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畫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關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這是南北朝時期南齊畫家謝赫《畫品》中所說的一段話,謝赫告訴我們,中國畫中所要表現的六大主要特徵,惟此六法。

而在此之前,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畫論《論畫》、《摹拓妙法》、《畫雲臺山記》中都有關於六法的一些描述,當然這些畫論只是一些片斷,還不算完善和系統,而謝赫則是按照前人的一些理念做了系統性的歸納,在此以後,人們又在謝赫的六法基礎上,不斷深入或是擴充,比如唐張彥遠、宋代郭虛若、明代謝肇淛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論述。那麼,謝赫提出的六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於我們學習研究中國畫有什麼幫助作用?下面我們結合古人的論述進行一些探討。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氣韻生動

氣韻一般是指精神層面的,是指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一種精氣神,這種精神又給作品傳遞出的藝術感染力。"氣韻生動"是"六法"中的第一個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法,它概括了以下五法所表現出的特質,也是我國傳統美學的主要特徵和準則。在謝赫的觀念裡,氣韻是指"壯氣"、"神氣"、"生氣"、"氣力"、"神韻"、"情韻"等方面的描述,但這些都指向了精神層面,是一種氣息。之前,顧愷之的"傳神"問題,雖然是針對當時人物畫盛行而提出來的,但"以形傳神"卻是氣韻所要說明的問題,因此,"氣韻生動"實際上就是"風氣韻度"的略語,這一點我們可以聯想東晉那時人們的一種精神價值觀,"魏晉風度"包括謝王兩家的士人風度就可以感受到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表現在中國畫和書法中,也都會有這樣的一絲韻致。"氣韻生動"要求畫家在創作中把人物的精神、性格"生動"地表現出來,例如顧愷之的人物畫特別注意用"眼睛"來傳神,他認為人的眼睛是最能表現人的精神世界的,所以就有了"人難畫"的說法。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唐代畫家、理論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北宋黃休復也說:"六法之內,惟形似氣韻二者為先。有氣韻而無形似,則質勝於文;有形似而無氣韻,則華而不實。"不論人們怎麼討論,但有一個核心就是在強調"氣韻生動",因此,氣韻在中國畫中必是第一個要涉及的重要問題。

骨法用筆

畫是用毛筆畫出來的,而毛筆則講究用筆,用筆則涉及到骨法。關於用筆問題,在中國書法史上應當是一直所倡導的問題,而中國畫也講究用筆,"書畫同源"本是一家,實則是一個道理。用筆問題在書法和繪畫中都屬於技法範疇,搞書法的人講究筆法,搞繪畫的人更要注重筆法。"用筆千古不易"、"畫豈有無筆墨者",顧愷之說:"若輕物宜利其筆,重以陳其跡,各以全其想。"張彥遠也說:"骨氣、形似,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這些古人的論述就是說明作畫用筆的重要性。謝赫的骨法用筆,從字面上來看,是要求畫作中要表現出的骨力之法,骨力又是線條產生出來的用筆,在書畫技法中,用筆的好壞程度全在骨力上,沒有好的用筆是不會產生出好的骨力線條的,中國畫中是由線條和水墨組成的,如果從中看不到線條,看不出骨力,何來好的作品?對於畫家而言,用筆作畫,先要會用筆,用筆之道從何而來?唯書法也。練習書法是獲得用筆的唯一途徑,而書法則在強調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會產生好的骨力,因此,畫家想要畫出作品的高度,必須常習書法。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應物象形

謝赫"六法"第三法就是應物象形,宗炳《畫山水序》中也有"以形寫形"的說法,這就說明中國繪畫是反映生活離不開具體的形,它是用形象來概括的,可以說沒有形就沒有繪畫。"應物象形"就是指在繪畫中要準確地描繪出物體的形狀。中國繪畫在發展初期,人們都在強調象形,《爾雅》中說:"畫,形也。"但魏晉以後,人們卻把"形"放在了不是主要的關鍵部位,而是強調"神"的問題,這也是中國繪畫發展人們不斷總結出來的經驗,與"六法"第一法是一致的。但是,"神"則是在"形"的基礎上,離開"形"的"神"是不成立的,只不過那時人們主張"形似",也就是現在的"工筆畫"。凡是有一定基礎的人都有寫形的本領,初學畫者也都從形開始。然而,寫形卻不是繪畫中的最高藝術能力,它與寫神相伴而生。"蓋寫形不難,寫心惟難,寫之人尤難也。"(陳鬱)這就告訴我們,對於形體的把握並非是一件難事,而更難的則是寫心,就是寫神,所以在中國畫中人們都注重形神兼備,既有形,更有神才是上品之作。形和神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形是表象,是具象的,是可視的,而神則是揭示事物內涵的,是說明事物的本質的,也是抽象的。對於形神,一方面要求畫者要在基礎的技法上下足功夫,練就過硬的本領,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觀察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用手中的筆墨揭示出自然規律,進行概括性的描狀,達到形神兼備的需要。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隨類賦彩

簡單地說,隨類賦彩就是在作畫中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色彩,讓人感受其中的美及美學思想。萬物之中,色彩迥異,繪畫中用適度的色彩則能反映出它們各自不同的生機與活力,色彩的感受也要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自然視角,人的膚色也有不同,不同時境下,膚色也會不同。畫家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才會描繪出不同的藝術色彩。古人在這方面還是很智慧的,他們總結出水的顏色就是最能說明色彩的意義,比如北宋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說"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形象具體地表達出水在不同時境下的顏色,這也給畫家指明瞭畫水設色的基本方法。

中國古代把繪畫叫做丹青,原因就是畫都是由各種色彩表現出來的,但"絢麗之極,歸於平淡",到了唐代,色彩盛行最為旺盛的時候,人們又在尋找一種更為平淡的審美趨向,產生了水墨畫。色與墨是矛盾的,重色就輕墨,重墨就輕色,二者不能同時運用。在作畫中,要根據不同的物體、不同時境、甚至不同情緒下都要賦予物的不同色彩,這就是謝赫所說的"隨類賦彩"。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經營位置

可以從兩個層面上理解"經營位置"的意思,一是構思,二是構圖。所謂構思,我們不僅僅要聯繫到畫面上的構圖方式,最為重要的是要構思畫作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這種主題思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出來,這是畫家們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構思時既要考慮到主題,更要想到筆墨、形神以及氣韻的種種表現方法,有些大畫家作畫時間可能只有半天,但構思時間卻需要一週或者更長時間,主要原因就是要考慮上述的表現方法,因為這些方法中既相互關聯,又相系排斥,對立又統一,如何在它們中間找到更為合適的辦法,就需要考察畫家的智慧了。至於構圖的問題,也叫章法,顧愷這稱為"置陳佈勢",張彥遠叫"畫之總要",這個章法無論怎麼叫,它都是畫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們第一眼就要看到的圖式,因此謝赫用"經營位置"來說明它的重要性。"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古人在構圖方面也有專門的論述,構圖也要符合人們日常的觀察習慣,遠、近、高、低、左、右,都是要考慮的表現方位。

中國畫以“六法”取勝,你有幾法?

傳移模寫

這裡的移,應當作為"遺"來理解。"傳移模寫"就是要向傳統學習,向優秀經典作品和遺產學習。對於作畫的人畫家來說,都要有一個臨摹古畫的過程,就如果書法學習中要向經典碑帖學習一樣,通過對古人的經典作品的臨摹學習,從可獲得古人在作畫中的基本技法、構圖方式、用筆方法及設色原理,傳移模寫不僅如此,還要結合實際,走向生活,深入生活,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寫生經驗,為日後的創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畫的六法是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智慧總結,也是畫家們需要遵行的繪畫規矩,任何一個沒有經過此六法所產生的畫作都不是高級的作品,因此,謝赫的"六法"就是指導畫家走向成功之路的指引,也是畫家成功的秘籍法寶。(文/郭宗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