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親王,推薦廉吏,康熙朝的爵高權重的奉命大將軍王

《鹿鼎記》裡頭的康親王,處處奉迎韋小寶,看起來諾諾無為,但康熙朝確實大有來頭。

清代大將軍有數個名稱,如僅受定國大將軍多鐸、揚武大將軍嶽託,猶如靖遠、定遠、撫遠等數種,但是地位最為尊崇的就是奉命大將軍,僅有清初的睿親王多爾袞、貝勒阿巴泰、康親王傑書及數百年後咸豐初年的惠親王綿愉。

撿漏親王,推薦廉吏,康熙朝的爵高權重的奉命大將軍王

而任期最長的奉命大將軍,就是康親王傑書,從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統兵征討耿精忠,授奉命大將軍,至康熙十九年十月班師,歷時六年多。

傑書稱得上是撿漏王,第一次撿漏郡王,第二次撿漏世襲罔替的親王。

撿漏親王,推薦廉吏,康熙朝的爵高權重的奉命大將軍王

傑書是太祖次子、禮親王代善第八子祜塞的第三子。祜塞,初封輔國公,十九歲死後由其次子精濟襲爵,年僅三歲,晉封多羅郡王。精濟六歲幼殤,傑書大哥阿林為妾所生,故而不到五歲的傑書幸運地成為多羅郡王。順治八年二月,世祖親政,七歲的傑書被加號為康,始稱康郡王。

第二次撿漏是因為禮親王常阿岱奪爵。代善死後,第七子滿達海襲和碩親王,成為第二代禮親王。攝政睿親王生前,曾以滿達海與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同理六部事。睿王身後榮辱鉅變,滿達海及時站在順治帝一隊,與鄭親王濟爾哈朗羅列多爾袞罪狀。滿達海成為三大議政王之一,被順治帝改號為巽親王,並按諸王分治部務的規定,執掌吏部。第二年病逝,追諡曰簡,由其長子常阿岱襲封和碩巽親王。

順治十六年十月,滿達海被追論與睿親王素無間隙,與尼堪、博洛奉命抄家時分取睿王遺物,並在分管吏部時對尚書譚泰驕縱不糾,被順治帝下令削爵、奪諡。同時,牽連到常阿岱,將其和碩親王降為貝勒。

滿達海被削爵、常阿岱被降爵,順治帝不好將皇伯代善家的禮親王世系中斷,於是從其孫輩宗另擇一人繼承。傑書因而成為了幸運兒,從堂兄常阿岱那裡接過了和碩親王爵位。

所以做人還是要充滿希望的,人生處處都有驚喜。

撿漏親王,推薦廉吏,康熙朝的爵高權重的奉命大將軍王

被康熙帝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是在福建藩臺任上被傑書這樣的向康熙帝推薦的。傑書經歷重審通海案和申訴罷莝夫二事後,對秉公執法、不怕頂牛的于成龍刮目相看,專門上疏舉薦于成龍,回京後在康熙帝面前力薦于成龍為直隸巡撫。當時的直隸,還沒總督一說,巡撫便是這個畿輔要津的首席長官。幾年後,于成龍治績卓異,被康熙帝派任兩江總督,使江南民風大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