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落下帷幕。一份份大額訂單合同,一波波來自世界各國的新老夥伴,5000多件首展商品,讓不少境內外客商在進博會上“滿載而歸”,收穫頗豐。

那麼,這場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又讓中國和世界從中收穫了什麼?一起來看。 ​

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從“賣全球”到“買全球”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從“賣全球”到“買全球”,從側重出口到更加註重進口,中國對維護全球貿易的平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的擔當。​

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中國製造業的“引進來”和“走出去”

與貿易相反,中國的製造業也經歷了一次改變。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製造業的實力和製造技術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從前,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比較落後,花大價錢引入進口貨是最佳方案,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造出了可以“走出去”的產品。比如,車企銷量排名中一直引業界矚目的吉利汽車,就是踐行“走出去”戰略的先鋒。

吉利博越:始於中國 走向世界

作為吉利首款全球輸出車型,博越去年11月率先在白俄羅斯“白俄吉”廠投產,並於今年2月份在莫斯科首發上市,開啟了吉利在白哈俄市場發展的新篇章。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其輻射的白俄羅斯、烏克蘭在內的獨聯體市場,是吉利在海外的重要市場,同時也是吉利走向歐洲、走向全球的橋頭堡。​

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博越並不是走出國門的第一輛車,但卻是在“走出去“這一戰略上表現優異。

三十年前缺少技術的中國人採用“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換取汽車工業的發展,如今吉利博越終於能揚眉吐氣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產品作為技術輸出把工廠建立在歐洲土地上。​

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時間來到2018年5月4日,吉利聯合殼牌在十三朝古都西安,開啟了一場橫跨歐亞大陸的友誼之旅——“挑戰100度”中歐品質馬拉松。吉利汽車要用一次高強度的長途跋涉向歐洲工業強國展示“肌肉”,並通過巡遊車隊向歐洲民眾做一個“活廣告”。這也預示著,吉利汽車進軍全球汽車市場的高地“歐盟”的步伐不會太遠。

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正如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控股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所言:“吉利正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走出一條以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走出去’路線,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全球化發展的領軍者。”所以當你在歐洲街頭漫步,看到博越千萬不要驚訝,因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吉利汽車行駛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車流中!​

從進博會看 中國速度太“恐怖”

最後小編從經銷處據悉,“博越購車季”在1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間廠家購置稅補貼高達1.5萬元,更享24期0息加3000元置換貼,更讓人驚喜的是5年車聯網流量繼續送。不得不說吉利博越在對待顧客方面是非常用心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