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黑影原来是“刺客”——临县公安局5小时侦破“7.18”杀人案纪实

2016年7月18日晚9时许,临县的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当地的气温要比往日降低了许多度。

「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因为比较凉爽,人们便早早关门作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黑影”翻墙进了临县曲峪镇青家塔村一居民院内,一时间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黑影”进院后首先关上了院子里的电闸,当时屋内的女主人正准备脱衣休息,突然没电了,屋内一片漆黑,于是便出门想看个究竟,没想到,此举正中了来者“黑影”的圈套。还没等她回过神来,那“黑影”饿狼扑食般地向她扑来,随即便挥刀一阵乱捅,女主人即刻倒在血泊中。“黑影”见女主人奄奄一息,索性拖到下院旱井旁,倒着将其丢进了旱井里。仅仅十多分钟的打斗厮杀过后,农家小院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黑影”原路翻墙出院后“逃之夭夭”。

「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弱女子雨夜惨死自家院内

临县曲峪镇青家塔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常驻人口300人左右。因为村子不大,人口也少,平日里,邻里之间相互窜门聊天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甚至谁家来个亲戚是何许人也,村里人都会“了解”的一清二楚的,这也许就是农村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吧。

“好奇怪啊,这个张袁袁怎么有两天都没有见到她的面了,平时一天要来家里窜门好几趟,她到底去哪儿了?不行,我得给她打个电话,看看她是不是出了远门。”7月20日一大早,死者张袁袁的邻居王颇伊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起手机拨通了张袁袁的电话。

对方的手机一直通着,但就是没有人接听。王颇伊有种不祥的预感,赶紧拨打张袁袁大儿子的电话想问个究竟。

张袁袁的大儿子童童准备考驾照正在外面驾校培训,童童7月17日才从家里出来。

童童拨打母亲的电话,同样没有人接听。于是他打电话让同村的好友元平去家里一趟,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几分钟后,童童的好友元平便来到张袁袁家的大门口,可发现大门里面反锁着,无论他怎么叫唤,屋里都没有回应。情急之下,元平便翻墙进院,一探究竟。

屋子的门半掩着,从家门口到下院的旱井旁到处是血迹。虽然被雨水冲刷过,但也清晰可见。见此情景,元平不敢怠慢,立即向公安局报了案。

「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精兵强将“兵临”案发现场

案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战机。7月20日9时左右,临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公安局局长赵强高度重视,马上成立了专案组,同时下了死命令:全力以赴侦破此案,命案不破绝不收兵。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在公安队伍中应该称作:养兵千日,用兵日日。命案专案组即刻成立,正在当班的刑警四中队民警在副局长李月祥的带队下迅速整装出发。同行的还有技术、技侦等有关中队的民警。因为案发地距离临县县城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于是李月祥副局长一边出发,一边电话指挥曲峪镇派出所民警赶先奔赴现场,做好现场保护和维持秩序的工作。

与此同时,吕梁市公安局刑侦、技侦支队的多名骨干民警与临县检察院批捕科干警以及法医不约而同直奔案发方向。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30多名专案组成员分布到案发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各负其责,各自为战。维持秩序、现场勘查、排查走访、取证调查、提取血样……一切侦破程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本案应该为他杀,且熟人作案的嫌疑最大。”根据现场明显的打斗痕迹、院内的血迹走向,以及多年的破案经验,李月祥副局长现场断言,随即指明了侦破方向:“先围绕本村刑满释放人员和游手好闲之人摸排调查,同时做细村民走访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地毯式地走访一遍。”

专案组民警兵分数路,挨家挨户地开始走访、调查、排查……

刑释光棍汉被锁定“嫌疑”

「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走访中,村里一直没有结婚外号称作“日本人”的光棍汉刘整整进入警方的视线。

刘整整今年51岁。20多年前,即1993年8月29日晚上,该刘趁本村的刘某某夫妇不在家,爬窗户进入刘家,采用火柱殴打、改锥威胁等手段,将刘某某年仅16岁的女儿奸污,并抢走现金80余元、金延安香烟两条、黄公主香烟两盒、电池三节。案发后,该刘于1994年4月18日落网归案,同年6月3日被批准逮捕。1994年8月24日,临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刘整整,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

据办案民警讲,该刘在太原某监狱服刑10年后,被提前释放回家。刑满释放后的刘整整在村里以务农为生。因为其一直未婚,常年与父母居住在一个院子里,他自己单独住一眼窑洞,一日三餐都和父母在一起。

办案民警在走访时,多数村民一致反映,该刘性格孤僻、内向,绰号“日本人”,平时很少与人来往,村里人一般不敢得罪他,如果有人敢出言挖苦、讽刺于他,那么这个人便是其心中的“死仇”,日后必找机会报复。

刑满释放人员、一直未婚的光棍汉、性格孤僻古怪、邻里口碑不佳……等等,集中在刘整整身上一系列特殊的“身份”,让办案民警的侦破视线越来越清晰,基本锁定该刘有重大作案嫌疑。

“立即传唤刘整整问话。”李月祥副局长传出指令。

7月20日12时40分左右,民警来到刘整整家里时,他正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听民警说要他配合调查一起案子,刘整整也没有作声,跟随民警便出了门。

这时,细心的民警发现刘整整家的门板上和门框上有两点血迹。随后又发现该刘右手掌有划破的伤痕。

种种迹象,更进一步锁定了刘整整的重大嫌疑。

询问中,嫌疑人刘整整刚开始只交待以前曾被判过刑以及出狱后的一些情况,对于有关本案的问题只字不提。实在不愿回答,就选择低头不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后来在专案组民警强大的政策攻势下,以及有力的证据面前,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终供述了其杀害张袁袁的犯罪事实。

有预谋的“刺杀”行动

「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据嫌疑人向办案机关供述:7月15日,因张袁袁辱骂了他(是否属实,死无对证),于是一直怀恨在心,伺机谋杀“仇家”。

受害人张袁袁今年46岁,其丈夫常年在外打工,7月17日,张袁袁的大儿子童童要培训驾驶证也离家外出,家里就剩她一个人独居。嫌疑人刘整整早就盯上了张袁袁一家人的活动去向,认为这个时候是他“下手”的最佳时机。

7月18日凌晨4时许,刘整整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后,照常下地干活。晚上吃过饭,他便怀揣一把杀羊刀出了家门,准备实施自己计划中的“刺杀”行动。

大约21时许,他打算先去村里小卖部买盒香烟过过烟瘾,再去找“仇家”算账。不料在途经的邻居家看见张袁袁正在那里窜门聊天。于是他急匆匆跑到小卖部去买烟,计划等张袁袁回家时尾随其后,伺机下手。

这时候天空正下着小雨,当他买了盒烟原路返回时,发现张袁袁已经回家,而且将大门反锁。刘整整的计划跟不上变化,无奈之下,只好翻墙进了张袁袁家院子,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据刘整整交待,作案后 ,其将作案工具杀羊刀埋在了附近的土堆里,血衣和沾满血迹的鞋子统统脱掉后扔到隔壁长时间不住人的邻居家烟囱里,随后光着身子回到自己家里。

7月19日、20日上午,也就是作案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他丝毫没有改变起床的作息时间,照常凌晨4点起床,随后下地干活,似乎在他身上没有发生任何“故事”。后来采访时了解到,他说自己几十年养成了这种早起的习惯,4点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早早起床下地干活,反倒更凉快些。

直到民警找上门来,刘整整仍然表现的是那么平静、“淡定”。

嫌疑人计划中的“人生路”

7月27日下午,记者一行在看守所采访了嫌疑人刘整整。该刘1米7左右的个子,身材消瘦,满脸皱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出十多岁。

“作案后,你后悔吗”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刘整整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杀人是迟早的事,我没有后悔过。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杀了她。”刘整整的回答毫不犹豫。

“案发后,你为啥没有选择逃走?”

针对这个问题,刘整整讲述了自己的“计划人生”:“为啥要跑,跑是绝对跑不远的,逃过了初一,逃不出十五,无非跑出去躲上个三月两月,但最终的归宿还是被抓回来蹲监狱,还不如稳稳当当地呆在家里,听天由命。我都50出头的人了,一辈子没有结婚,目前,上辈父母双亲年纪已大,父亲77岁,母亲74岁,自己膝下无儿无女,后半生是没有指望了,等父母过世后,我一个人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养老送终就更没法提了,我得给自己找个‘出路’。我早已‘计划’好自己的后半生,总有一天,我会或大或小犯个案子,在监狱里苟且度过余生,那里面有吃有住,养老送终不用自己考虑。”

当问及其为啥要杀害张袁袁时,刘整整好长时间低头不语,最后蹦出了几个字:“没有为什么,就是要杀掉她”。

采访即将结束,刘整整低声道:入狱一星期了,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心里面慌得很,一闭上眼睛,就梦见自己回到家里了。

“唉,我这一生负担重,压力大,谁也不会理解我,谁也不知道我心里的苦衷。日后再想回家,这辈子是不可能了。我最对不起的是年迈的父母,不能为二老养老送终了。”沉默了半小时有余,刘整整最后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出了内心深处仅存的一点点“真” 和“善”。

走出看守所大门时,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一行五人个个都迈着沉重的脚步: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为什么刘整整偏偏要选择如此“不归路”。 用他自己的一句话讲,就是,这样的选择属于没有打好人生的“草稿”。

紧锁双手的镣铐和让其寸步难行的脚铐足以证明,违法犯罪——“此路不通”。

「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35」临县“刺客”“7.18”杀人案纪实

遵纪守法、自由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愿刘整整的“故事”能为喜好冲动、爱钻牛角尖的人敲响警钟,千万不要践踏自己的人生,珍重,再珍重。(文中嫌疑人、受害人、家属及邻居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