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才能理解兴趣班并不等于孩子真的兴趣?生活中到底是家长上兴趣班,还是孩子上兴趣班呢?

杰森


是孩子在上,家长在帮忙!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聪明,才艺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就是补习班的功劳,也是用心的爹妈付出的结果!能跟着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那都是牛人,有毅力有恒心,一把年纪还能学乐器、操画笔,实在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他们的孩子大都要出息的多!每日喊累喊烦的家长,他的孩子也会学的很累很烦!作为老师,很反感补习班!但作为家长,很感谢补习班,因为很多东西学校教不了,例如钢琴、篮球、跆拳道、拉丁舞、画画、计算机编程、机器人等等!能把陪孩子一起上课,并常年坚持的家长一定不会有太差的孩子!


读书十点伴


周末时,经常看到中小学生去各种兴趣班学习,有去学奥数的,有去学英语的,有去学舞蹈的,也有去学声乐、器乐、表演、播音主持的,有些培训班的报名十分火爆,而且收费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么多学生去兴趣班,究竟是学生的意愿呢?还是家长的意愿?我根据所带班级的情况,客观地分析一下。

小学初中学生的兴趣班,大部分是家长安排参加的。小学初中生因为年龄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再加上家长大多认为,让小孩学些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专业,增加一些才艺,都会有些用处,所谓“才多不坏事,艺高不压身”,抱着这种心态,很多家长便送小孩去参加种才艺培训,而奥数、英语、作文等兴趣班学习枯燥,费神费力,中小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都希望周末能多休息一下,多睡个懒觉,所以自主参加的少,而家长普遍认为,数学、英语、语文这些科目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最重要的科目,从小更不能落下,应该参加培训班,在那里多学多练,思维总会开阔些,对提高成绩或多或少有会些帮助。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是自愿参加兴趣班的,他们或想提高成绩,或想学点才艺。

到了高中后,参加兴趣班的以学生自愿为主。因为高中学业课程负担很重,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兴趣班,家长也怕学生学这些兴趣班耽误学习,所以不会强力要求学生进兴趣班,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觉得凭纯文化很难考一二本校院,就想学些才艺,以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这也不失为一条升学捷径。

所以说参加兴趣班,大部分是家长的兴趣,少数是学生自己的兴趣。


教育一起看


关于孩子上兴趣班的事,最近有挺多这方面的新闻。其中一个比较让我震惊的是:一个两岁半的男孩,妈妈给他报了五个兴趣班。孩子上了一段时间竟然斑秃了,医生诊断孩子压力过大造成的。在这个事情上,家长特别舍得花钱。但有些家长有些过度了!孩子毕竟年龄还小,上一两个兴趣班先看看,如果孩子喜欢学,再接着学下去,不喜欢就换一个。不要一下报好几个班,把孩子时间挤得满满的,那孩子哪里还有时间玩耍?这就像小树需要阳光肥料,适当地给予光照和适量的肥料,小树可以长得很好。如果过量的阳光和大量的肥料,小树不可能长得好。凡事过犹不及,家长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希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手下留情还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正月十八的月亮


个人认为好的,别人不一定认为就好。家长认为好的,孩子不一定真正感兴趣。兴趣班的选择,取决于孩子还是取决于父母?当然是家长决定,因为钱要家长出。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感兴趣的,如果家长认为没意义,那么这个兴趣不会被支持;如果家长认为这个好,比如弹钢琴,硬让孩子学习,孩子受强制,也是没有办法。当然这种情况有,并不是很多。

更多的家长则是,结合孩子的兴趣点来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有的一选就是学习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可是,孩子有些兴趣,往往时间很短暂,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当孩子没有了兴趣,这个班还要不要让呢?更多家长认识,钱都掏了,必须得上,哪能白糟塌钱呢?收了钱,就得教会我的孩子。岂不知,兴趣已不在,继续学习,如同嚼蜡,老师为难,孩子也痛苦,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倒不如重新再给孩子选兴趣班。

现实生活中,往往孩子的兴趣不好把握,家长又总是好高骛远。家长这种好高骛远,往往让孩子无所适从。

举个例子:琢玉之匠,往往依据玉之本来形状,因玉制宜,创造作品,不浪费一块边角之料。他们从来不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来大幅投入精力,改变玉本来的大小和面貌。这样的作品,才可称巧夺天工,才能真正让人喜爱。

从例子可以看出,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愿虽好,但大多数并没琢玉工匠的经验,而往往会拧着孩子的性格爱好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拧着劲的兴趣班,往往对于孩子不是爱,而是伤害。

因势力导,以孩子为中心,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兴趣班的作用。这里面的道理,真的需要家长们好好琢磨琢磨。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方便请加关注,谢谢。


跟我学公文


兴趣兴趣,只有心里高兴,才感觉有趣。如果不高兴,不喜欢,那就不叫兴趣。可现在时下流行,不管孩子高不高兴,家长都给孩子报兴趣班。一是期盼,二是跟风。



家长都期盼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能多才多艺,女子最好琴棋书画,男孩不是绘画高手,就是象棋大师,反正能多学,绝不少学。不然家长之间攀谈起来,落后于别人多难看。

现在各种兴趣班的广告是铺天盖地,又打出一些无须有的政策,中考要占多少分,高考会加多少分,什么教育局出台政策,国家怎么提倡。本来就有点心动,其他家长又一说,我们报的什么什么,感觉挺不错,家长一听更感兴趣,不问孩子意愿直接报名。这种跟风的家长还真不再少数。



报个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要不就是学而无用,要不就是上一段停止,要不就是直接就不去上,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孩子还是不敢兴趣。最终会以放弃告终,家长是出钱出力也不讨好。


我个人觉得,兴趣班完全可以上,孩子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他喜欢的可以上,不喜欢的也没必要跟风。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爱好强加给孩子,把孩子真正的兴趣还给孩子,才能起到上兴趣班作用。


静等花开1206


所谓兴趣班,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的。兴趣班有很多,但不等于都是所有孩子的兴趣。孩子上兴趣班,上何种兴趣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特长去选择。

现在的孩子去上兴趣班,有的确实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但有的并非是孩子的兴走取,而是家长的兴趣。号从长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強加给孩子。或者是家长看到别人去了,也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不管三七二十一,追赶潮流而上。因为不是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所以孩子不一定努力学,没有好的学习效果,还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或者影响了孩子的休息。还有不少家长胃口太大,样样都想让自己孩子学,什么奥数呀,书法呀,乐器呀,舞蹈呀,跆拳道呀,等等。这些家长想提高自己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愿望是好的,但报的兴趣班太多,孩子累得喘过气了,学习效果就更没有保证了。可以说欲速而不达。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

我们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与志愿,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要全面开花,重点选一、两个。要讲究实效。既要让孩子学得开心,学出成绩来,又要保证该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玩耍,让孩子在提高素质的同时,又能茁壮健康的成長。


草笑霜


兴趣问题,我在我儿子一岁不到的时候(现在25个月),已经开始跟我爱人大撒网了,家里准备了几种小乐器,然后慢慢的用线上的课程去学习,去摸索,然后开始观察孩子。

我也在我已经开始练字有三个月了,钢笔加英文都在写,每天都写,从不间断。

目前没有定论未来要给儿子学什么。

我们的想法是,兴趣班,兴趣来源于小范围的了解和接触,不是突发奇想或者爸爸妈妈的童年愿望,好奇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想去了解,加上雷打不动的坚持。大前提都是,你坚持的住,你的孩子才有可能坚持的住。爸妈坚持不住,没资格替孩子选。


用户4555994517326


有规划的兴趣是真正的兴趣

以前有一个孩子,他的兴趣就是玩滑板车,家长也支持,因为从他的身体健康角度考虑,给他锻炼身体也不错,可是孩子的兴趣并不是以锻炼为主,而是以放纵为主,于是一天到晚的都在玩,最后,出现了骨骼的病变,走路疼痛,一般的医院还查不出问题,最后得到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去检查、治疗,花了很多钱,孩子也很长时间在行走上需要家长辅助,最终在半年之内不能参加运动,哪怕是跑操都不行。还好,后来能够得以很好的康复。

孩子对自己的发展是没有长远眼光的,但是家长有,家长可以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左右脑开发理论”对孩子所报的兴趣班进行有效地权衡,可是孩子他完全不以此为参照,他甚至幼稚到他的好朋友报什么兴趣班,他就报什么兴趣班,没有任何的价值目的,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与要好的同学玩为主,没有习得什么兴趣特长能力。

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报,家长觉得钢琴好,孩子就得报钢琴班,家长一定要参照孩子的主观意愿,可以为孩子规划好项选择,然后征求孩子的意愿。

这就是有原则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对于孩子的兴趣班而言,如果家长真想孩子能够长期坚持的,那家长也应该与孩子一起努力,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学,当然是可行,例如舞蹈就不行了,声乐也不行了,轮滑也不行了。但是下棋是完全可以的。孩子与家长一同成长,孩子能够走得更远!

总之,好的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他寻找兴趣特长的项目,也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在好几个项目的中去寻找,他自己最感兴趣的,直到变成他真正引以自信的兴趣特长。例如,我儿子,原来从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多元角度参加兴趣班,最后保留下来的让他有自信心的竟然是“篆刻”。


六和麦田


兴趣是以个人需要为基础。如对科学、文化知识音乐、舞蹈等的关注。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反之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不会对它有兴趣。

总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左右,学校门口的玩具店了已经有赛车和陀螺、悠悠球卖了。有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家,就和我说要买一辆赛车。我一般对孩子的要求,从来不是马上表态的。过了一会,我问他,赛车是什么?……孩子就在那里解释赛车怎样好,他想买……我就回答,让我想想吧,还有就是看他这一个星期上课表现……星期五晚上再说。就这样,后来的几天,我发现孩子回家就写作业,你都不用催。虽然作业还有不足。写完作业,就和我说出门上玩具店了。(离家近)开始的前一两天,从外面回来,手里总是拿着赛车的包装盒和说明书。坐在书桌前,就在那里一声不响的看说明书。遇到不会的字有时还查字典。快到星期五时,就开始跟我说,赛车有什么颜色,有什么款式,怎么安装,先做什么,他喜欢哪一种,不贵,才多少钱💰……最后我还是买给他了。不过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直到现在成大人了,买东西花钱前都会自己掂量掂量。

再后来他写完作业,就上玩具店,去帮买玩具的小孩子安装赛车。包括后来喜欢的陀螺……

到了五年级,自己把“魔板”玩坏了。让我买新的。我说不能这样,坏了就买。后来我观察他就开始上电脑💻查与“魔板”想关的维修资料和维修“视频”。最后我只同意给他魔板线。他还帮助同学修。在这时候我发现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因为孩子在修复玩具过程中,能准确的查找到资料并实施,就不是单纯的“傻玩”了。这种能力一直到现在。

…………

现在想来,这不就是“兴趣”知识技能的延伸,有孩子自己的“创新”。

现在社会上的有些“兴趣班”太商业化。每一样“兴趣”知识都是单一的存在,所以培养出的孩子兴趣思想也是单一的。为什么许多孩子只是为学而学,缺少主动性和主动思考……

家长的“初心”和兴趣班的“初心”不同。


海涵快乐阅读


我是一名十八岁女孩的父亲,我个人认为目前普遍现状是家长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分析这些方面来决定给自己的孩子报哪种类型的兴趣班。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如今社会上竞争激烈,未来什么情况更是难以预测。哪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希望孩子能尽可能的掌握更多、更好、更适合自身条件的技能来傍身。当然,也不是说不报兴趣班就失去了竞争的能力,这里只是泛泛而论。只要做家长的不是为了攀比,不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而去给孩子报兴趣班,下了功夫认认真真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加以引导,拓展孩子的兴趣范围,积极开发孩子的潜能,经常去鼓励孩子,不要让孩子对兴趣班的热度减退。最关键的一点:不要过多的报班,以免孩子精力枯竭。能做到以上几点的家长,相信你是理智在帮你的孩子做出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