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打坐全身發冷是有寒氣,也叫陰氣,時冷時熱是陰陽失調,全身發熱是火氣旺,打坐全身溫溫氤氤是為正常狀態。打坐是進入高級階段修煉的必然途徑,入定開智慧要打坐,改變身心結構要打坐,清除體內陰渣要打坐。打坐學問很大,不懂的枯坐傍門,難有成就。

打坐首先要身、心、息三調,都要調到位,有時坐到一定時候還要調。體態不正確就難以靜,它直接決定效果,隨時要保持懸空凌頂,脊椎骨一節節拔開,全身放鬆,返觀內視,這樣氣才會順,才能入定。

三調後神也很重要,神不足容易昏沉,一坐就要睡覺,頭就低下去了,向這樣就不要打坐,沒有效果,不如睡一大覺後再坐,神越足打坐的效果越好。

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打坐時間可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隨著精、氣、神慢慢充足,三調效果好,打坐的時間同時也增長了。打坐的目的是為了靜心,要領主要有:調身,然後調息,然後調心。

據瞭解,試驗顯示,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試驗室曾經做過試驗,試驗對象是一組八位年齡在三十四至六十四歲之間的佛教徒,在過去的十五至四十年間,每天進行超過八個小時的打坐和冥想禱告。

據瞭解,作為對照組,則是十位健康的大學生志願者,他們年齡在二十至二十二歲之間,此前從未嘗試過打坐或者冥想,僅僅在一個禮拜前接受過簡單的冥想訓練。兩組人員都被要求完全放鬆地進行關於慈悲憐憫內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產生類似的感覺,而並不需要在大腦中描繪具體事物

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據瞭解,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透過一些腦電波測量儀器,在兩組志願者打坐冥想前、冥想過程中、冥想後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所在一組記錄下來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盪尤其強烈。因為人腦的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引起的,而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相關的區域。

南懷瑾講評打坐

過去西醫非常批評打坐,認為打坐兩腿交疊,把血管壓住血液不大流通,所以發麻了。說到血管壓住,你看那些勞力挑擔子的,兩條腿上青筋一坨一坨地鼓起來,那是因為用力過度,所以血管曲張受傷糾結了。打坐不會坐出腿上的筋糾結,西醫不瞭解中國醫學乃至道家氣脈的道理,發麻不是血液流通受阻礙的關係,是因為氣血不清,濁氣沒有下降。氣脈慢慢走通了以後,不但腿不麻,而且兩腿舒服得很。舒服到發快感,因此就不願意下座了。所謂發樂,就包括快感的意思,快感還是粗的。

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打坐為什麼對人體有那麼多好處?先不管修道問題,只要腿一盤,手收攏來結手印,心臟的工作就減輕了。我們這個心臟是一個幫輔,隨時收縮舒張,當兩腿一盤兩手一收,人體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減少了,因此心臟工作可以緩慢,所以後世修道多半採用了打坐。打坐有九十多種姿勢,以盤腿坐比較好,但是也要把姿勢弄清楚。……

現在只講“御政之首,管括微密”的道理。我們打坐時,外形收攏起來就是管理,內心不向外面消耗了,這是打坐姿勢身體“微密”的作用。打坐的姿勢包括那麼多的學問,所以是“微密”。這還是外形,至於內心“管括微密”的管理,就更難了……

注意事項

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二、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

五、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

六、下座時,用兩手揉搓面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

七、坐時要面帶微笑,使面部的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鬆了。千萬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峻冷,內心就會僵硬緊張起來。

八、最初習坐時,應該採取每次時間少,但次數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強久坐下去,則會心生厭煩,不如每次時間短一日多坐幾次才好。

南懷瑾大師講打坐:每天打坐10分鐘,好處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