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A股进入过渡期

钮文新:A股进入过渡期

A股市场盘来盘去、涨涨跌跌,究竟哪里是底?没人说得清楚,就算有人说清楚,也很少有人相信。那怎么办?说难就难、说易则易。当各种各样的表层因素掺在一起,搅得人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之时,我有个习惯,回归本源、回到最基本的常识去分析,或许我们会把问题看清楚。

比如人民币兑美元该升职还是该贬值?这是经常有人要问的问题,但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如何才能把它说清楚?回归常识。常识就是先看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谁强谁弱,强则升、弱则贬;依据利率平价理论看两国利率走势,走高者升,走低者贬;

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看两国物价走势,速高则贬、速低则升;依据人民币和美元供求关系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看谁供给增加,谁供给减少,供少者升,供多者贬。然后再看两国政府的经济诉求,是升值对之更为有利,还有贬值对之更为有利。好了,我说到这儿,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走势是不是应当大致清晰一些了?

好吧。如果可以确认这样的方法有效,那我们不妨依此看看A股面对常识是什么。有人说,A股根本不构成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我说错,A股过去的走势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变化。首先,GDP一路从10%左右的年度涨幅回落到6.5%附近,有人说那也排在全球前列,但对不起,股市涨跌取决于投资者预期,经济增长预期走低,股市凭什么逆势上涨?其次,多年来央行“锁长放短”的货币操作,引发中国货币市场规模暴涨,在金融资源收得很紧的情况下,资本金融被严重压缩,适宜投资股票的资金不断稀缺,股市凭什么上涨?上涨也是短命的“杠杆牛”不是吗?第三,2010年开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严重错配,致使民营经济艰难,中国经济6.5%的增长都不得靠财政拉动,而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不断走弱,股市哪来的上涨动力?

钮文新:A股进入过渡期

我看,有这三点理由足矣告诉那些一拍脑袋就说话的专家:从长期看,中国股市走势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状况,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晴雨表”,不仅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而且反映了经济结构的情况。所以,要改变股市现状,至少要解决上述三大问题,而现在看,问题正在逐步地解决。

首先是经济基本面,尽管还有一些喜忧参半的感觉,但总体而言,积极方向是事情更多。比如,经济与金融恶性循环的问题,现在正在逐步解决,通过一段时间央行“收短放长”,金融短期化趋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实际上,M2和社融增速回落,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收短放长”的结果,1元长期资金注入会置换至少2元短期资金需求,短期资金需求减弱,势必使全社会总体资金需求减少。

其次是民营经济问题也获得超常力度的解决,尽管刚刚开始,中国经济主动性或内生性增长动力还不可能立即恢复,但它至少为股市提供了一个良性的预期。可以肯定,中国金融“接地气”行动之后,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第三,中国股市所处的政策环境之好,前所未有,不仅最高层频频放出积极信号,而且市场预期管理摆脱了证监会单打一的格局,变成了全体金融业共同的期许,尤其是央行加入股市预期管理的行列,而且变成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关注对象,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这样的政策环境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当然,我们看到个别金融主管部门面对股市还是有点怯生生,还不能彻底摆脱传统货币理论的束缚,但总体看,相比于过去那种不闻不问的漠视状态,他们已经好多了。

钮文新:A股进入过渡期

第四,中国股票市场的价值已经很高,就目前而言,上海A股平均市盈率仅略高于2014年水平,而2014年上证综合指数不过2000点而已。甚至,现在大量非常好的股票市盈率不足10倍,而中国最好的银行等一些金融类股票市盈率不过5倍左右,尽显投资价值。

第五,股市资金穿透式监管,已经让股市资金的杠杆率大大减低,资金期限大幅拉长,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据统计,目前各类股市ETF投资正在不断而且较为快速地增长,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潜伏,良性的境外投资者也开始探索中国股市投资。

既然如此,为什么股市还涨不起来?我们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东风是什么?钱,适合于股票投资的钱还不够多。尽管“收短放长”已有时日,但货币市场规模压不下去,散户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能有效提升,中国股市就不可能有很大涨幅,这是中国经济特色决定的。但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多大涨幅,那还会有多大跌幅?我认为,中国股市已经进入安全区,涨幅和跌幅都不大,这却是长期资金最好的进入时机,也就是说,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从消极到积极的过度期”,现在需要的是“量变到质变”过程,我的信念是:有了不断增加的积极量变,质变就是可以被期待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