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日前,成都市上半年最差街道公佈。我區郫筒街道長清路因環境衛生、市容秩序、市政設施、交通秩序、門前三包等方面因素,被評為最差街道。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關注長清路“變最差為最美”的整改推進工作,今天一起來看記者對該條道路的實地探訪。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在郫筒城區長清路沿線,水果、蔬菜等流動攤販佔道經營、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突出,交通通行緩慢,“髒、亂、差”現象嚴重,在這百餘米的人行道上,更是擺放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攤位,嚴重影響市民出行。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市民

市民表示:“這條街確實沒有管理好,你看這個人過車過,包括特別有些盲人都沒法過。全部都該趕起走,這些地方,這個不是賣菜擺攤的地方。”

記者在現場看到,道路兩旁攤位售賣的多半都是農戶自家種植的蔬菜,因其價廉物美,引得多數市民趕早前來購買。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有市民表示,老百姓很願意買點這些農民的菜,又新鮮,價錢又便宜。

正是因為有買賣需求,才逐漸形成了無人組織、無人管理、無人維持的“三無”早間市場逐漸成為城市管理的頑疾。家住唐元街道的袁阿姨是一位農民,家裡蔬菜種植的萵筍吃不完,聽說長清路有菜市,才拿到這裡售賣。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袁阿姨

袁阿姨說:“其實我們不該在這擺攤的,這裡面市場裡面沒有我們擺攤的地方,我們種起菜出來沒有地方賣,拿到裡面去,坐地販子就把位置就佔完了,有好寬佔好寬。”

袁阿姨還告訴記者,她曾經凌晨兩點來到長清路398市場,想在市場裡面擺攤賣菜,但因市場內沒有攤位,她又不得已將攤位擺在外面。

袁阿姨還表示:“我們鄉下的人,我們這六七十歲的人,種點菜拿起來就賣不掉,沒有地方擺攤,如果是今天城管要管,我們就沒有地方,那我們菜就賣不出去。”

與袁阿姨處境相同的菜農還有很多,絕大多數菜農都知道在路邊擺攤賣菜不合理,但因經濟壓力,不得不“冒險”為之。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有菜農就表示,他們這些農戶種點菜來賣,裡面全部販子佔完了,沒有地方賣了,他們這些農民就沒有地方擺,只有在地上擺起,沒有辦法,城管管理是對的,我們不好整。而且裡面不好擺,裡面擺不起,裡面沒有地方,攤位費不貴,我們有時候交兩元錢,就這框框交兩元錢,有時候在裡面轉幾個圈都找不到攤位。

隨後,記者來到菜農抱怨的東街綜合市場,市場內買菜的市民沒有幾個,正常經營的蔬菜攤位也寥寥無幾,其餘的攤位不是閒置就是空位。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一)

商販 劉大哥

商販劉大哥告訴記者:“裡面做不起走,你看外面路上到處擺滿了攤位,他們在外面擺滿了,這裡面哪個進來買。”

當記者問到:如果他們搬進來你們歡不歡迎的時候,劉大哥表示:“搬進來,歡迎呀,只要人多了,自然就有市場了。外面擺滿了,你看路上擺滿了,哪個進來嘛,基本上就買了。”

外面的菜農想進市場沒攤位,市場裡面的攤位想出租卻又租不出去,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請繼續關注郫筒街道長清路綜合整治特別報道第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