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擔保圈”風險疊加影響 臨商銀行逾期貸款持續走高

受“担保圈”风险叠加影响 临商银行逾期贷款持续走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仲琦 馮櫻子 北京報道

今年上半年,臨商銀行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累計核銷貸款3.56億元,收回現金約3.80億元,不良貸款壓降4.77億元。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6.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30%,較年初分別減少4.63億元,下降1.12個百分點。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近年臨商銀行逾期貸款規模增長較快,其中2017年末及2018年6月末,該行逾期貸款分別為32.61億元和44.91億元。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該行逾期貸款時間向長期遷徙,該期末該行逾期 90 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餘額的比例為196.67%,相比2017年的80.52%上升了一倍多。

逾期貸款在整體經濟下行時有轉化為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臨商銀行,該行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已將問題記錄下來,轉給相關部門後再進行答覆。”但截至發稿時為止,本報記者沒有收到臨商銀行的回覆。

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新世紀評級機構)對臨商銀行一份跟蹤評級報告中認為,除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環保去產能壓力影響外,區域內普遍存在擔保圈問題,導致企業之間風險傳染問題嚴重,導致近年臨商銀行逾期貸款規模快速增長。

逾期貸款逐年上升

年報顯示,受監管趨嚴影響,臨商銀行將非應計貸款全部重分類至不良貸款,導致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大幅攀升。臨商銀行2017年不良貸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由2016年的9.83億元和2.16%,跳升至21.43億元和4.42%;撥備覆蓋率由2016年的171.92%下降至79.87%,遠低於監管部門要求的120%-150%。

在風險化解方面,臨商銀行加大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力度,一方面是通過壓實各分支行一把手責任,加大行長包點、清收包戶的清收力度,做實總控和責任分解,按月督導評價,突破清收僵局;另一方面是突出重點清收,將該行賬面不良貸款餘額前二十大戶作為清收攻堅的重點目標,逐個定方案、定責任、定進度,加快突破化解;同時,通過創新處置措施,拓寬處置渠道,在突出現金清收基礎上,對各類不良貸款深入分析,客觀定性,分類治理,提高清收成效。2018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6.80億元,不良率為3.3%,撥備覆蓋率回升至 98.76%。

記者注意到,該行近年逾期貸款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臨商銀行逾期貸款分別為13.74億元、27.07億元和32.61億元。進入2018年,該行逾期貸款進一步上升,截至2018年3月,該行逾期貸款 40.47億元;截至2018年6月,該行逾期貸款44.91億元。2018年上半年,該行逾期貸款時間向長期遷徙,該期末該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餘額的比例飆升至196.67%。

此外,從發放貸款和墊款的擔保方式看,臨商銀行保證貸款佔比較高並且餘額逐年增長,其中逾期貸款快速增長。2015年,該行保證貸款217.75億元,佔總額51.88%,其中逾期貸款5.76億元;2016年,該行保證貸款235.11億元,佔總額51.58%,其中逾期貸款8.75億元;2017年,該行保證貸款238.84億元,佔比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達49.32%,其中逾期貸款猛增至18.05億元。

新世紀評級機構指出,區域內普遍存在的擔保圈問題,導致企業之間風險傳染問題嚴重。受此影響,臨商銀行逾期貸款規模持續增長,其信貸資產質量仍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同時,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五級分類認定標準嚴格,隨著該行貸款逾期期限增長,其不良貸款規模及不良貸款率仍有可能上升,並進一步增加其撥備計提壓力。

“破圈解鏈”任重道遠

擔保圈是當許多家企業由於相互擔保或者連環擔保的關係而聯繫到一起時構成的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這個利益群體就是一個擔保圈。擔保圈貸款是企業之間的一種保證貸款,指由借款人或第三方依法提供擔保而發放的貸款。

關於擔保圈貸款存在的風險,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幾年前,在小微企業和縣域企業中,採取互保、聯保、循環擔保等方式進行貸款的行為較為普遍。這中貸款模式容易造成多頭授信和過度授信,在經濟下行週期中,如果擔保圈個別企業發生經營問題和財務危機時,往往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風險很快傳染,導致圈內企業整體陷入困境,銀行無法收回貸款。

其實早在2014年,原銀監會就發出過警示,在擔保圈企業風險較高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對鋼貿、煤炭、紡織化纖等企業,銀行要重點監控銀行貸款依存度高、民間融資依存度高、生產經營不正常的擔保圈企業。當年7月底,原銀監會下發通知,對聯保貸款進行規模限制,同時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10月底之前,完成對擔保圈貸款的風險排查,並及時彙報排查結果和高風險客戶的風險處置預案。

去年,擔保圈問題再次引起關注。2017年4月,針對山東、遼寧等地出現的企業擔保圈貸款風險事件,原銀監會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排查企業互聯互保貸款風險隱患的通知》,要求各地銀監局立即對企業擔保圈貸款風險專項排查,摸清風險底數,並由當地政府牽頭,多方參與,對風險進行統籌分類處置。擔保圈問題不僅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而且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活躍度密切關聯。由於擔保圈會對債務問題產生擴大作用,在目前國內去槓桿、去產能的情況下,必須高度重視擔保圈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臨商銀行積極開展“破圈解鏈”工作。該行在2016年報中表示,開展“破圈解鏈”、化解擔保圈風險,審慎把握擔保方式,遵循合法性、充足性、有效性的原則,擇優選擇擔保方式,強化保證擔保管理,嚴格控制互保和連環擔保。在2017年報中,臨商銀行再次提出,對存量互保、關聯擔保循環擔保類授信客戶開展“破圈解鏈”,化解擔保圈風險。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從數據看,由於臨商銀行保證貸款佔比較高,且逾期貸款持續上升,表明該行擔保圈貸款風險仍在暴露中。雖然臨商銀行積極開展“破圈解鏈”,但化解風險工作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