股股價下挫0.97%,此後的10月23日以及10月24日分別下挫2.77%以及1.4%。港股市場上,中國移動在三季報披露次日下挫3.87%。

此間,國際投行對於通信運營商的估值亦悄然生變。匯豐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電信繼續推捆綁式服務支持收入增長,另雲服務和大數據等新業務也展現強勁勢頭。該等新業務現規模仍較小,只有集合起來之後才有助於提振整體表現。匯豐對中國電信的收入預測大致不變,僅對今明兩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預估分別微降1.4%和1.2%,反映第三季業績略低於預期;目標價相應下降約2%,以現金流折現率計,由4.7港元降至4.6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瑞銀報告表示,中國電信集團在過去12個月至18個月以進取的價格搶佔移動業務市場份額,但是季度業績顯示此策略難以持續,因此,在三大中資電信股當中,該行最看淡中國電信。該行下調中國電信2018年每股盈測3%,反映上一季度業績表現疲弱,目標價由每股4.05港元下調至每股3.9港元,現價估值合理,但有下行風險,維持“中性”評級。

中國移動方面,匯豐則表示,將中移動目標價由每股90港元降至每股88港元,但維持“買入”評級,認為市場對5G資本開支過度憂慮,目前估值和派息具吸引力。展望四季度,瑞銀則稱中國移動將在一次性資產出售所得的120億元收益中得利,因此繼續預期下半年純利按年增長3%。不過,該行將中國移動2018年至2020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1%至5.81港元、6.03港元和6.33港元水平,目標價由94港元/股降至92港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