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老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年輕人思想還沒有成熟,容易一時衝動,在這個年紀喜歡效仿“水滸”裡面的英雄好漢,一失足便成了千古恨;相反,如果年紀大了深諳人情世故,讀了“三國”之後更加對其中的爾虞我詐瞭然於胸,難免會更加悲情於世,心底沉重。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這麼看來,“三國”應該算是一本以謀略見長的名著。但在這本全篇勾心鬥角的小說當中,卻不乏一眾猛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於“三國”裡的武力排名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是婦孺皆知。但《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演義類的小說,雖然遵循了一定的歷史,但其真實性還是有待考證的。那麼在三國正史裡,誰才能稱得上是第一猛將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下面這個狠角色。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文鴦是魏國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的兒子。公元256年,文鴦的老爹文欽聯合了一群社會大哥,修改了太后的詔書,同時洋洋灑灑寫了司馬師的十一條罪狀,在壽春起兵,準備討伐。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這司馬師一看:得!我也別等你打上門來了,我先打你個措手不及吧。於是就暗中帶了一大堆小弟從汝陽打到了樂嘉。這文欽雖然也是社會大哥,可是突然一下子看到司馬師的大群小弟立刻就蒙圈了:這可怎麼辦?就在這時,我們英勇無比的文鴦出場了。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資治通鑑》是這麼寫的:“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鴦帥壯士先至鼓譟,軍中震擾。師驚駭,所病目突出,恐眾知之,齧被皆破。欽失期不應,會明,鴦見兵盛,乃引還。師與諸將曰:“賊走矣,可追之!”諸將曰:“欽父子驍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師曰:“夫一鼓作氣,再而衰。鴦鼓譟失應,其勢已屈,不走何待!”欽將引而東,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去也。”乃與驍騎十餘椎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騎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翻譯成白話就是這個意思:文欽的兒子文鴦,當時十八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別看年紀小,卻有勇有謀、無人能及,是個“boss”級的大佬。這哥們知道了司馬師打過來之後就對自己的“社會大哥”老爸說:趁著現在他還沒安定下來,帶人幹過去,直接就拿下了!他老爸一聽也是這麼個道理,於是就和兒子各自帶著一群小弟趁著夜色殺了過去,對您沒看錯,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就是社會人火拼的那種套路。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畢竟兒子年輕,腿腳輕便。文鴦比父親文欽先到了兩軍陣前,一通牛皮大鼓嚇得司馬師剛做完的手術的眼珠子都掉了下來。為了穩定軍心,司馬師只得偷偷地咬住被角,結果連被角都咬破了。怎麼樣,還沒開打,就把對方的老大嚇慫了,夠厲害了吧?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這還不算啥,最坑爹,不對啊,應該是最坑兒子的的要數文鴦的老爸。文鴦這邊大張旗鼓就等著他爹文欽來,倆人好兩面夾擊把司馬師給拿下。結果一直到天亮,他爹也沒來。文鴦只好先行撤退,白白折騰了一宿。司馬師一看文鴦撤了,就要趁勢追擊。敵進我退、敵退我擾,按理說也沒啥不對的,可惜,司馬師手下的人早就被嚇破了膽,勸他說:老大啊,那文欽、文鴦父子倆有名的打仗不要命的主,我們就不要惹了吧!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司馬師說:常言說得好,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文鴦小孩子一個,敲了一通鼓啥也沒幹,士氣肯定是受挫了,不走也不行了。再說文鴦與父親匯合後,父親想要班師回營。文鴦卻不幹了:出都出來了,不挫一挫司馬師的銳氣哪行?不打點秋風,我這幫小弟那無處安放的青春還不得造反啊?於是就帶了十來個小弟,在司馬師的軍營裡一頓廝殺。這還不算,文鴦覺著打得不過癮,接著又單槍匹馬與出來迎戰的八千騎兵一通鏖戰,瞬間就放倒了百餘人。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你要覺著這就夠猛了,那還真小瞧了這位小太爺。文鴦前後一共隨隨便便進出了六七次,從此一戰揚名。縱觀三國正史,這文鴦真的可謂是第一勇士了。說完武的,咱們再接著說說文化人。三國畢竟是勾心鬥角的時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是誰心裡沒有點小九九還真不好意思出來混了。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下面掌聲有請本期嘉賓隆重出場!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按現在的解釋就是高帥富。為啥這麼說?你要是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就徹底碉堡了。荀子知道吧?對,別想了,就是你知道的那個荀子,那是人家的老祖宗。到了他父親這一輩,雖然沒有荀子名氣大,但也都是漢朝的名門望族、一方大員般的存在,他叔父更是位列三公,什麼概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曹操作為一代奇人,當然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戰鬥。而在曹操的這架馬車上,荀彧肯定能稱得上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啥意思?這就是曹操變相在說:我是太陽,你就是我的月亮;我是娃娃,你就是我的奶孃;我是劉邦,你就是我的張良!可見曹老闆對自己的這位第一副總是有多麼的寵愛和信賴。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而我們的這位荀總也確實對得起曹老闆。公司不是剛成立嗎?哪好,咱們制定一個小目標,先把北方給統一了吧!於是藍圖和軍事路線就有了,什麼“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啊,什麼“迎奉天子”啊,不僅猜對了曹老闆的心思,更是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腦瓜靈活,還無比忠心,大風大浪的全陪著曹操一路走過。天下不太平?好,我陪著你曹老闆一起扛,大敗張繡、誅殺呂布、平定徐州;官渡之戰,輔佐曹老闆狠狠的黑了袁紹一把,嘿嘿,老闆出錢我出招,真的是讓曹老闆一片歡心啊。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按理說,這麼聰明的人都應該有點持才自傲才是,可是荀彧偏偏就與眾不同。不僅自己的小九九算的好,還為曹老闆招攬了一大批會打算盤的厲害人物: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都是出自荀彧的推薦。不過,歷史總有它不盡人意的一面。建安十七年(212年),曹老闆的野心一點點的顯露了出來,就在他要進爵晉魏公、加封九錫的時候,他昔日的嫡系下屬,被自己稱為“月亮、奶孃、張良”的荀彧竟然第一個出來反對。

按三國正史來說,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是誰

荀彧的反對意見很明確,也很扎心,當然也非常的打臉:曹老闆,你起兵的本意是要匡扶漢室,這是一件多麼忠烈、高尚的事啊!現在怎麼能這麼幹呢?說白了就是:你原來說為集團效力,現在咋還自己成立公司了呢?你這是要自立門戶啊?

以曹老闆的為人和志向,當然容不下自己的團隊裡會出現這樣危險的思想,後果可想而知。公元212年,荀彧被剝奪實權後,在壽春(今安徽壽縣)鬱郁而死,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五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