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摘要:因為許可,所以稀缺;因為稀缺,所有就有了生意。如今,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也變成了一門生意。

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網約車管理辦法的許可制

因為稀缺,所以成生意!

都知道出租車的牌照,曾經很貴,貴到上百萬。

出租牌照很貴的原因是,出租管理的經營權許可制,基於數量管控下,這種許可成為極為稀缺的資源,誰持有了這種資源,便可圍繞這種許可財源滾滾。之所以會有各大城市的牌照拍賣、轉讓、轉租,便是基於特許的買辦和尋租。

所以,出租並不是想開就能開的。

如今,網約車在新政出租化管理的原則下,這種許可的尋租在延續。

2016年頒發的網約車管理辦法規定,要從事網約車服務,平臺要獲得屬地城市的網約車經營許可證(簡稱平臺證或牌照),司機要取得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簡稱人證),車輛要取得網約車運輸證(簡稱車證),三證缺一不可方可上路運營。而同樣基於總量控制下,除了最容易考取的人證由駕駛員自行申請考試外,平臺證和車證的獲得,便成了很難獲得的稀缺資源。

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牌照的大生意。

按照網約車管理辦法的線下屬地許可原則,任一家網約車平臺要想在全國各地開展網約車業務,就必須到各所在城市申辦網約車許可證。比如滴滴,要在全國300多個大中小城市運營,需要辦理300多個地方牌照,同樣的資質材料要在300多個城市重複跑多遍。無論從獲牌耗費時間和人力上,想想都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於是圍繞網約車牌照辦理的,代辦中介和牌照買賣便應運而生。據南方週末曝料稱,平臺許可證的代辦,根據辦理難度不同,中介報價在60萬到40萬不等,辦理週期從4個月到半年時間。而網約車牌照的買賣,多家中介表示,目前帶全國線上服務能力認定的網約車牌照,至少在180萬元以上,“如果是乾淨的空殼公司,至少可以賣到300萬”。

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結果便有了如此怪現象:滴滴在上海至今未能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而且在全國很多城市都還沒有拿到網約車經營許可證,但滴滴卻是全國擁有4.5億用戶最多、單日訂單達3000萬的網約車平臺,同樣,滴滴更是全國擁有最大不合規網約車司機的平臺。

但擁有最多牌照的是誰呢?卻是幾乎沒人打到過車的萬順叫車,卻在全國已取得148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號稱合法化程度行業領先。另據交通部公佈的數據,萬順叫車僅在12個城市開通運營。據南方週末爆料,這家牌照最多網約車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就是拿牌照、刷單、通過各種名義聚斂加盟商與司機的資金。

近期,萬順叫車地方分公司投資人(萬順叫合夥人)向媒體公開爆料萬順刷單和向加盟商圈錢的可怕的龐氏風險,萬順的套路和底牌正在被掀開。

當平臺證(牌照)被當成一門生意被代辦和買賣,當沒有實際運營的公司卻擁有最多的牌照,這是網約車新政的管理初衷嗎?

車證的小生意。

網約車運輸證,全稱《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簡稱車證。

網約車新政下,發放平臺證和車證的權力都在各個城市的出租車管理部門。

各地交管在總量控制、出租化管理的原則下,原本要變更車輛屬性和運營車險的合規高成本就已經落地困難,而各地方又在國版網約車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層層加碼,相繼出臺了包括但不限於戶籍、車牌、軸距、車價、排量甚至安全氣囊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

而要滿足如此細到極致的車證辦理規則,當前全國範圍內的數千萬的網約車幾乎絕大部分不合格無法取證。

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於是,圍繞車證的小生意也就出現了。以租代購、租車跑滴滴等便是車證合規難下的生意。

由於私家車因為不願意變更屬性、車況不符合要求不得不換車、個人辦理車證的各種限制,各地便湧現大批車輛租賃公司。

各租賃公司通過優惠的折扣價格批量集中採購符合要求的車輛,統一辦理網約車運輸證後,再通過以租代購、合作購車的形式,租給全職的網約車司機。但這種模式的車輛,車輛登記在公司名下,車輛所有權仍歸屬公司,司機每月需繳納4000-5000左右不等的租金,另外還有每月數百元的掛靠費等成本。

在租車跑滴滴的模式下,最大的贏家便是租賃公司了。不但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買車,更從司機身上賺取到不菲的租賃費和掛靠費等高利潤,而可憐的司機們,辛辛苦苦跑車,全變成給兩桶油、保險公司、平臺、租賃公司打工了。

所以,新政下,車證也成了一門生意。

但這門生意卻也並不好做,最近南京的千輛網約車閒置停車場被稱網約車墳場的消息,便預示了違背市場選擇的生意,風險隨時可能會降臨。

當網約車的牌照和車證變成一門生意!

網約車新政下,牌照和車證都成了生意。

網約車新政的出租化管理,正如馬雲所說,用管理火車的辦法管理飛機,其實本質上還是為了維護落後哭喊的力量。

而這一哭喊的力量之強大,也確實匪夷所思。頻頻向最高有關部委致函致信和專家聯盟的參與管理辦法的意見徵集、規則擬定、兩會發聲,最終成就了出租化的網約車管理辦法,更是直接使得全國3000多萬的私家車共享性質的網約車無法正常走上合規之路。

網約車新政下的90%以上無法合規,無法獲得許可證照,於是便有了圍繞合規證照辦理的生意出來了。

當許可和牌照變成了生意,這和當前急需改革破除特許經營和份子錢的舊出租又有什麼區別呢?

硬生生把網約車管成出租車,結果,牌照代辦、買賣,運營證租賃轉讓,紛紛應運而生。舊出租的萬惡根源被成功移植到網約車上,網約車也成了實實在在的新出租。

尷尬的新政規則。

只是可惜了引領全球的共享經濟在中國,難道真要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你覺得網約車如今出現問題的根源是因為不合規?還是因為規則本身不合理?

聲明:歡迎理性評論,拒絕粗俗、惡俗和一切攻擊謾罵,類似一概刪除;如果想讓你的觀點被更多人看到並接受,那就請理性客觀文明發言,即使是批評指責,本堂非常歡迎和感謝!讓我們共建和諧輿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